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日,据老师们评论,感觉本人似掉了魂。浅笑之!或许真是掉了,掉在无锡,掉在现代与经典的课堂上。
11月15日,我校一行15人,在杨校长的带领下乘坐客车7小时,到达被誉为“太湖明珠”的
美丽无锡,虽有路途劳累,但老师们都像打了鸡血一样精神。两天半的学习,一个讲座,十四节精选课例,让我们再一次感受现代与经典的经典与神奇。回校后的三四天中,心绪一直流连在课堂之上,正所谓行也思课,坐也思课!
暂且选择最敬爱的俞正强老师《体积与容积》谈一些体会。
一、师德是育人之根本
一般用这样的标题来写人,都觉得是大话、空话,可是用在俞老身上,却觉得特别贴切。记得初见俞老师是2013年的“千课万人”,其貌不扬的一个老头,很谦虚,多次给听老师们鞠躬,诉说听课、学习等活动的辛苦,给孩子们鞠躬,谢谢孩子们的配合,课下与孩子们一
一击掌下课。如此谦逊的老师我是第一次见,说实话,感觉这老师是不是有点假。再见,在合肥“和美课堂”,听俞老的“体积与容积”,老师轻抚学生的头,轻拍孩子的背,一句句表扬激励的话语,一次一次平等的交流,让我更真切的感受到老师师德之高。三见,在本次“现代与经典”的课堂,老师特意留下一些时间与在场的老师交流,俞老师面对老师们的问题句句精细解答,面对质疑不去解释,而更多的是深入思考,希望与老师们打成一片,同时去发现与剖析自已教学的一些思考与老师们共勉
。立德树人在俞老师的身上我们找到了学习的方向。“让我成为学生的引子,希望能在学生身上看到我的影子”,俞老师的话语与他的风格相得益彰,值得学习与思考。
http://s13/mw690/0078MSnHzy7pp5Nmk7a8c&690
http://s6/mw690/0078MSnHzy7pp5ObMDX55&690
二、生本与智慧是建立人文课堂之根本
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你不能在一个颤栗的心理上写下平正的字,正如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下平正的文字一样,在教学上,只有让你的学生感到平等、自由时,他们才能真正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在俞老师的课堂上,“生本”的思想开出了艳丽的花,空间是什么?你怎样理解这两个字的意思?让课的开始源于学生的认知,从幼儿园、小学、家长、自己、学而思,学生给出了许多解释,怎样将这一概念在数学课堂上得到生长?愈老师说,你能举一个例子来说说什么是空间吗?从房子-会场-盒子-到所有的一切都是空间,学生的思考、讨论开始闪现火花,而此刻的星星点点都是后续学习的首要源泉。接着老师请来一胖一瘦两位学生,让学生充分的感受有的空间大,有的空间小,大的空间里还有小空间,空间有大小,空间不论轻重。俞老师在课堂上真正成了学生的伙伴,时不时地传递着话筒,时不时的竖起大拇指夸赞着可爱的孩子。经典的问题串,让学生沿着老师布置的套慢慢的接近知识的本源。俞老师大智慧地为学生带来了一个精美的俄罗斯套娃,七个小娃娃将课堂推向高潮,空心娃、实心娃、娃与娃之间的间隙将外空间,内空间,体积,容积一并呈现在学生面前,有了呈现就会生发疑惑,有了疑惑才会引起思考,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对空间这一内涵的理解由浅而深,思如泉涌。这样的课堂让我们更深的明白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心中有学生,读懂学生。只有读懂学生,才能让课堂充满智慧,只有读懂学生,课堂才会灵动而有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