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朝圣之旅西藏自驾游记续三

标签:
旅游文化 |
天路朝圣之旅
西藏自驾游记续三
第三天(康定—新都桥—雅江—理塘—巴塘)437km
昨晚下了一夜的雨,清早7:30出发时天上依然下着小雨。
由于昨天行程临时变动,因此早点自行解决。
康定出来一路急弯爬坡,海拔快速爬升,加之大雾,道路异常艰险,沿途我们见到很多骑行入藏的驴友,在坡度较大的道路上奋力前行。也许这些驴友与我一样,也怀揣一颗虔诚的朝圣心愿,于是我伸出头来向他们招手致意。
来往的车辆实在太多,加之雨雾天气,行走不久因前面一辆面包车与一辆货车迎面刮擦而将许多车辆堵在半山腰。同车的老魏上前为我们查看路况,并及时通知我越过数十辆大车,勉强从道路一侧穿过,与后面的车联系告知我们他们已经被其他霸道的车辆阻塞在后面不能动弹,我只有在前面不远处一个开阔处停下等他们。约半个小时后他们才从艰难的阻塞中冲了出来,汇合后继续前行。
从康定出发行走大约70km来到到海拔4200米的折多山口观景台,只见山顶大雾下,一座藏式白塔在迎风摇动的经幡萦绕下,构成了一幅特有的藏式景观,让人有一种进藏了的感觉。
我们彼此提醒下车后动作不要太大,之后大家纷纷下车来到佛塔和石碑前拍照留影,也有的还在五色经幡前祷告许愿留影。
藏族经幡的颜色有着特定的含意:蓝幡代表天空,白幡代表白云,红幡代表火焰,绿幡代表绿水,黄幡代表土地。经幡上印有经文和佛像,随风而舞的经幡每飘动一下,就是诵经一次,每个经幡都寄托著藏族人民美好的愿望。我们进入藏区之后随处可看到沿途的山上或路边,甚至小桥上都飘扬着一簇簇五彩经幡。它既代表了藏族人民虔诚的信仰,同时也是藏区的一个标志之一。
折多山为大雪山一脉,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折多山最高峰海拔4900米,垭口海拔4298米,与康定县城的海拔落差达1800米,是川藏线上第一个需要翻越的高山垭口,因此有“康巴第一关”之称,折多山是大渡河、雅砻江流域的分水岭,也是汉藏文化的分界线,翻过了折多山,就正式进入了康巴藏区。
这时景色也变得十分优美,行进不就我们远远看见绿色的草甸覆盖的山坡顶上用醒目的藏、汉文字书写的“康定情歌”的白色大字,大家都兴奋起来,于是在道路旁停车拍照留念。这时远处的雪山也在雨过天晴的蓝天映衬下,格外壮观,第一次感受到这里的天是那么的高、那么蓝。
翻过折多山就进入了路况相对平坦的路段,也就是新都桥。
走过新都桥后,车开始盘旋翻越高尔寺山。开始时两边植被丰富,树木成荫,车行过半山腰后,只能见到低矮的树丛零星生长在山腰,再远眺山顶,则全被高山草甸覆盖。越往上爬,气温越低,雾霭充满整个山谷,犹如行走在云雾中。一会儿太阳出来了,雾气也慢慢散去。悠悠的白云在山峦与天际之间游走,如梦如幻。回头再看走过的山路,一直在山腰盘旋而上。
慢慢地爬上山顶,只见五彩缤纷经幡和竖立在路边的海拔标识牌告诉我们,这里就是高尔寺山口,海拔4412米。
如果说折多山是康巴第一关的话,
顺著溪流而行,溪水边不断出现金色的农田。中午两点多途径雅江。
雅江县城在318国道左侧,为了节约时间,就没有进入县城,而是想在顺道的地方解决午餐,结果错过雅江县城,沿途在也没有合适的就餐地点,于是午饭也只有在车上用自备的零食对付一下。
从雅江县城出来后,又开始爬山,海拔又开始提升,走过一段烂路后,路况稍微好了些,车速加快,不久就到达剪子弯山口。
从剪子弯山口下来后,车子一直在海拔4000米的山腰上穿行,道路是烂泥路,连续的翻越高山,上上下下到离理塘最近的一个山口卡子拉山口,卡子拉山,海拔4718米。在这里看山,层峦叠嶂,一层比一层更远,一层比一层颜色更浅,直至天边,真像行走在“天路”之上,这里是名副其实的崇山峻岭,站在山口,远处延绵起伏的群山,蓝的幽深的天空与翻飞的五彩经幡相互辉映,会给你强烈的震撼。 站卡子拉山口鸟瞰世界高城理塘,它在壮阔的毛垭草原中央,显得那样的遗世独立。
这时我们与后边的车拉开了一段距离,于是就在这座建设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城市,稍事休息准备加完油后再直奔巴塘。
在等候同伴的时候,我们发现这里的藏民养的猪都是散养着的,就是在理塘这座圣城也不例外。
从理塘出来后,我们一直在海拔4200米的左右高原上行进,这时同车的三位都有较为强烈的高反。
姐妹湖又叫眼镜湖,正名是措尼巴,曾以其卓尔不群的风姿登上过《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封面。驻足观景台远远望去,那依偎在雪山怀里的一大一小紧紧挨着的两个湖泊显得小巧、秀雅,因此人们还把她们喻为雪山的泪滴。而一深一浅的水色在夕阳西下前夕,更显静谧、安详。面对这天造地作的壮美景象,怎不让人惊憾和赞叹。
我们在路边停下,以雪山海子为背景拍照留影之后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于是就马不停蹄的向巴塘赶去。海子山到到巴塘是约60公里的缓下坡,临近巴塘穿过了五六个长短不一的隧道,这时天色已经黑了下来,隧道没有灯,我们见到好几拨驴友还在黑暗中骑行,他们的行动无疑给我们很大的激励。虽然有部分坑洼和搓板路,总的来说还是畅行无阻,其中走了一个多小时的夜路,直到晚上八点多才抵达海拔2580米的巴塘县。海子山共有1145个大小海子,其规模密度在我国是独一无二的,故名海子山。我们在路边停下,以雪山海子海子为背景拍照留影之后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于是就马不停蹄的向巴塘赶去。这时道路也不算很差,有部分毁损路段和搓板路,且一直下行,所幸车辆不算太多,其中有一个多小时时间都是在开夜车。
这是我们入藏以来最为艰难的一天,直到晚上八点多才抵达海拔2580米的巴塘县。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