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2018-05-16 08:41:34)
标签:
教育 |
《4的乘法口诀》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
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课时:第六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计人:王亚敏/乔楼二小
|
课题 |
4的乘法口诀 |
课时 |
1 |
课型 |
新授 |
|||||
|
学习目标: 1.借助主题图,尝试编制4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2.熟记乘法口诀,并能利用乘法口诀正确地、比较迅速地计算。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要求 (1)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运用乘法解决问题。 2.教材分析 学生在学习过2、3、5的乘法口诀后,对乘法口诀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习4的乘法口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用不同的实物图设计了2、3、4的乘法口诀,并将点子图与相应的乘法算式、乘法口诀对照。教材内容生动直观,又充满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实践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 3.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经历过编制乘法口诀的经验,对乘法口诀的含义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因此教学时应该注重让学生经历、发现、总结完整的编制2、3、4乘法口诀的过程,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每句口诀的来源与意义,避免死记硬背。 |
|||||||||
|
评价任务: 1.借助实物图引出乘法算式再引出乘法口诀,可以让学生结合加法算式来想,从而体会口诀的来源与意义。(目标一) 2.借助对口令游戏进一步熟记乘法口诀。(目标二) 3.借助熟悉的生活场景,感受数学无处不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目标三) |
设计意图: 前面教学2、3的乘法口诀时,是由老师指导,学生编制出乘法口诀,而4的乘法口诀则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再汇报优化,最后引出1的一句乘法口诀,通过课件整理出1—4的乘法口诀,让学生发现其中的排列规律,进一步深化理解1—4的乘法口诀,在此基础上背诵1—4的乘法口诀便水到渠成了。
|
|||||||||
|
教学设计 |
||||||||||
|
教学环节 |
学习活动 |
评价标准 |
学生活动 |
目标达成情况 |
反思与评价 |
|||||
|
环节一: 情境导入,复习旧知
|
1.复习(3分钟) (1)师生背口诀对口令。 (2) 口算 2.情境导入(3分钟) 谈话:秋天到了,老师想带大家去秋游,你们喜欢吗?(出示秋游地点图片) 大家最想去哪个地方呢? ……好,那我们一起划船去吧! 过渡:大家玩的真开心,我们也加入吧!
|
1.通过复习,进一步熟悉口诀,为下面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2.通过情境创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学生与老师对口令。
|
|
|
|||||
|
环节二:自主探究 目标1.小组交流,编出4的乘法口诀。 |
活动一(15分钟) 1.计算4的连加 课件播放划船图,一艘船上坐4个人,2艘船上8个人,3艘船上坐多少人,4艘船呢?同学们,谁能帮忙算一下呢?
2.同桌交流。 3.学生汇报结果。 结果一:4+4+4=12 4+4+4+4=16 读算式,告诉大家这个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义? 还可以怎么列示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产生编出乘法口诀的愿望。 结果二:34=12 44=16 (34表示3个4的和是多少?44表示4个4的和是多少?) |
1.创设情境,引起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从而顺利地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
2.让每个学生都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的机会,及时让学生动口表达,独立编出口诀。 |
1.学生计算。
2.同桌交流各自计算的方法。 3.学生汇报,编出口诀: 一四得四 二四得八 三四十二 四四十六
|
|
|
|||||
|
活动二(5分钟) 1、想一想:11=? 2、整理1--4的乘法口诀。
|
通过小组合作、汇报交流,归纳整理出1—4的乘法口诀。(评价目标一)
|
小组合作整理1—4的乘法口诀。
|
|
|
||||||
|
环节三:效果测评 目标2:通过练习,熟记乘法口诀,并能利用乘法口诀正确地、比较迅速地计算。 |
(1)教材55页“做一做”。(3分钟) 对口令游戏,可以由老师说题目,先让学生集体说得数,然后再指定学生说得数。
(2)练习十一第4—6题。(6分钟) |
巩固所学新知识,使学生能够正确进行计算。(目标二、三)
|
1.学生利用1—4的乘法口诀做游戏。 2.学生独立做,然后集体订正。
|
|
|
|||||
|
环节四: 课堂总结 |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
在梳理全课知识的过程中提升归纳、总结的能力。 |
学生谈收获。 |
|
|
|||||
|
作业/拓展 |
练习十一7、8题。 |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