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永嘉南渡的历史见证—琅琊界

(2018-10-05 09:28:46)
分类: 历史大事

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琅琊榜》,让很多人对“琅琊”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也许大家已经知道琅琊是个古地名,但鲜有人知道,“琅琊”就在我们句容。

http://s6/mw690/0079kD6Czy7o9B1TMfr75&690 

http://s5/mw690/0079kD6Czy7o9B2ma2wd4&690

琅琊界村

我市一自然村琅琊界村位于九华山南、山脚下一公里,北至沪蓉高速,东至陈巷村,西至东营房部队,南至周家边村。如今的琅琊界小村虽不起眼,但他却和我国历史上的西晋、东晋紧密相连。

历史背景

原本的琅琊邑是春秋时齐国所置,秦朝设了琅琊县,往后曾有琅琊国、琅琊郡、琅琊道,涵盖了今山东临沂以及青岛、诸城、日照一带,治所临沂。

八王之乱

公元291年~306年,爆发了长达16年之久的司马氏同姓王之间为争夺中央政权的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第一阶段
八王之乱的第一阶段是在贾南风的一手策划下,从元康元年(291年)三月楚王司马玮进京杀杨骏开始到六月司马玮被杀为止。三个月中,两个大臣杨骏、卫瓘被杀,两个藩王司马亮、司马玮丧命。岐盛也被夷三族。
至此,朝政大权被贾皇后掌控,她的亲戚党羽,如其族兄贾模、内侄贾谧、母舅郭彰这些亲党,多被委以重任。贾皇后还起用当时名士张华为司空,世族裴頠为尚书仆射,裴楷为中书令,王戎为司徒。

https://gss0.bdstatic.com/-4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crop=0,9,489,323;c0=baike80,5,5,80,26/sign=aad668783287e9505658a92c2d087f7a/caef76094b36acaf320bf14774d98d1000e99ca5.jpg

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历时七年。这个阶段动乱规模比第一阶段更大,参与的宗室王更多,战争更加惨烈。
贾南风掌权八年,社会比较平静。但她没有儿子,为了将来能当太后,又开始闹事。贾皇后先让晋惠帝下诏废除司马遹的太子地位,囚禁于洛阳郊外金墉城。不久,太子在金墉城被杀。司马伦、孙秀等人伪造晋惠帝的诏书,以杀太子的罪名,发兵收捕贾皇后及其党羽,张华、裴頠等人当时被杀,很多官员都被罢免。让贾南风喝下金屑酒而死。因此司马伦称帝,人心不稳。在许昌的齐王司马冏,联合关中长安的河间王司马颙、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乘机起兵讨伐司马伦。司马伦与孙秀兴兵反击,战败,死者近10万人。司马伦一党被消灭。
永康二年(301年)四月,司马冏在杀了司马伦后,迎接司马衷复位,改元永宁。太安元年(302年)底,司马颙上表陈述司马冏的罪状,兴兵讨伐,在洛阳的长沙王司马乂为内应。司马冏战败被杀。

https://gss3.bdstatic.com/7P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c0=baike80,5,5,80,26/sign=acdbd138d40735fa85fd46ebff3864d6/8644ebf81a4c510fde3a91396059252dd42aa512.jpg

司马颙见朝政被司马乂独揽,心怀不满,于是多次派人刺杀司马乂,却都没有成功。太安二年(303年),司马颙令部将张方领兵7万与司马颖20多万大军起兵讨伐洛阳。晋惠帝下诏令司马乂为大都督,兴兵迎击。双方连续作战几个月,司马乂曾攻破司马颙、司马颖军,斩杀俘虏了6.5万人终因战事太久,司马乂军粮食缺乏,但将士们愿意效死,固守洛阳。司马颙的部将张方认为难以取胜,建议要班师回长安。

