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就怕和王昌龄吃饭

(2019-12-05 11:22:46)
分类: 历史杂文:解读历史背后的真实

为什么就怕和王昌龄吃饭

还记得那位“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王昌龄吗?那位在边塞大呼:“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王昌龄吗?

但在唐朝为什么有人会说最怕的就是和王昌龄吃饭呢?

据说有一天王昌龄慕名去拜访另一个大诗人孟浩然,孟浩然这个人性格很温和,田园派诗人,但我们不知道的是他其实很勇敢。

王昌龄来拜访了,孟浩然当然要尽地主之谊了,盛情款待,还准备了海鲜江鲜大餐。我们知道海鲜是属于发物,生病的人是不能吃的,否则有性命之忧啊。孟浩然这几天刚好后背长了个大毒疮,但是他讲义气啊,就陪着王昌龄吃江鲜。

没过几天便毒发生亡了。

后来王昌龄又慕名去拜访李白,两人也是相见甚欢啊,一起吃了饭喝了酒谈了人生,吃完饭王昌龄拍拍屁股就走了。

没过了两天,李白被流放夜郎。

之后王昌龄又慕名去拜访岑参,岑参是个官二代富二代,老爹是刺史,他本来是不食人间烟火,过着风花雪月的风流生活。听到王昌龄来了,便设宴款待,吃饭的时候王昌龄酒可能喝多了,就一个劲的吹牛,说塞外风光何其壮阔,是多么多么的好,我在那边呆了好多年,小伙子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岑参本来就是个富家子弟,哪里懂得民间疾苦呢,听王昌龄这么一忽悠,当即决定从军边塞,一去就是六年。

六年后,岑参回来大呼“塞外生食苦”啊

再后来,王昌龄被革职,返回老家山西太原的路上,途径安徽毫州之时,毫州刺史闾丘晓一听王昌龄来了,大事不好,于是就派人将他暗杀了。

闾丘晓和王昌龄远日无怨,近日无仇的为什么要杀他呢?

辛文房的《唐才子传》有言:“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这里的“忌而杀”不是嫉妒,而是忌讳。忌讳什么,忌讳王昌龄是个扫帚星。

故事还没有完结……

如果王昌龄知道孟浩然吃江鲜会死,想必不会让他动筷子的。况且孟浩然死于故乡,终年五十二岁,要知道在古代平均寿命也就三十五岁左右,算长寿的了。王昌龄比起他就惨多了,一生坎坷,革职还被人暗杀于异乡。

李白虽被流放夜郎,但中途又遇大赦。

岑参也成了边塞派的大诗人。

至于闾丘晓也得到了应有的报应,睢阳之困中故作聪明,按兵不动,最终贻误了战机。终被河南太守张镐所斩,临死前闾丘晓想要活命说了句厚颜无耻的话:“有亲,岂贷余命。”

张镐愈发怒不可遏的回了一句:“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

为什么就怕和王昌龄吃饭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公众号(疯狂史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人与人
后一篇:时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