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路朝圣之旅西藏自驾游记续八圣城朝圣

(2019-01-10 14:45:45)
标签:

旅游

文化

天路朝圣之旅

西藏自驾游记续八

第十天圣城朝圣

来到拉萨就在我们同学的孩子王杉提前为我们联系好的宾馆住下,宾馆住地,距离布达拉宫也就两个街区,站在宾馆高台,可以遥望雄伟的玛布日山上伫立的布格拉宫。

次日一早老程和老魏就前往广场联系布达拉宫预约门票去了。这时我站在宾馆餐厅的窗台遥望布达拉宫,这时初升的阳光从天边升起,在炫目的太阳照耀下,巍峨的布宫显露出一个模糊的轮廓,给人一种庄严神圣的感觉,心中也充满着对布宫的向往。
    由于参观布宫实行的是预约制,因此老程与老魏只有联系了一家旅行社为我们预约订票。上午九点半左右随团先后在市区地质博物馆、藏医博物馆、茶社等名为参观实为购物点来回穿梭,直到两点才安排我们吃了一顿简餐,三点才拿到预约票。

我们从广场的西侧的牦牛广场进入布宫,在通向广场的中央大道上伫立一座高大的白色佛塔。天路朝圣之旅西藏自驾游记续八圣城朝圣要进入布宫,首先要经过一处安检点,再往前只见长长的转经筒组成的转经路,这是藏民膜拜绕布宫转圈必经之地,在布达拉宫的宫墙外的人行道上,由东向西与我们逆向成群结队手持转经轮转圈的藏民,摩肩接踵,川流不息,还有面向布宫五体投地顶礼膜拜的藏民,足见布达拉宫在藏民心中的神圣地位。面对那些衣裳褴褛,行囊简单,远道而来的朝觐者对着布宫匍脯膜拜,或者那些手持转轮和念珠转圈的人流,我相信每一个身临其境的人的心灵都会被这庄严神圣场面所震撼,世界上还没有哪种力量可以与一种虔诚的信仰力量相抗衡。天路朝圣之旅西藏自驾游记续八圣城朝圣      这种庄严虔诚的礼拜,也许世界上只有在西藏才能看见,也只有布达拉宫才能享受如此庄重的叩拜礼遇。

布宫前是宽阔的北京中路。站在铺着长方形花岗岩的路上仰望布达拉,才知道,她要比想象中的还要宏伟与庄严。只见一片青绿的草坪后面,横着一堵高高的围墙,围墙后面便是红山及其山顶上的雄伟宫殿。底部和东西两侧的宫墙为灰白色,称做白宫,正中顶部是褐红色,称做红宫。所有建筑窗口四周都被涂成黑色,窗头是白色的布帘。最高处的红宫顶上金色的金顶,在阳光下闪闪放光。白、红、黄三色的宫墙及屋顶,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对比强烈,色彩鲜明。天路朝圣之旅西藏自驾游记续八圣城朝圣       沿着一条之字形的石阶我们艰难的攀爬,抬头仰望伫立在玛布日山上的布宫,巍峨的群山伴随规模宏大的建筑群,顿时心生庄严崇敬之感。天路朝圣之旅西藏自驾游记续八圣城朝圣     在高原的阳光照耀下,巍峨雄伟,营造出一种宗教建筑至高无上和神圣神秘的视觉效应,这时才体会到什么叫高山仰止。天路朝圣之旅西藏自驾游记续八圣城朝圣天路朝圣之旅西藏自驾游记续八圣城朝圣天路朝圣之旅西藏自驾游记续八圣城朝圣      这座始建于公元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的宮堡式建筑群,建在拉萨海拔3700多米的红山(玛布日藏语红色的山)上,共有999间房屋的宫宇。它依山而建,现占地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宫体主楼13层,高115米,全部为石木结构,5座宫顶覆盖镏金铜瓦,金光灿烂,气势雄伟,是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被誉为高原圣殿。

布达拉宫是历世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是过去西藏地方统治者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从五世达赖喇嘛起,重大的宗教、政治仪式均在此举行,同时又是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的地方。
   “布达拉”是梵语,又译作“普陀”,原指观音菩萨之居所。作为西藏的象征,布达拉宫是所有朝圣者心中的圣地!来布达拉宫,不仅可以观赏宫内收藏的大量历史文物,欣赏藏民族精彩的建筑艺术,也可以在那种圣洁的氛围中能够经受到一次灵魂的洗礼。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迭,殿宇嵯峨,气势雄伟,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势,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宫墙,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经幡,交相映辉,红、白、黄三种色彩的鲜明对比,依山随势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布达拉宫是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

