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的课例设计
(2018-05-13 23:35:05)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心得 |
关于《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的课例设计
宛城区溧河乡王堂小学
第一部分:课例名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十六单元《雪地里的小画家》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关于《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学会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
2.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四种动物爪子(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观察、说话和思维的能力。
4.引导学生学会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学会有语气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
学习难点:
在读中感悟,在语文实践中培养观察、说话和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生词卡片、雪景录像、雪景图及小动物的脚印图、电脑动画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明标,提出学习目标。
板书:雪地里的小画家
2.什么是画家?(绘画技艺很高的人)
3.课题讲的谁?(小画家)
4.什么地方的小画家?(雪地里的小画家)
师述:我们学学课文,看看这些雪地里的小画家是怎样画人的,都画了些什么画。
二、质疑思考,自学发现问题。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读准生字的音。
1.学生自练看拼音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记住生字的读音,要读成句。(读几遍后教师检查,指名读)
三、合作交流,进行展示提升。
1.读第1句,问:小动物们要在雪地画画,看到下雪了高兴吗?你从哪里看出它们很高兴?(从第1句两个“下雪啦”看出它们很高兴)师述:这句话最后的标点符号叫叹号,在这里是表示高兴的语气。你们自己练习读出高兴的语气。(自读几遍后指名读)
2.读第2句。自由练读,指名读。
(1)这句话讲在什么地方?来了谁?(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2)“雪地”与上句有什么关系?(冬天下了大雪,才会有雪地)
(3)“一群”是多少?(好多个)
(4)这一群小画家和“雪地”有什么关系?(雪地是小画家画画的地方)
3.读第3句话。自由练读,指名读。
(1)谁在雪地上画画?(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上画画)(自己练说)
(2)它们都画了什么?(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板书:小鸡 竹叶
小狗 梅花
小鸭 枫叶
小马 月牙
(3)说说小画家画的画是什么?(是它们在雪地上踩出的脚印)
(4)为什么说小鸡画竹叶呢?(小鸡的爪子印出的形状像竹叶)依次问其他几个动物画的为什么是……(小狗爪子下面的肉垫像梅花,小鸭的脚趾间有蹼连着,印出样子像枫叶,小马的蹄印像月牙)
4.读第4句话。(自己练读后指名读)
(1)你们平常画画时要用什么?”
(2)这4位小画家是怎样画画的呢?(不用……不用……几步就成一幅画)
(3)“几步就成一幅画”是什么意思?(小动物走过雪地,爪子或蹄子踩在雪地上,在雪地上留下的爪或蹄印就是它们画的画。把它们各种形状的爪或蹄印比作一幅美丽的画)(自己练说后,指名回答)
5.读第5、6两句话。想一想,青蛙为什么没有参加?它为什么大白天“在洞里睡着”了呢?(因为青蛙是一种冬眠动物)
四、归纳总结,落实教学目标。
因为在寒冷的冬季,食物和水分都很缺乏,青蛙为了减少消耗,就卧在洞里不吃也不动,像睡觉一样,我们管这种现象叫冬眠,等到春天,天气暖和了,再恢复正常活动。
你们觉得这篇课文有趣吗?读出小动物的快乐的情趣。(自己练读后,指名读,找2~3人)
五、加强运用,当堂训练验收。
(一)小结:雪地里的小画家给我们带来了多少乐趣,多少美啊!它们在雪的画布上描绘出了那么奇妙美丽的图画,为雪世界增添了无限生机,请你们自己把课文连起来读读吧。
(二)指导背诵,用填空法:
( )( )啦,( )( )啦!( )( )( )来了一群( )( )( )。小鸡画( )( ),小狗画( )( )。小鸭画( )( ),小马画( )( )。不用( )( )不用( ),几步就( )( )( )( )。( )( )为什么( )( )( )?它在( )( )睡着啦。
(三)、巩固练习。
1、填空,再把句子读一读。(不会写的字用拼音)
(1)小鸡会画( )( )。
(2)小狗会画( )( )。
(3)小鸭会画( )( )。
(4)小马会画( )( )。
(5)它们都是雪地里的( )( )( )。
2、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口( ) ( ) 冂( )
3、背诵课文。
第三部分:教学实录:关于《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的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1.师: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呀?(冬天)冬天是个魔术师。他“呼”地一吹,湖面很快就变成了大玻璃。那些红色的、黄色的叶子,都冻在玻璃里了,冬天是个魔术师。他“呼”地一吹,满天飘起了雪花,一会大地就变白了。看看吧!(播放雪景录象)
2.师:你们看到什么了?
生:我看到树啊,房子啊都变白了。
生:我看到一朵朵的雪花在空中飞舞。
师:多美的雪景图啊!(贴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板书课题。
3.复习生词。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的这些词宝宝,你们还认识吗?大家来读读吧!
