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参加工作以来,我还没有接触一年级的小朋友,更不用说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工作了。说真的,刚接手时我还真担心。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通过一个月的实际摸索,对于如何开展一年级新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我已有几分感触。
一、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一年级是学生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教师只要抓住习惯养成的良好契机,施展教育教学的魅力,就一定会促使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为此,学生入学我就对他们进行了如下的要求:1.早睡早起,明确作息时间。一年级的新生要从幼儿生活转变到小学生活,他们还需要一个短暂的转变和适应的过程。幼儿园时,他们的学习主要是以游戏活动为主,而进入一年级不仅他们的生活规律改变了,学习任务也增加了。充足的睡眠就成为孩子们开展学习活动的精神食粮。2.讲文明,懂礼仪,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一年级学生,刚刚踏入接受正规学习教育的门槛,对学校的一切都是好奇的,他们纯洁的心灵易于接受教育信息,能够认真听从教师的教育,是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黄金阶段。所以,对一年级学生进行“基础文明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至关重要。比如:见到老师、长辈或同学要问好;课间不追跑打闹、不攀折花木、不乱扔杂物等。3.守秩序,重安全。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行;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上学放学不在路上跑和玩。4.做事要专心,上课要用心。小孩都很贪玩,再加上在上小学前都没有约束,他们常常是“一心多用”。教师要在家长的配合下要求他们做到看书要用心,作业要专心,一定不能边做边玩;每次作业后家长要督促他们自己把书包整理好,久而久之就可避免了他们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
二、抓好课堂常规,约束言行。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好动、自制力差是一年级学生的一大特点,如果没有规定去约束和规范他们的言行,他们会更加随意,教师就难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我规定上课铃响立刻进室,安安静静地坐好,等待老师来上课。对于课堂上走神、听课不认真、搞小动作等不良习惯,采取恰当的方式加以制止,促使他们良好听课习惯的养成。
其实一年级的学生就像是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他就是什么样子。所以老师要有一颗博爱的心,爱每一个学生。微笑必不可少,严厉也不能无,恩威要掌握好尺度。这个年龄的孩子模仿能力最强,老师的一言一行对他们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言传身教在这个阶段尤其重要。因此做为老师必须身正心正,品行正才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
时间已经走过了一个多月,孩子们渐渐地适应一年级的学习生活,看到那一张张天真无邪的脸上洋溢着的笑容,听到一声声“老师好”,我心里感到一种满足和幸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