布宫内还收藏了西藏特有的在棉布绸缎上彩绘的唐卡,以及历代文物。布达拉宫在196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进行了全面的修建,1994年12月初,西藏拉萨布达拉宫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现在的布宫是公元十七世纪,五世达赖建立噶丹颇章王朝并被清朝政府正式封为西藏地方政教首领后,在原址上重建的,以后历代达赖又相继进行过扩建,于是布达拉宫就成了今天的规模。
   布宫外观有13层,自山脚向上,直至山顶。整体建筑主要由东部的白宫(达赖喇嘛居住的部分,中部的红宫(佛殿及历代达赖喇嘛灵塔殿及西部白色的僧房(为达赖喇嘛服务的亲信喇嘛居住组成。宫堡外则有山下城堡(雪)和林卡(龙王潭)组成布达拉宫的附属建筑。

 站在布达拉宫居高鸟瞰,拉萨古城全貌尽在眼底,站在布达拉宫外居高鸟瞰,可以清楚鸟瞰拉萨城的全貌。
   “拉萨”在藏语中为“圣地”或“佛地”之意,是一座具有1300年历史的古城。拉萨古城就建在四面群山怀抱之中,雅鲁藏布江的直流拉萨河在布达拉宫南面穿城而过,整座城市坐落在美丽富饶的河谷平原。站在布宫可以清楚地看见位于广场西侧对面的药王山和山下城堡(雪)和林卡(龙王潭),这里也是拍摄布达拉宫全景的最佳地点。现在的药王山成了拉萨电视塔。

布宫采用砖石和木料混合的结构,四处可见的楮红色就是白玛草。当年藏族人用边唱歌,边“打阿嘎”(相当于劳动号子)的方式,把地面和墙壁打磨的平滑而坚固。而特殊的建筑材料“白玛草”(学名怪柳在沙漠里常见的一种植物),被染成红色成了筑墙的好材料,使得整个宫殿墙体轻薄,冬暖夏凉,适宜居住。

根据查阅资料:白玛草本身是一种柽柳枝,秋来晒干,去梢剥皮,再用牛皮绳扎成拳头粗的小捆,整整齐齐堆在檐下,等于是在墙外又砌了一堵墙。然后层层夯实,用木钉固定,再染上赭红色的颜色。这种材料不仅有着庄严肃穆的装饰效果,还由于白玛草的作用,可以把建筑物顶层的墙砌得薄一些,从而减轻整体墙体的分量,而且该材料还可以起到保暖和防止古代的弓箭进攻的作用。白玛草制造的工序非常复杂,利用率又极为低下,一般老百姓是绝对用不起的。由于白玛草制作工艺复杂,因此成为布宫建筑的专用昂贵材料。天路朝圣之旅西藏自驾游记续八圣城朝圣