二、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1.读词(下雪啦)你再大声读读(下雪啦!),你发现什么了?
生:多了一个叹号。
师:自己读读这句话吧。(学生自己读)
师:男生读。(男生齐读)
师:女生读。(女生齐读)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我听出了你们盼望下雪时高兴的心情,就带着这种高兴的心情自己读读课文吧!
生:自己读课文师:现在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小鸡会画竹叶,小狗会画梅花,小鸭会画枫叶,小马会画月牙。
生:我知道了,冬天青蛙要在洞里睡觉。
生:我知道了,这些小画家不用颜料,不用笔就能在雪地上画画。
3.师:谁都是小画家呀?再读读课文自己找一找。
生:自己读课文。
师:(点击课件1)请看这,看书自己再找一找吧!
生:都是小画家。
师:(点击课件,出现小鸡、小狗、小鸭、青蛙的图)问:是它们吗?为什么?
生:不是,因为青蛙在洞里睡觉呢。老师贴四种小动物的图。
师:你真会读书。(点击课件出示:小鸡、小狗、小鸭、小马都是小画家。)自己读读这句话吧。
4.对比感知“一个”和“一群”
师:(点击课件:小鸡出现)看这时雪地里谁来了?
生:小鸡。
师:出示:雪地里来了一()小画家。
师:这句话怎么说?
生:雪地里来了一个小画家。
师:(点击课件:小动物们都出现)快看谁又来了?现在这句话又该怎么说?
生: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师:哦,你们真会观察,自己来读读这句话吧!
师:指名读。
生:读。
师:你读得真好,我听出了有好几个小画家呢!学着他的样子自己读读。
生:自己读。
师:指名读。
5.师:(点击课件)瞧,小画家在雪地上走,留下了一串串小脚印,像什么呢?自己再读读课文。
师:(点击课件:雪地里的脚印像。)雪地里谁的脚印像什么?两人用这个句式互相说说。
师:指名说。
师:你们真会读书!
师:我们把书上相关的语句都来读读吧。
6.师:(手指图)下雪了,树上覆盖着白雪,房顶上覆盖着白雪,小桥、大地上都覆盖着白雪,小画家们来了(老师边说边贴上小动物们的脚印图),他们画出了这么多美丽的图画,你们觉得谁画的最美?
生:我觉得这四个小画家画得都很美。
师:那就让我们美美地读读这几句话吧。
师:点击课件出示: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生:自己读。
师:指名读。
生:齐读。
7.师:“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你们也来读读这句话吧。指两名学生读。
师:你们觉得谁读得最好?
生:我觉得XXX读得最好。
师:好在哪儿?
生:“不用,不用”加了重音,读得很有语气。
师:你们也用这样的语气读读吧。
生:自己读。
师:指名读。
8.师:这些小画家画得真快,真神奇,我们把这几句话连起来读读吧。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生:自己读。
师:指名读。
9.师:“下雪啦!下雪啦!”让我们带着下雪时高兴的心情再读读课文吧!
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生:小组里互相读,并推荐读得最好的读给全班同学听。
10.师:“下雪啦”还有哪些小动物也会在雪地上留下脚印呢?用“雪地里也是小画家”这样的句式和你的小伙伴说说吧。
师:你们的想象可真丰富啊!他们都会画什么呢?回家翻翻课外书,好好想一想。明天把你们找到的资料和大家交流交流。现在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几句话吧。
生:齐读。
11.师:“咦,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你们一起用书上的话回答我。
生:“哦,他在洞里睡觉呢。”
师:你们从老师的问话中听出了什么?
生:“咦”要拉长声音读。“为什么”要加重音,读出疑问的语气。
师:你真会听啊!你们自己读读这句话吧。
师:下面你们问我来回答。
师:你们从老师的回答中又听出了什么?
生:“哦”,要读出肯定的语气。
师:你真会学习,大家再读读这句话吧。
生:自己读。
12.师:还有谁没参加呢?(师手指大屏幕)两人一问一答,自己练习说说吧。
生:两人互说。
师:指名说。
13.师:这些小动物为什么要在洞里睡觉呀?
