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第一课时说课稿
(2018-05-13 21:51:04)《观察物体》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单元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
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的内容。
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
角度观察物体,而且又为以后学习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方
面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
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借助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
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由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方位感不强,他们往往前后不分,左右搞错,观察周围的事物也是比较单纯、直观地看表面。因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
教学难点: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二、说学法、教法
(一) 学法
1、学生
2、学法指导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实践操作法。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 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知、体验 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2)自主探究法。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3)观察法。 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汽车,为什么同一辆汽车看到的样子会不一样。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二)教法
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等特点,本节课准备主要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和引导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大量观察、操作、交流、游戏等形式辅助教学。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为了能更好更好的突破难点、掌握重点,我设计如下环节: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情境教学是低年级教学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因此,我一上课,准备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二)探求新知
这一环节我准备分两个部分来进行:
1)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物体
1.本位观察。老师拿出一个汽车玩具放在教室的中间,让学生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这辆汽车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的?
2.换位观察。大家站起来转一圈看看,你能看到汽车的哪一面?与刚才看到的一样吗?为什么现在你看到的与刚才看到的不一样?
3.全面观察。请同学们自己找个喜欢的位置观察,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观察到了什么?这样,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会有所不同”。我又用课件出示淘气、笑笑 小丽观察茶壶的图片让学生说出淘气、笑笑、小丽分别看到的是哪幅图,来加以巩固。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喜爱的玩具汽车为素材,通过按个层次的观察活动即单向观察、换位观察、全面观察亲身体验到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汽车的样子是不同的。遵循了儿童由浅入深、逐步推进进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三) 分层运用新知,逐步理解内化。
识,形成熟练技能和发展智力的主要手段,所以本节课的练习已基础练习为主。
果子,因此我适当的补充了提升练习。
的可能是一样的,也可能是不一样的)
(四)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生活中,你还仔细观察过那些物体呢?
3.课后请小朋友们去观察身边的物体,把自己看见的可以画下来,也可以拍下来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我设计的“观察物体”的教学过程)。
总结
学习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