而布宫白色的墙体则是藏族人民自发的捐献的牛奶和糖,利用业余时间自愿前往粉刷而成的,在缺吃少穿的藏区,藏民将家里最为奢侈的东西粉刷在布宫墙上,无疑使布宫又充满了甜美和虔诚的味道。天路朝圣之旅西藏自驾游记续八圣城朝圣
   在红宫前还有一片白色的墙面为晒佛台,这是每当佛教节庆之日,用以悬挂佛像的地方。
   持预约票走过两个“之”字形的花岗岩石铺成的十三层台阶的上坡路,到了三道门白宫外的售票口,如果不想继续参观的人,只需持预约票到这里照相后返回即可。
天路朝圣之旅西藏自驾游记续八圣城朝圣
   我们跨过平措堆朗大门的门槛,就可见到门廊两边绘制的“护法四天王”巨幅壁画,这是从布达拉宫正面人宫的必经之路。上几步台阶就是购票点,东大门上的巨大门环上有一五色彩结,既具有很好的装饰性,同时也具有某种宗教象征意义,据说摸下能打开你的心结,因此每个经过这里的人都会手握彩结祈福,在这里拍照留影。天路朝圣之旅西藏自驾游记续八圣城朝圣天路朝圣之旅西藏自驾游记续八圣城朝圣     由于参观的人很多,开始与我们同行的老魏,要给美女拿照相的服装,因此也就与我们分散了,老夏与我们夫妇一道,尾随着其他团的解说员当了一回旁听生。天路朝圣之旅西藏自驾游记续八圣城朝圣      经过这个窄窄的廊道,这儿没有窗户,只有几个深邃的墙洞,透过墙洞,大家可以看见厚达数米的宫墙,宫墙是用三合土堆制,石头砌边而成。庭院入口处悬吊的两面马皮鼓,据说是旧西藏布达拉宫内的报时鼓,每天早晨七点和晚上九点就会敲响,晚上击鼓后布宫就不允许随意走动和喧哗。天路朝圣之旅西藏自驾游记续八圣城朝圣      踏阶而上,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面积1600平方米、离地面六七十米高的宽阔广场,这就是专供达赖喇嘛在节日期同观赏跳神、藏戏表演的场所,藏语称“德阳夏”,意即东欢乐广场。每逢藏历十二月二十九,在此举行布达拉宫跳神节,达赖喇嘛在白宫第七层东日光殿观赏,地方高级僧俗官员、拉萨三大堪布(相当于住持)也要出席陪伴。拉萨的市民也可上山观看表演,届时广场人山人海,气氛十分热闹。跳神的内容大多是讲述佛法的灵异和喇嘛的传奇故事。天路朝圣之旅西藏自驾游记续八圣城朝圣天路朝圣之旅西藏自驾游记续八圣城朝圣天路朝圣之旅西藏自驾游记续八圣城朝圣    离开德阳夏,布达拉宫内就禁止拍照了。

德阳夏的正西面有三排并列的木质扶梯。中间的扶梯是专供达赖喇嘛上下的。一般僧众官员和游览者,只能从两边扶棒进出。我们小心的攀扶上了陡峭的木梯后就进入白宫了。天路朝圣之旅西藏自驾游记续八圣城朝圣据解说员介绍和史料记载,1642年,五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建立了甘丹颇章政权,拉萨再度成为青藏高原的政治中心。1645年,他开始重建布达拉宫,三年后竣工,也就是白宫。1653年,五世达赖入住宫中,自此之后历代达赖喇嘛都居住在这里,重大的宗教和政治仪式也都在这里举行。由于五世达赖喇嘛受到大清朝皇帝的正式册封,成为西藏政教合一的领袖,因此从这时起,布达拉宫由此也成为了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五世达赖去世后,为安放灵塔,宫廷总管第巴桑结嘉措继续扩建宫殿,用48年的时间建成了红宫,因此,今天我们看到的布达拉宫是1693年才基本完工的。1959年,十四世达赖丹增嘉措离开西藏,此后,布达拉宫就不再是政治活动的场所,而只保留了其宗教的功能。天路朝圣之旅西藏自驾游记续八圣城朝圣    白宫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寝宫和施政之地,历代摄政王,达赖经师的寝室、办公之地,地方政府的办公用房,集会大殿等均在此宫。也就是说白宫是座具有地方政府政权性质的建筑物。

