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杨修出生于东汉末年,是汉太尉杨彪的儿子,而且还是个独子,杨彪只有这么一个儿子,自然是当成宝贝一样养着了。
虽然出生于高干家庭,可杨修却不像别的富家子弟那样整天吃喝玩乐,无所事事的。相反,他却自幼聪明过人,如果说天赋不应该拿出来张扬。可聪明的孩子再配上点努力,那可就厉害了。
他年少时便博览群书、满腹经纶,后来在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曹植的府中当慕僚(也就是春秋战国时的宾客,也叫门客,在这里可以说是曹植的私人谋士)。
曹植可以说是曹操很喜爱的一个儿子了,因为杨修的家底很硬,在加上和曹植的这层关系。杨修很早就步入了仕途,当上了丞相府的主薄(主要是帮曹操写一些文书,工作很轻松,待遇还很高)。
可以说杨修是曹操最坚定的支持者!
杨修最大的本领还是可以猜穿别人的心事,这要是放在如今那可了不得了,肯定会成为心理学大师(或者算命老先生)。
即便是在三国群雄逐鹿的乱世之中,这也是了不起的本事。但如能看穿帝王的心事,那就只能看破不道破了,不然等待你的只有死路一条!
可惜杨修并不知道这一点。
“一口酥”事件和“门太阔”事件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但你要是认为这就是曹操杀他的理由,那可就错了。
因为这还不足以成为曹操杀他的理由,曹操是个爱才之人,绝不会因妒才而杀人,更何况能看穿曹操心事的又何止杨修一人,如郭嘉,荀彧等人皆能猜透曹操的心事。
杨修之死,确实是曹操有意为之的,因为他太聪明了。聪明的露骨,最终的下场也只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杨修真正的死因是因为他犯了古代帝王之家最大的忌讳,就是参与了夺嫡之争。
首先杨修是曹植坚定的支持者,他尽心尽力的辅佐曹植,想要曹植继承世子之位。虽然在立嫡这一问题上,曹操更倾向于曹植,但摆在曹植的前面有一个难以逾越的问题就是曹植不是嫡子,而曹丕却是嫡子。
自古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贤,纵然曹操想打破这一制度,也不得不去想二袁(袁术和袁绍)的前车之鉴啊!
从吴质入府事件的发生其实早就决定了杨修必死。曹丕眼看着曹植占了上风,感觉到自己的地位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便再也开始坐不住了。
于是他便召吴质入府商量对策,毕竟兄弟之间争斗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所以他就把吴质藏在了装书的箱子中,偷偷抬起去了。
可不巧的是还是被杨修知道了,我估计杨修天天都在死盯着曹丕啊!知道这一消息后,杨修第一时间便跑去向曹操去告曹丕的状。
曹操并没有理会此事,可杨修还是不甘心,又跑去举报曹丕,曹操也很无奈啊!只好派人去曹丕的府上搜查,倒霉的是并没有搜到吴质。
此时的曹操便已对杨修起了杀心,我儿子的事也轮得到你来管。但之所以没杀他是因为欣赏他的才能,所以暂时还留着他。
可这个杨修偏偏是个不可救药的主,曹操刚一出门,去打仗了。他就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了。竟然开启了曹操的御用驰道(驰道乃是天子、魏王专用的通道)。
曹操很生气,这个曹植还没当世子就想当魏王了,难道是想造反不成吗?这件事的发生已经决定了曹植的失败,曹操心目中的继承人已确定为曹丕了。
曹植失败后,为了避免兄弟相残,所以杨修必死,但曹操真的不想除掉那么聪明的人,所以决定在临死前随便找个罪名杀了他,这便是杨修最终的结局了。
关于杨修的死因陈寿在《三国志》中,还有一段这样的记载:“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
这里所说的杨修的死因是因为有才和他是袁绍的外甥。但这只是次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夺嫡之争。
杨修是个聪明人,他也知道自己必死无疑,可还是选择了这样去做。其实是因为他想辅佐一位英主完成自己的抱负。
正如他临死前说的那句话:“我固自以死之晚也。”死而无憾也!

你好啊~很高兴认识你,我是辰风,一个喜欢历史的大傻子,想在这个薄情的世界里,认识每一个深情的你!我有一个微信公众号“疯狂史记”,你愿意关注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