永兴元年(304年)初,在朝廷内任职司空的东海王司马越乘司马乂军疲惫,勾结一些禁军将领,夜里捕获司马乂,将其交给了河间王司马顒的部将,结果司马乂被火烤而死。
东海王司马越对成都王司马颖的专政非常不满,就云集10多万士兵带着晋惠帝进攻邺城讨伐司马颖。东安王司马繇劝司马颖投降。司马颖不听,派奋武将军石超率5万军队拒战,在荡阴击败司马越,并俘虏了晋惠帝。石超把晋惠帝送到邺城。司马颖改年号为建武,杀死司马繇。
司马越败后,其亲弟并州刺史东瀛公司马腾王浚,杀死司马颖所置的幽州刺史和演。于是司马颖出兵讨伐司马腾。司马腾与王浚结合异族乌丸、羯朱等势力共同攻击司马颖。司马颖派遣新选的幽州刺史王斌及石超、李毅等人抵抗司马腾等人,被羯朱打败。
永兴二年(305年),司马颙挟持晋惠帝,发诏要罢免司马越等人。司马越就打出“张方劫迁车驾,天下怨愤,欲奉迎大驾,还复旧都洛阳”的名义起兵。司马越亲自率领3万士兵,西进到了萧县。刘乔派遣其儿子刘祐抗拒司马越,司马越军战败。这时范阳王司马虓派遣督护田徽以八百骑兵帮助司马越,在谯与刘祐相遇,一战之下,刘祐众溃,司马越进屯阳武。
司马越军中的鲜卑将领祁弘等后来攻破潼关进入关中,司马颙大为恐惧。又派遣马瞻、郭传等在霸水抗拒司马越军,马瞻军又战败,司马颙单骑出长安,逃到太白山。司马越军进入长安。鲜卑部队大掠长安,杀2万余人。
司马颖要固守,范阳王司马虓就派出鲜卑的骑兵与平昌公司马模等袭河桥,楼褒军西逃,追兵一直追到新安,沿途死亡惨重。个多月后,司空、范阳王司马虓暴毙。司马虓的长史刘舆想到司马颖在邺城素有威望,担忧留司马颖在邺将成为后患,就秘不发丧,且令人装扮台使,矫晋惠帝诏书赐司马颖死。司马颖被看守他的人田徽缢死,时年二十八。他的两位儿子也被杀。
光熙元年十一月十八日(307年1月8日),晋惠帝司马衷突然死亡。有人说是被司马越毒死。司马炽继位,是为晋怀帝。晋怀帝刚登基,就下诏书要以司马颙为司徒,让其回朝廷。司马颙不疑有他,就乘车上路。到新安雍谷时,被南阳王司马模所派遣的将领梁臣掐杀死在车内。他的三个儿子也被杀死。司马颙就此绝后。八王之乱到此终结。

永嘉之乱

“八王之乱”后,北方的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趁中原的八王之乱衰弱之际陆续入侵中原,中原地区沦丧于胡人之手,史称“五胡乱华”,有的也称之为“永嘉之乱”。

http://s5/mw690/0079kD6Czy7o9BG6SxK14&690

永嘉南渡

永嘉(307—313年)是晋怀帝司马炽的年号。在永嘉之前,中原地区曾发生过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这次变乱直接招致了永嘉时期的民族斗争。匈奴和羯族的首领刘曜、石勒等率领部众,残酷地屠杀汉人。

永嘉四年(310年),刘曜在今河南东部攻下汉人坞堡一百余处。

同年,石勒在今湖北襄樊一带攻下坞堡三十余处。后又在苦县宁平城(今河南鹿邑)击败晋军主力,晋军死者十余万人。同年,刘曜攻陷洛阳,纵兵大肆屠杀焚掠,洛阳化为灰烬。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晋朝的官民实在无法忍受,就大量南逃,史称“永嘉南渡”。