我们进入白宫经过一个门厅,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周围四壁许多精美艳丽的壁画。穿过门厅和曲折的廊道,便到了白宫最大的宫殿,“措钦厦司西平措”,殿内耸立44根大柱子,面积达717平方米。殿内的梁柱、斗拱上雕刻图案极其精美。殿中央正北放置达赖的宝座和全套法器。据说这一宝座和甘丹寺宗喀巴金质宝座,属西藏寺庙中最大的宝座了。宝座上方有块大匾,上书“振锡绥疆”4个大字。自1653年顺治皇帝册封五世达赖起,历世达赖喇嘛都必须得到中央政府的正式册封,并由驻藏大臣为其主持坐床、亲政等仪式。因此此处就是达赖喇嘛举行坐床、亲政大典等重大宗教、政治活动的地方。
   从东大殿上三层楼,直接跨过现在不对外开放的原地方政府的办公地、历任达赖的摄政王和经师的办公地、寝室等白宫的五、六楼,就到了白宫的最高处。
    顶层一东一西有两个殿堂群。每个殿堂朝东、南、西的一面,都是落地玻璃大窗,采光面积很大,从早到晚阳光普照,故称之为东日光殿和西日光殿。这里过去是达赖的寝官也称冬宫(达赖喇嘛夏秋多在罗布林卡度过)。两处均设有经堂、修行室、习经室、卧室、客厅等,房内壁画生辉、珠光宝气、金盆、玉碗、绫罗绸缎等豪华的陈设使人眼花缭乱。
    我们要参观的最主要的就是红宫。红宫里全是灵塔殿和佛殿,是从事佛事活动的地方。它是五世达赖圆寂后由第司桑结嘉措主持修建的。据介绍从1690年2月开始兴建红宫和五世达赖灵塔殿起,到1693年4月外部工程竣工,共花费白银213万多两。在这项浩大的工程中,每天参加工程的有7700多人。当时向各地征集民工5700余人,征调各类技工1760多人,康熙皇帝也派来了114名满汉工匠,此外还有尼泊尔的工匠参与。这在当时西藏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和极端贫穷的物质条件下,进行如此巨大的工程设计,耗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确实是一件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同时我们也深彻的感受到宗教在这里的特殊力量。天路朝圣之旅西藏自驾游记续八圣城朝圣穿过一个小小的走廊。迎面就是弥勒佛殿,这里主供强巴佛,也就是汉传佛教所景仰的弥勒佛,离开弥勒佛殿向左拐上二十二层木梯,就登上布达拉宫的最高处,红宫顶上。宽阔的平台上,用牦牛皮、绸缎或黄铜、合金等材料做成的法幛耸立在南侧的墙体顶上,7座金顶高低不等地连绵于西、北两侧,气势不凡。它们分别是五世至十三世(不包括六世)达赖灵塔的金顶,在阳光映照下发出耀眼的光泽。天路朝圣之旅西藏自驾游记续八圣城朝圣天路朝圣之旅西藏自驾游记续八圣城朝圣     自金顶下来,我们从东南方向进入一个大的回廊,上下共三层。由这里可正式参观红宫的各座殿堂和佛塔,现在就让我们从第三层的东南角开始,按顺时针方向开始红宫的游览和朝圣。红宫以佛殿、灵塔、壁画为主,收藏有壁画、唐卡、金印、金册等历史文物。

红宫位于布达拉宫的中上部,花费白银213万多两建成的红宫,可谓堆金砌银,珠光宝气,由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和各类佛殿组成,共有8座存放历世达赖喇嘛法体的灵塔。在长寿极乐殿,红宫建成后入住的第一位达赖喇嘛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就住在这里。这里,有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神圣宝座,沿墙佛龛中供奉着千尊无量寿佛像。因为五世达赖喇嘛圆寂后因为第悉.桑杰嘉措密不发丧,转世灵童仓央嘉措一直生活在乡村的世俗中,当他进入布达拉宫时,已经是一个情犊初开初涉世事15岁的少年了。当时西藏政局动荡,传闻他始终未能忘情于世俗生活,并以亲身感受创作了大量诗歌。相传仓央嘉措在入选达赖前,在家乡有一位美貌聪明的情人,他们终日相伴,耕作放牧,青梅竹马,恩爱至深。仓央嘉措进入布达拉宫后,厌倦深宫内单调而刻板的黄教领袖生活,时时怀念着民间多彩的习俗,思恋着美丽的情人。他便经常微服夜出,与情人相会,追求浪漫的爱情生活,相传八廓街的玛吉阿米,就是他当年与情人幽会的地方。康熙三十二年,仓央嘉措殃及于西藏的政教斗争,被清廷废除,解送北上,传说道经今青海湖时,夜中遁去,不知所终。关于他的经历和去世的情况,还有种种传说,至今未有定论,并给人们留下一个无限遐想的千古之谜。
   他带着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带着对自由的无限向往,带着对森严的宗教戒律和禁欲主义的反叛,在青海湖畔神秘地消失了。多年之后人们都在心中一次次的发问:他是去了天国?还是去了地狱?他是与他的“玛吉阿米”私奔了?还是隐身山林独自终老一生?
   他作为一个被藏民神化了的达赖喇嘛,我们这些俗人是很难对他进行评说,但他的近乎悲怆的爱情故事和他留下的不朽诗集《仓央嘉措情歌集》已经有藏、汉、英三种文字传世,将千古流传,他那孤独撕心裂肺的呐喊声,将永远响彻在雪域高原。
   红宫最高的殿堂叫殊胜三界殿,藏语称“沙松朗杰”,位于红宫第八层南侧中间,供有清朝乾隆皇帝画像和皇帝万岁之牌位。靠西墙有一尊十一面千手观音像,是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花费一万余两白银铸造的,造型优美。这是一座十分重要的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写的“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的牌位。它是一座十分重要的殿堂,驻藏大臣、达赖喇嘛、噶厦政府的许多重大活动如金瓶掣签都在这里进行。每年藏历新年,达赖喇嘛率领噶厦官员和三大寺大喇嘛到这跪拜,以宣示西藏达赖喇嘛与大清皇帝之间的臣属关系。

