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这样的隋史 |
武陟大捷
来到武陟后,韦孝宽便下令全军在沁水的西岸安营扎寨,这时尉迟迥这边则派了他的儿子尉迟惇带领了十万大军赶往了武德(今河南沁阳市),到达武德后的尉迟惇也和韦孝宽一样让军队都在沁水的东岸扎下了寨,就这样两军对垒,谁看谁都不顺眼,那怎么办呢?
就一个字打!
但打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胜利!当然这不光考验军队的战斗力,更考验主帅的智策了。
当时是在八月份的雨季,沁水的河水猛涨不退,无法渡河,无奈之下,韦孝宽只好下令让继续在这里安营扎寨,准备等他个天荒地老。
这时高颎来了,对韦孝宽说道:“此时正值雨季,想等它自然退潮恐怕会误了战机啊!不如咱们自己搭个桥过河吧!”
韦孝宽一想也是,于是便组织士兵赶紧搭桥。
韦孝宽这边在加紧修桥,尉迟惇也不是傻子啊,绝对不能让他架成功了,不然自己不就完了吗?尉迟惇灵机一动,在韦孝宽将桥修到一半时,便命人造了很多木筏子,然后在筏子上浇上油,因为尉迟惇在上游地带,所以他打算借力,一点火,木筏子便流向韦孝宽的桥那儿。
只可惜他的如意算盘又落空了。
因为高颎早就料到了尉迟惇的这一招,人家又不是傻子。早就在搭桥的时候就命人在河里弄了很多前高后低的拦河坝。这样一来,尉迟惇的木筏子一到就被拦了下来。
很快桥就搭好完工了。
正准备打过去,尉迟惇没让他那么累,直接主动给韦孝宽腾了地方。尉迟惇下令全军后撤等韦孝宽的军队过来一半时,再发动突然袭击,打他个措手不及!事实证明,尉迟惇就是个小儿科,想对付韦孝宽这样的老将还是嫩了点。
尉迟惇后撤之时,韦孝宽对着全军大喊道:“今日一战,有进无退”!
高颎也跟着喊道:“昔日项羽破釜沉舟,才灭了秦朝,今日尔等只有背水一战,才能战胜敌人!”
说完,便命人将桥烧毁了,士兵们一看退路已经断了。要想活下去,也只有向项羽学习了,于是纷纷拼命渡河。
这可让尉迟惇这边的军队招架不住了,很快便被冲的溃不成军了,十万人被杀的杀,逃的逃,甚至还有被踩死的,不计其数!
尉迟惇还好跑的快,杀回重围独自一人跑回了相州。
此战的胜利使局势获得了逆转,官军开始占上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