西晋时期北方各族分布图


http://s1/mw690/0079kD6Czy7o9C89iOQ50&690

流落的难民

在当时琅琊王司马睿为征东大将军,驻守建业(今南京市),江南比较稳定。当时的官僚们积极设法把自己的子弟、亲戚安插到江南当地方官,以为他们将来自保。中原地区的人,向南逃的占人口的十分之六、七。说明南逃的情况非常严重。这些南来的人口绝大多数是按照宗族、乡里而集居的。士族地主往往是南来人口的自然首领或者头人,这些士族也以拥有流民群作为自己的势力。

晋元帝司马睿画像及其势力分割图

http://s2/mw690/0079kD6Czy7o9BXZj7b71&690

“永嘉南渡”是中国历史上汉民族第一次大规模的向南迁移,我市一自然村琅琊界就是“永嘉南渡”的产物和历史的见证。

http://s16/mw690/0079kD6Czy7oahkG9mndf&690



当时句容叫江乘县,因靠近东晋都城,聚集了众多琅琊的侨民,为安置山东瑯琊移民,在南京城郊以东置瑯琊郡,琅琊乡,建琅琊城。据谭其骧先生《晋永嘉丧乱后之民族迁徙》一文研究估算:“当时共迁徙人口达90万,而侨置于今江苏省境内有26万人。”这就是说,整个中原地区的北方名门望族和精英,以及政府官员等90多万人都被带过了长江。其中,祖籍山东临沂的琅琊王氏是最重要的一支。

http://s10/mw690/0079kD6Czy7oahC58Pn29&690
http://s8/mw690/0079kD6Czy7oahEdzOn37&690


如今句容宝华镇的鲍亭、黄墅、杨柳泉,下蜀(原亭子)的华山,黄梅街道的罗家庄、涧西、新塘、寨里、赤岗村,都是原琅琊乡管辖的范围。直到民国十八年(1929年)6月,江苏省颁布县组织法,琅琊乡名才消失。


琅琊界自然村因其地在琅琊郡的边界而得名,该村原属黄梅镇周家边,现属开发区新塘行政村。在句容,就有琅琊郡、琅琊城、琅琊乡,琅琊界。琅琊界作为村名,至今还在使用。千百年的变迁,“琅琊界”可能是那段历史得以保留下来的唯一地名,有幸成了那段历史的实体见证。


南朝齐诗人江孝嗣与谢眺留诗二首---


北戍琅琊城   江孝嗣


驱马一连翩,日下情不息。


芳树似佳人,惆怅余何极。


薄暮苦羁愁,终朝伤旅食。


丈夫许人世,安得顾心忆。


按剑勿复言,谁能耕与织。


和江丞北戍琅琊城   谢眺


春朝丽白日,阿阁跨层楼。


苍江忽渺渺,驱马复悠悠。


京洛多尘雾,淮济未安流。


岂不思抚剑,惜哉无轻舟。


夫君良自勉,岁暮勿淹留。


评价

  孙   :“自永熙以来,十有一载,人不见德,惟戮是闻。公族构篡夺之祸,骨肉遭枭夷之刑,群王被囚槛之困,妃主有离绝之哀。历观前代,国家之祸,至亲之乱,未有今日之甚者也。”(《晋书》)

何兹全:“经过这次变乱,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人民大量伤亡,西晋的统治机能也从此瘫痪。”(《魏晋南北朝史》)

田余庆:“西晋统治者进行的八王之乱以及随后出现的永嘉之乱,既摧残了在北方的西晋政权,也毁灭了几乎全部西晋皇室和很大一部分追随他们的士族人物。”(《东晋门阀政治》)

孙立群:“八王之乱,是西晋历史上一场触目惊心的王室内部的大屠杀。”(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

http://s2/mw690/0079kD6Czy7oai4rKJb51&690

一千多年过去了,琅琊界村人世世代代一直尊奉孔孟之道,重礼仪、重教育,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族内人团结和睦,与邻村人关系友善,互相帮助,许多老人主动帮助年轻人照看孩子,享受天伦之乐。白天劳力出工后,屋场里也没有关门闭户的现象。



琅琊界,一头连着历史,一头向着未来,我们相信,琅琊界的未来会更美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