红宫的建筑核心就是历代达赖喇嘛灵塔建筑群,这里一共有五到十三世达赖喇嘛(六世因圆寂不详除外)的8座灵塔和7座金顶(其中十二世达赖喇嘛灵塔因为与五世和十世达赖喇嘛灵塔过于靠近,就未设金顶)。      达赖喇嘛的灵塔均为最高规格的金塔,镶满了信众们捐献的各种宝石,以五世达赖喇嘛的灵塔和享殿规模最大,也是最大的一座,其它几座灵塔虽不如五世达赖喇嘛灵塔高大,但其外表的装饰同样使用了大量黄金和珠宝,可谓价值连城。在这众多的灵塔里,唯一没有建灵塔的就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红宫的众多灵塔中,五世达赖的灵塔是布达拉宫内最大、最气派的一座灵塔,建于1690年,藏语名为“赞姆林坚吉”,意思是“世界惟一庄严”或“南赡部洲惟一庄严”。五世达赖灵塔塔身高度14.85米,其造型完全按照菩提塔而造。塔内藏有的五世达赖喇嘛肉身,是按照古代苯教丧葬习俗和佛教塔葬仪轨相结合安葬的。塔身用金皮包裹,塔面金皮耗费黄金11.9万多两(约合3721公斤3.7吨),塔上镶有上万颗珠玉玛瑙,显得辉煌眩目,华丽壮美,被誉为“世界第一饰”一点也不过分。此外,塔内还藏有佛陀迦叶舍利、释迦牟尼舍利子、《甘珠尔》、《丹珠尔》等不胜枚举的天下宝物。西大殿是五世达赖灵塔殿的享堂,它是红宫内最大的宫殿。殿内除乾隆御赐“涌莲初地”匾额外,还保存有康熙皇帝所赐大型锦绣幔帐一对,为布达拉宫内的稀世珍品。传说康熙皇帝为了织造这对幔,曾专门建造了工场,并费工一年才得以织成。

我们尾随解说员在昏暗而深邃的大殿里缓缓穿行,大殿内的空气也因酥油灯的气味而变得浊重而使人有种眩晕地感觉,行走其间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之中,浓重的暗红色基调在昏暗的光线下使得整个殿宇更显庄严而神秘,无数珍宝玲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彰显出布宫的富丽华贵的气势。还有大殿各处都有喇嘛或者活佛为信众开光祈福,在殿宇的角落里,那些值守的僧人(喇嘛)中,大多都是手握藏文经卷研习功课或者默默的诵经,还见到几个身披袈裟,足蹬名牌皮鞋,手戴名牌手表,手拿ipe上微信或刷微博的僧人(喇嘛),我想在这戒律森严的寺院和虔诚的僧人喇嘛中,只有那些藏传佛教的学生才会这么时尚。
   在这神圣的殿堂,还有太多让人解读不了的内容和疑惑,或是某种符号图腾,或是那些不知名的法器雕塑神像,或是壁画中再现的某一段历史故事,都让人感受到身处这神圣的殿宇自己对西藏的历史了解太少,对藏传佛教的精髓更是一片空白,对西藏的一切的认知似乎都浮于表象。可能这也是我心中的一大遗憾,这些可能只有待以后再有机会再去一一补课。
   在这全民信佛的这藏民心中,布宫无疑是无比神圣的殿堂,无论是我们路途上看到叩长头远道前往这里朝拜的藏民,还是布宫外成群结队转经新图,我感觉到这里似乎有某种无形的力量在吸引着他们,感召着他们,不辞辛劳的一步一叩拜的来到这里,就是要在这里找寻到自己精神的寄托。来到这里,它会让每一个人浮躁的心灵得到安宁,人们的欲念也被抑制,在这虔诚的信念的支撑下,信仰就成为广大藏民的精神支柱,在这巨大的神奇力量下,让他们安贫乐居,永远信守自己心中那神圣的精神家园。
   面对如此精美的装饰和极尽奢华的佛殿和灵塔,我们在感叹藏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宗教的虔诚的同时,似乎也在内心深处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对于一个一直生活在奴隶时代的藏区来说,在当时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和当时的极度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以及物质条件应该是非常拮据的情况下,要在这每几十年的一个个周期内,耗费如此巨大的人力和财力来兴建红宫,铸造灵塔,即使在今天西藏的生产力水平和物质条件下也是难以想象的。一方面是极端的贫穷藏民,一方面是极度奢华的殿宇,这种强烈的对比是不是让我们从这种对社会财富近乎无限透支的行为之中找到了西藏一直落后的某种答案呢?
    金顶是布达拉宫的至高点,是灵塔殿和主供佛殿的鎏金屋顶,顶上有许多鎏金饰物和经幡、经幢。站在这里,我再回望我们瞻仰的一座座佛殿、灵塔,心中百感交集,恍若梦中,心中不由升腾起一股庄严和神圣的强烈感受,这种感受让人想匍匐在地。我不由得双手合十,默默地向这座千年圣殿弯腰颚首,向那一代代虔诚的藏民们顶礼膜拜。
   这时我举目远眺,布达拉宫正对面的布达拉宫广场尽收眼底,这座广场同样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藏自治区政府和拉萨市重要的活动场所,也是中外游客集中观光的旅游景点之一。