生:因为他们在冬眠呢。
三、小结全文,配乐朗读
师:雪地里的小画家给我们带来了多少乐趣,多少美啊!它们在雪的画布上描绘出了那么奇妙美丽的图画,为雪世界增添了无限生机,请你们自己把课文连起来读读吧。
生:自由读。
师:让我们一起朗读这篇课文吧。
生:听音乐齐读课文。
师总结:雪是美丽的,大自然中还有更多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随着不断学习,我们将会懂得更多。
《雪地里的小画家》以韵文的形式,形象的讲述了四种动物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儿歌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教学特点是教师能勇敢地退下去,把自主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特别是识字环节,根据一年级学生爱模仿和乐于表现的特点,我大胆的把识字环节放手给了孩子们,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互渗透的方法,让小老师教读和小老师检查的方式学习。小老师检查采用开火车,小组合作读,男女生分读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使枯燥单一的学习变得富有趣味性。随后,我对生字又进行了有力的拓展,如给生字找朋友的游戏,用词语说句子。如“梅”除了梅花,你还知道哪些花;除了老鼠住在洞里,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住在洞里的。识字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与趣味性,学生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学会了识字。
品读领悟环节,丰富优美的多媒体课件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调动了孩子读书的兴趣,孩子们在雪花飘飞的动画中,读得有滋有味,把下雪时的兴奋劲表达的淋漓尽致。当读到描写小画家的画时,为了让学生喜爱朗读,读出情,读出味,读出个性。我用课件演示小画家所画的内容。然后再让学生朗读,这样不仅在形象的画面中认识到“小画家”,还帮助学生理解小画家们在厚厚的雪地上画的就是自己的脚印。它们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不同,说明它们的脚趾形状不同。 随后,我又出示课件,再创设情景,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加上声情并茂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朗读情调:雪后的大地多像一张洁白的画布,这些小画家在雪地里留下了不同的“作品”。学生就会争先恐后的起来朗读,从而激起了朗读的欲望,也就自然而然地读出了自己独特的美的感受。最后我又对课文进行了课外拓展:什么叫冬眠,还有哪些动物也像青蛙一样要冬眠。让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展示汇报,这样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将语文学习提升到了一个高度。
写字环节让学生自由选择,挑战最难写的字来书写,先观察,再范写,后练写,比比谁写的好,步步推进,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结束了本堂课的学习。
冯老师这节《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融儿歌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富有童真、童趣。这节课冯老师能把全新的教学理念,融汇在课堂教学中,整堂课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情感。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体现了新的课改理念
1、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整堂课,能注重创设情境,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了猜一猜、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读一读、背一背、写一写等形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创设了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最佳状态。教师引导学生感知生活、观察事物,通过学习感悟,积累语言、发展思维、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2、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识字环节中,采用了一系列的识字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然后小组合作识字。最后全班交流识字方法,教师强调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以此来提高课堂识字效率,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突破了教学的重点。
3、教师的评价方式有所转变
这节课,采用了多元评价方式,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同时能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学生客观、真诚、鼓励性的评价。例如:“听了你的朗读,老师感觉到了你高兴的心情。”“你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同学们掌握了这些识字方法,老师真为你们自豪!”“站直一点,声音会更好!”等等!
二、突出了低年级和阅读课的特点
1、从句子入手
低年级阅读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读懂每句话。这节课能引导学生说出这首诗有几句话,弄清每句话写的是什么?用“雪地里的小画家有____、____、____和____。”这样的句式说完整话,从而体现了年段的特点。
2、抓重点词来理解句子
让学生说说“一群”是什么意思?然后用“一群”说话。最后用换词的方法把“一群”换成“一个”行不行?在此基础上再来理解这句话。
3、重视了朗读的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本节课,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每次朗读都提出不同的要求。初读:读准字音;再读,读正确、流利;最后再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的形式多样,有练读、指读、评读、赛读、齐读。同时教师还注重了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训练。例如:在指导学生读第三句话时能联系学生实际问:你们喜欢画画吗?画完后心情怎样?然后引导学生带着自己不同的感觉读这句话,使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到小画家们雪地作画的喜悦,从而达到使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目标。
4、写字教学落的实
本节课,能从笔画、笔顺入手。指导学生写好几、用两个字,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运用了先进的教学手段
本节课,能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文的第三句是这篇课文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这句话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些科普知识,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脚趾不同的特点。教学时,教师能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四幅图,感悟小画家作画,帮助学生理解小鸡、小鸭、小狗、小马为什么会画竹叶、枫叶、梅花、月牙?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竹叶、枫叶、梅花、月牙这些自然物,学生虽然知道一些,但与动物脚印之间的联系,学生还没有建立起来。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学生一目了然,让他们懂得了由于动物脚印的形状不同,所踩出的脚印也不同,这样就突破了难点。
四、彰显了教师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这节课,大家都看到了,老师个人素质好,教态自然大方,语言富有启发性。板书设计图文结合,体现了教学重点,特别是制作使用课件能力强,教学效果好。
存在问题:
1、学生自学生字的时间稍短。
2、评价要有针对性。
建议:要不断地学习新课改的理论,钻研教材,学习 “生态课堂”创新要求,体现教材的编写意图,扎实上好每节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