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唐这四大小神童的结局都被他给猜到了

(2019-02-07 16:32:53)
标签:

杂谈

初唐这四大小神童的结局都被他给猜到了

“老当益壮,宁移百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初唐四杰大家都知道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四位仁兄。此四人都是初唐时公认的大文豪,然而他们的人生并没有他们的才华那般好,除了杨炯明哲保身以外,其余三人的结局都是不得善终。

可这并不影响后世之人对他们的崇拜,因为作为一个文人他们依然坚守着不屈的气节。哪怕是不如意、潦倒一生,也无悔!

01

我们先从王勃开始说可好?请原谅我的私心,我个人超级崇拜王勃,小时候知道王勃落水后,还伤心了好久,也不知道为什么,总之是在为这个少年天才感到可惜。

据说王勃自小就是个天才,六岁便能写出一手好文章,九岁就能指出老师的错误。要是换成现在的六岁孩童不过是在上幼儿园大班,会写字就不错了。

十四岁时,王勃便给当朝的宰相刘祥道写了一封书信。信的内容主要是对时政的见解,也许见解很深,但是并不好看。

可刘祥道却很喜欢,便向朝廷举荐了王勃。宰相大人说好,皇帝自然也要给点面子,当即就表态,任命王勃为朝散郎,官阶为七品,虽然不高。可要知道地方的父母官县令大老爷也不过是个七品官,而此时的王勃才是个十四岁的少年。

入仕后的王勃因文章写的好,得到了沛王李贤的赏识。当上了沛王府的侍读,所谓待读,其实就是指陪他一起读书的人。可这样的幸福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有一次,这个沛王和英王在一起玩斗鸡游戏,陪在沛王身边的王勃为了给主子加油,当场挥毫写下了《檄英王斗鸡文》。

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可能王勃自小是个神童,名气太大了,一时之间,这篇文章在王公将相,朝廷大臣之间传开了,当然唐高宗李治也看到了这篇文章。

出乎意料的是他看后没有大加赞赏,而是大怒,就是很生气。原因是他觉得这是王勃有意在挑起沛王和英王之间的争端,要知道这可是他李治的亲儿子,在怎么差,在怎么不是,在怎么争,也是自家的事,岂容你一个外人说三道四的。

于是高宗便下令革除王勃的官职,并将他赶出了王府,终身不得再入王府,这对王勃这个少年天子来说,无疑是场沉重的打击。

二十岁时王勃再次步入仕途,担任参军一职,但是在当参军期间,他恃才傲物和同僚之间的关系弄得很糟糕,得罪了很多当权人物。

因此遭人陷害,有人诬陷他杀了人,正所谓杀人者偿命,若按照大唐律例也是死刑。

可幸运的是他刚好遇上了皇帝大赦天下,所以就被免除了死刑。但他的父亲王福畴却因此事受到了很大的牵连。原本在雍州当参军当的好好的,突然间就被贬到交趾当县令去了,交趾何止是地偏,就是今天的越南,你想想古时候被贬到这种地方得多郁闷啊!

我想此时的王勃心里应该是已经凉透了,绝心远离仕途,不问世事,做个快活神仙,逍遥九万里,可天不如人愿,这点小心愿都不愿让他满足。

上元二年(公元676年)王勃从洛阳启程到交趾去看望自己的父亲,途经滕王阁,挥笔写下了千古名文《滕王阁序》后,渡海时不幸溺水而死,这一年他才二十七岁。

悲也!叹也!请允许我躲起来为他伤心一会儿……

也许王勃的人生原本就是一场悲剧,可说句实话,他的性格真的不适合为官,说真话我真的很喜欢他。

可不管怎么说,他的气节值得让人钦佩!

02

卢照邻这个人呢,也是个少年神童,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喜爱读书,诗文写的很好,可以说是精通经史子集。

刚二十岁时就被邓王李元裕选中,在邓王府当官,李元裕逢人就夸赞卢照邻:“此郎,寡人相如也!”将他比做汉武时期的大才子司马相如。

只可惜后来卢照邻在前往益州赴任的途中不幸染上了风疾,而病情极剧恶化,所以他只能辞官回老家去养病。毕竟身体才是最重要的嘛,其它的都是次要的。

可回家伏枕十旬,闭门三月后,病情不仅没有好转,反而还加重了。加重到什么程度呢?差不多瘫了,不能走动了。

在这种极端痛苦的折磨下,年近花甲的卢照邻最终选择了投水自杀。

真的是天妒英才啊!