站在布达拉宫,可以望见熙熙攘攘的大昭寺地区和布达拉宫山脚下的“林卡”,即现在的宗角禄康公园。公园的水潭是五世达赖时期为修建布达拉宫挖土形成的。后来在潭中小岛上按藏传佛教仪轨中的坛城模式建了一座阁楼,主供鲁神(就是汉人称的龙王)据说是六世达赖迎请的女神墨竹赛钦,还有宝瓶坛城和众多护法神等。据说这个俗称“龙王潭”的地方,也是六世达赖深夜化名便装出游,与拉萨的青年男女欢聚之处。他还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住在布达拉宫,
    我是持明仓央嘉措;
     住在山下拉萨,
     我是浪子宕桑旺波。
     我们花了近一个小时,才参观完了所有开放的殿堂,也要感谢我们尾随其后的其他团的讲解员的详细讲解,我们才能够初窥这座神圣和神秘殿堂。
    回望巍峨的布达拉宫,不论是其独特的建筑方式,还是从宫殿本身所蕴藏的文化内涵看,都能给人一种神圣和威严的感觉。坚硬的花岗石墙身与山体浑然一体;红白色的建筑在高原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巍峨高大;全部的铜瓦鎏金装饰,以及由经幢、宝瓶、摩羯鱼、金翅鸟做脊饰的点缀使整座宫殿显得既富丽堂皇又充满藏俗文化的鲜明特征;大殿内精美的壁画以及它诉说的历史故事,堪称一部珍贵的历史画卷;那堆金砌银镶满珠宝的灵塔,在极度贫穷的藏区,极显奢华和尊贵。
    独特的布达拉宫同时又是神圣的。因为每当提及布达拉宫时人们都会很自然地联想起西藏。在人们心中,这座凝结藏族劳动人民智慧、付出一代代藏族人民血汗的殿宇,也记录了汉藏文化交流的古建筑群,以其庄严、辉煌、巍峨的雄姿和藏传佛教圣地的地位,使之地成为了藏民族心中的圣地和西藏的象徵。
    参观完布达拉宫后我们沿着布宫的西边出口下山,不时回头凝望布宫,正午时分阳光灿烂,巍峨的布宫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更显得神圣而高大,沿石阶随处可见盛开着的格桑花,偶尔在山腰的石缝间可以看到一簇簇金黄的不知名的小花在坚硬的岩石中间顽强的存活了下来并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它就像生活在这里的藏族人民一样,似乎在用其顽强的生命力和艳丽的色彩向世人昭示着生命的真谛和意义。

山脚下再次与一对对转圈叩长头的藏民不期而遇,此时我似乎也与那些藏民一样,心中也怀着同样虔诚的心境,我不是一个旅游者,而是一个朝圣着。我想每一个心性浮躁的人,只要你踏入西藏,只要你身临那些转经膜拜的人流之中,我相信你都会被这神圣庄严氛围所打动,你就会被那近乎残酷的膜拜行为所感化。西藏无疑是一块人类唯一残存的净地,拉萨无疑是一座圣城,布宫无疑是一座圣殿。

