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自主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

(2018-05-11 20:19:05)
分类: 教学心得

浅谈自主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

  要:近年来,社会迅速发展,知识更新加快,于是教育界提出了高效课堂的理念,实现高效课堂需要相应的标准和理念,为了便于实现高效课堂,各种新型教学方法应运而生,自主探究式教学也因此而来。而数学学科作为一种具有重要地位的学科,实现与自主探究教学的有效整合更是非常必要。

关键词:高效课堂     自主探究教学       学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的增多,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给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近年来高效课堂的说法深入人心,那么到底什么是高效课堂?

针对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于是就会有不同的教学行为。很多人从字面理解,认为“学习效率高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这是否是一种误读或者是对高效课堂的一种“窄化理解”?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教育提倡“全人教育”。“全人教育”,指教学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能力、经验、性格、意愿等主观条件,并加以配合来进行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动机和快乐学习。全人教育的理念,强调教育的范畴应该是整体性的,全面性的,要让学习者不仅学到各种知识,还应具备各种能力,接受道德与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念,更重要的是拥有追求(真善美)的人生目标。所以,现代教育的高效课堂,不是看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学到了多少知识而定的,“高效课堂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而不是教了什么和教了多少。所以衡量高效课堂的唯一标准,就是看学生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

这一标准包括四个方面的理解:

第一、生命性。课堂教学,必须把学生当做一个个灵动的生命体。生命性课堂是交互式对话的场域,学生总是保持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踊跃参与互动,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和积极情感体验的的活动。

第二、生成性。课堂教学并不完全按照预设的结果进行,是师生情感、智慧、能力的共同投入,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学生的学习是生成的,动态的过程,不断建构新的意义。

第三、全体性。高效课堂不能仅仅反映在少数学生的发展变化上,而是体现全员参与和全体进步的结果,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的全体发展。

第四、全面性。高效课堂所追求的学生的发展是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整体发展,包括涉入自然、社会以及与他人交往的全面学习活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在内的全面提高

二、学生参与是高效课堂的核心

“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主体参与是教学活动产生的基础,没有主体参与就没有教学活动的产生,主体参与决定着教学活动的始发、过程和质量。

学生的参与应是全员积极、有效的参与。积极参与是学生从情感上愿意学习。积极的情绪状态下学习效果最佳。积极参与有两种表现:

第一、情绪饱满。学生的参与应该是积极的、活跃的、主动的,而不是被迫的参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这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主要表现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昂的学习热情。

第二、参与面广。绝大多数都能参与教学,而不是少数学生。

有效参与,首先是思维的参与。思维活动是认知的核心,思维的真正参与,就能开发智力,创新能力也能培养出来。离开学生的真正参与 不可能有真正的学习结果。因此说,有效参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保证。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能够积极有效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并不是很多,总有一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甚至不愿参与。于是,高效课堂也只能是一种愿望。

在此前提和要求下,今年来诞生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式教学应运而生。那什么是自主探究式教学呢?我们在此进行一下系统化的阐述。

“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师生、生生合作交流活动为中心的创新模式,它意指在教师创设的语境中,通过师生间交流、生生间交流、小组间交流,强化人与人的交往,提高运用语文进行交流的能力,促使学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精神环境中合作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主动创造,以达到培养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开启其创新潜能的目的。在这种合作教学模式中,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师生之间不仅形成交流、反馈,还能促进学生间彼此交往、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学生在合作中不断地认识自我,明白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自己的优势之处和不足之处,在集体氛围中,发扬光大自己的长处,纠正或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师生合作教学中,教师永远是一名辅助者、促进者、和组织者。

总之,自主探究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学生从学科或生活的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性活动,以获得知识技能、培养实际能力、获得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学习应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一、 学习者必须得到一个明确的任务,或者在某一情景中自己发现问题。这一任务或问题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是局部的,但应符合以下四个要求:能引起学生兴趣,有一定难度,有一定的开放性。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 学习者应有充分的时间、空间,在教师的支持下对提出的问题或任务进行探究,并获得自己的探究结果。探究活动可以采取个别、小组合作、小组分工、集体等多种不同的形式进行。
    三、教师应组织学生将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表达出来,并在教师的参与和指导下,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以上三个特点(提出问题、开展探究、进行表达和交流),实际上也是探究学习的三个基本的环节,它们构成一个完整的“探究循环”。在课堂教学课上,可能包括若干个探究循环,也可能只有一个探究循环。 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运用自主性、探究性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通过学生能动的创造性学习的活动,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自主获得知识和创造的本领,实现自主性发展,使自身素质得到优化。

“自主探究学习”以变“教我学”为“我会学”为核心目标,它的教学理论建立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职责是组织、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之上。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是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化为“主动学习的探究者”的有效途径。它以激发学生兴趣为起点,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引导,以创设学习空间为载体,以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以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自主体验、自我发现、自我选择、自我教育。

综合以上所述,自主探究式教学如果能有效实施,会更好的实现高效课堂,更有助于实现创新教育,更能培养学生的全方位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完成教学目标。

数学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工具学科,生活必须学科,理应具有比其他学科要求更高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在此基础上和要求下,在数学学科教学中,自主探究式教学的开展实施变得更为重要和必要。自主探究式教学和数学学科的有效整合势在必行,在本次课题中我们就将探究如何有效实施这种整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