03

骆宾王不用我介绍相信大家都知道他。

没错!他写了一首著名的诗叫《咏鹅》,那时他才七岁,在今天只是个一年级的小学生,可见这位仁兄也是个神童。

关于骆宾王的童年生活过的是比较凄惨的。父亲早亡,成了孤儿,家庭生活也因此陷入贫困中。

后来凭着自己的努力在李元庆的王府里任职,再后来当了大唐的外交官,出使西域。

于仪凤三年(公元678年),返回长安当了名御史(言官,其实就是骂人的官,性格偏激的人不适合当,比如卢照邻)。

这不才当了几天就把认识一生的人都给得罪了。要说得罪点人也没什么,关键有皇帝撑腰就行了(商鞅和秦孝公就是一对完美的君臣)。

可他得罪的人是武则天(那就没戏唱了……)。

结果可能大家都猜到了,获罪入狱。

幸运的是当时的皇帝还不是武则天,而是他的丈夫李治。唐中宗在历史上应该是个软弱的皇帝,性格比较仁慈,喜欢大赦,这不就将骆宾王给放了。

可他也什么事都喜欢听他老婆的,这里指武则天。所以骆宾王永远都没了出头之日。

骆宾王回家后越想越生气,他认为这一切都是武则天干的好事。在武则天当皇帝后,他和徐敬业起兵造反,后兵败被杀。

天下三百六十行,你干哪行不好,偏偏造反。平心而论,武则天统治的要比李治好很多。

04

杨炯出生于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和三面的三位仁兄,也是个神童,童年的经历我就不多说了。

上元三年(公元676年),二十六岁的杨炯参加科举考试,中了进士后,担任校书郎(其实就是负责整理一些书籍和资料的文官)。不过这个工作很体面,对于一个平庸者来说这可能是最好的工作,但杨炯不喜欢。

永隆二年(公元681年)杨炯又被举荐为詹事司直(就管理太子东宫中的一些庶务,说的再直白点就是太子的大管家),按说这个职业挺好的,因为未来太子当了皇帝,你说杨炯想不升官都难,只可惜事与愿违啊!

而此时的唐高宗李治已经驾崩了,由他的第七个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唐中宗李显继位当了皇帝。正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李显就充分继承了他爸的缺点——软弱!

可倒霉的是他有个很强势的妈,就是武则天。软弱遇见强势,谁会失败,可想而知?武则天直接夺了他的权,自己当了皇帝。

这可把忠于李唐王朝的人给气坏了,一个女人当了皇帝,这还了得啊!于是就有人起来想要推翻武则天的统治,而杨炯虽然没有参与造反活动,但他的堂弟杨神让却参加了以徐敬业为首的造反组织。

古代盛行连坐制,所以杨炯也得跟着倒霉。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杨炯被贬为盈川令(盈川的县令)。

至此杨炯就很郁闷了,老子什么事也没干,你竟然将我贬到偏远山区去养老。

可气归气,他又没办法改变,再加上他原本就性格暴躁,于是这一气就把自己给气死了。

这一年,杨炯四十四岁。

可比起上面的三位仁兄,杨炯其实还是挺幸运的,因为他至少得以善终了。

05



其实对于这四位神童的结局,有人早就猜到了,这个人叫裴行俭,当过宰相。

裴行俭见过此四人之后说:“读书人堪当重任,首先应当在于度量见识,而后才是才艺技能。王勃等人虽有文才,而性格却浮躁浅露,哪里是能够享受官爵俸禄的材料?

裴行俭思索了一会儿又接着说:“杨炯稍微沉静,应该可以做到县令,其余的人能得善终就算幸运了。”

可好巧不巧的是真的让裴行俭给说中了,除杨炯外,其余三人皆不得善终!

06

初唐四杰至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都是很高的,他们无一例外都是个小神童,文学天才,可偏偏命运多舛,个个难以善终。

最后我想说他们身上流露的无事袖手谈性情,有难一死报君王的气节还是值得钦佩的!

初唐这四大小神童的结局都被他给猜到了

你好啊~很高兴认识你,我是辰风,一个喜欢历史的大傻子,想在这个薄情的世界里,认识每一个深情的你!我有一个微信公众号“疯狂史记”,你愿意关注我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