当我们乘坐旅游公司的大巴赶到大昭寺时,被告知已经过了参观的时间,于是我们就在寺外游览了一番。天路朝圣之旅西藏自驾游记续八圣城朝圣     大昭寺在藏族人心中的地位并不亚于布达拉宫,它也是游人到西藏必游的景点之一。天路朝圣之旅西藏自驾游记续八圣城朝圣     大昭寺始建于公元647年,是藏王松赞干布为纪念文成公主入藏而建,后经历代修缮增建,形成庞大的建筑群。大殿正中供奉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时等身镀金铜像。两侧配殿供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尼泊尔尺尊公主等塑像,大昭寺也是西藏重大佛事活动的中心。天路朝圣之旅西藏自驾游记续八圣城朝圣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现存最古老的土木结构建筑,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布局规式。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天路朝圣之旅西藏自驾游记续八圣城朝圣来到大昭寺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无数朝拜者在大昭寺门口磕长头的景象,一排排不分男女老幼的藏民在哪里匍匐在地,不断的起身匍匐在地的重复着,虔诚的场面实在让人感动。磕长头是藏传佛教信仰者最至诚的礼佛方式之一,藏传佛教认为,对佛陀、佛法的崇敬,身(行动)语(咒语)意(意念)三种方式缺一不可。听说一些虔诚的人还要磕够一定的数量,少则几千,多则几万。没有那份虔诚的信念,绝对是做不到的。天路朝圣之旅西藏自驾游记续八圣城朝圣天路朝圣之旅西藏自驾游记续八圣城朝圣天路朝圣之旅西藏自驾游记续八圣城朝圣天路朝圣之旅西藏自驾游记续八圣城朝圣天路朝圣之旅西藏自驾游记续八圣城朝圣     我们在这里盘桓许久,脑海里不时浮现文成公主远嫁西藏的故事,她为了巩固大唐疆域稳定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在今天看来都是感天动地的。带着几份惆怅忧伤的心境,我们信步前往著名的八廓街游览。天路朝圣之旅西藏自驾游记续八圣城朝圣      围绕大昭寺有一小街,便是著名的八街(八角街),在游人眼中这条街为商品街,而在藏族人眼里却另有含意,它是藏族传统的转经之路。拉萨传统的转经路有三条,沿大昭寺大殿一周为小转,沿八角街一圈为中转,沿林廓路一绕为大转(约十公里),此三条转经路,都以释迦牟尼像为中心。天路朝圣之旅西藏自驾游记续八圣城朝圣     八廓街又叫八角街,在拉萨市旧城区,是拉萨著名的转经道和商业中心,比较完整地保存了古城的传统面貌和居住方式。八廓街原街道只是单一围绕大昭寺的转经道,藏族人称为“圣路”。现逐渐扩展为围绕大昭寺周围的大片旧式老街区。八廓街是由八廓东街、八廓西街、八廓南街和八廓北街组成多边形街道环,周长约1000余米,街内岔道较多,有街巷35个。八廓街是拉萨市内的一条著名街道,也是拉萨历史上最早、最繁荣的一条街道。其正确译者为“帕廓”街。帕,意为中;廓,意为转。按西藏佛教徒的说法,以大昭寺为中心,沿着长方形的街道绕一圈称为“帕廓”,意即“中转”,表示向供奉在大昭寺内的释迦牟尼佛朝拜。

 八廓街又是围绕大昭寺修建的一条拉萨最繁华的商业街。到拉萨的人没有不知道八角街的。但提到"八廓街",知道的人就少多了。其实,八廓街是八角街的正确称呼。据说,由于在拉萨四川人占很大比例,在四川话中,“廓”与“角”的发音相近,所以,就把八廓街误读成“八角街”了。后来,望文生义,以讹传讹,甚至以为八角街是因为环形街道有八个角了。天路朝圣之旅西藏自驾游记续八圣城朝圣    作为最能代表西藏民风民俗的千年古街,因其古朴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历史传统,入围“全国历史文化十大名街”之列,足见其名不虚传。此街集朝圣、西藏土特产销售、旅游观光、最具代表性的民风民俗、西藏特色古建筑等为一体, 是拉萨旅游必去之处。天路朝圣之旅西藏自驾游记续八圣城朝圣

