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历史杂文:解读历史背后的真实 |
自古开国皇帝都会和功臣过不去,可以共患难,不可共享福。做的比较绝的要属汉高祖刘邦了,但不是最绝的,最绝的应该是明太祖朱元璋了。要说对待开国功臣这方面,做的最好的是宋太祖赵匡胤,这位仁兄对待曾经的兄弟那是绝对的温柔啊。
当上皇帝后的赵匡胤,自是武将出身,又时常想起曾经在陈桥驿的皇袍加身,至此走上了这条帝王之路。他知道若是没有这些跟随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将士,就没有今日的赵匡胤,所以他不能亏待这些兄弟。但从五代十国的乱世中一路走来,朝代的更迭,王朝的颠覆,让他深刻的意识到武将专权的可怕。如今的他成了大宋帝国的最高统治者,站在这一角度来说,他必须要保持这个帝国千秋万代,一直延续下去。所以他要为子孙扫除一切安全隐患,却不料正是他的这个办法,让大宋缔结了最为悲伤的情怀。
要杀了这些兄弟,赵匡胤有点不忍心,经过一段时日的思索,他终于想到了一个两全之策。
建隆二年,七月初九,夜。赵匡胤特地挑选了这个好日子,月不圆,也不美,人的心事却很重。赵匡胤宴请石守信等名将喝酒,酒入豪肠之后,借着阴暗的月光,赵匡胤突然大哭起来。弄得石守信不知所措,赶紧问:“陛下,您这是怎么了,为何如此的伤心?”
赵匡胤叹了口气说:“自打我当了皇帝就连觉都睡不安稳啊,还不如当初做禁军统领好呢!”
石守信等人都很茫然,连声问明原因。
这时赵匡胤才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你们知道有多少人想当皇帝吗?”
石守信一听算是明白了,原来是不放心他们啊,仔细一想不由得吓出了一身冷汗,害怕赵匡胤对自己下手。于是赶紧向赵匡胤叩头说:“陛下天命所属,谁敢有二心?”
赵匡胤微微一笑,语重心长的说道:“汝等虽无不臣之心,然若汝之部下因富贵而皇袍加身,又当何如?”我就是这样过来的,相信你们的话,那就是见鬼了。
一时之间,石守信等人以为赵匡胤要将他们赐死,纷纷大哭起来,求赵匡胤放他们一条生路。
赵匡胤动情的说道:“人生短暂,何不及时行乐呢?你等若是放弃兵权,朕定保你们一世荣华,再与你们结为儿女亲家,子孙后代亦可免受清贫之苦。如此,君臣之间再无猜忌,上下一心,何乐而不为呢?”
石守信等人见赵匡胤把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虽然丢了权力,但脑袋还好保住了,回家后还能享受荣华富贵呢,也挺好的。
于是便赶紧谢了恩。
第二天石守信等人便上表声称自己有病,要求解除兵权,告病还乡。
赵匡胤很快就做出了批示,同意!于是石守信等人的职务便被解除了,兵权也收回到赵匡胤的手中了,皇权也得以加强。随后为保证禁卫军职能的正常运行,他特地挑了一些资历料,威望低,没有什么势力的人来担任禁军统领。而这些人不论是在朝中,还是军中都没有什么势力和威望,所以他们只能依附赵匡胤,对其唯命是从。
赵匡胤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与此同时,赵匡胤也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不仅给了石守信等人一大批的金银珠宝,让他们光荣退休,还将自己的女儿,以及宗室的儿女们和这些功臣的儿女们联姻。这样一来石守信等人也因此荣升为皇亲国戚,富且贵,也算是一种很好的结局了。
赵匡胤于杯酒之间,释了诸将之兵权,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帝王心术。虽然此举也为大宋埋下了深深的祸患,但他在对曾经一起征战沙场,金戈铁马,平定天下的这些兄弟们还是很不错的。你陪我君临天下,我给你一世荣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