天路朝圣之旅西藏自驾游记续八圣城朝圣     八廓街不愧为西藏拉萨的圣街古道,转经者几乎超过旅游者。

我们沿着那条转经道,一边走一边浏览,街道两旁藏式建筑风格各类商铺里出售的都是当体特产和民俗产品,在川流不息的人流中,成群结队手持转轮的转经藏民,与来这里观光的游人,汇成一股巨大的人流,于街道两旁琳琅满目,珠光宝气的各色民俗产品交相辉映,勾画出一幅热闹而肃穆的画面,沿街还可以看到很多叩长头的朝拜者。天路朝圣之旅西藏自驾游记续八圣城朝圣天路朝圣之旅西藏自驾游记续八圣城朝圣天路朝圣之旅西藏自驾游记续八圣城朝圣天路朝圣之旅西藏自驾游记续八圣城朝圣古老的八廓街上涌动着虔诚的转经人,这条短短的转经道像永不会枯竭的河流,一直载着信仰向前流淌。 

 

去八廓街,有一个地方一定要去看一看的,那就是玛吉阿米酒馆。八廓街的建筑大都是白色的,只有在东南角有栋涂满黄色颜料的两层小楼,传说这里曾经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与玛吉阿米幽会的的密宫。“玛吉阿米”是流传在藏区的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不仅是西藏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宗教精神领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浪漫主义诗人。为了找至尊救世度母、跋山涉水走遍了藏区。有一天在拉萨八角街一事小酒馆休息、门外一个月亮般娇美的少女掀帘窥望,他便被她迷住了.可正在他要追上去的时候.她已经消失在人群里.此后.他天天在这里等着他的姑娘.并称她为“玛吉阿米”,“玛吉”---纯洁之意。 “阿米”--母亲的意思。藏人用母亲来形容少女的美丽与善良。他为她写了许多诗:“在东方高高的山巅,每当升起明月皎颜,那玛吉阿米的笑脸,会冉冉浮现在心田”。天路朝圣之旅西藏自驾游记续八圣城朝圣

天路朝圣之旅西藏自驾游记续八圣城朝圣在街道一拐角处一座土黄色的两层的藏式建筑的匾额处写着“玛吉阿米”字样的餐厅, 从外观上看,玛吉阿米足有三层高,一层是一个小卖店,在小卖店左侧的一角有一个狭窄且陡峭的木楼梯,通向二楼的餐厅。站在这里,我不由在内心里诘问:难道这里就是30多年前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和她情人会面的地方?

他究竟是否再见至他的“玛吉阿米”我们就不得而知了,然而却给我们留下无限遐想的巨大空间,也给人们留下无限的忧伤。
   此时我耳边仿佛又想起他那首幽怨的情诗:
       那一天
       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
       蓦然听见
       你颂经的真言

       那一月
      我转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近你的温暖

       那一世
       我转山转水转佛塔呀
       不为修世
       只为在途中与你相见
    人常说,只要心诚,石头都能开出花来,难道他的心还不真,情还不深吗?我相信每一个人,当你听到这发自肺腑的声音时候你能不为之动容,我相信每一个人都会为他那无奈的情怀而潸然泪下,我相信每一个挚爱的人,都会期待这份跨越时空的爱情誓言。
    我在这楼下驻足许久,抬头仰望这座曾经演绎过千古流传爱情故事的故地,恍惚中我看到一位身披袈裟的喇嘛站在布宫的高处,日日遥望山脚下的八廓街那幢曾经巧遇“玛吉阿米”的酒楼那幽怨的眼神,也仿佛听到他撕心裂肺的呐喊声,还有那孑然一身,飘然遁去孤独的身影……。
    小楼犹在,故人已去,故人已去,情诗犹在!
此情此景,怎不让人悲从心起,怆然泪下?怎不为仓央嘉措浪漫的诗人气质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的坚毅精神所感动?怎不为他悲惨的命运而叹息。为此附庸风雅借用崔灏《黄鹤楼》的韵律赋诗一首:
      故人青海已遁去,此地空留一酒楼。
      岁月一去不复返,小楼此处空悠悠。
      林卡深处柏杨树,格桑花落路途中。
      遥问仓央谁人识,八廓街上有人愁。

在太阳的余晖下,我们倘佯在八廓街上,这时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蓝蓝的天上,给这圣城又增添了几分圣神的光芒,我们恋恋不舍得返回驻地。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