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这样的隋史 |
改设大丞相
这时刘防和郑泽两人何杨坚提议,让杨坚肖冢宰,刘昉当副职小冢宰,郑泽当大司马。
冢宰这个官职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因为宇文泰先前就是靠这个官职当上西魏的大权臣的,也就是最高级别的行政长官。但此一时彼一时,当初宇文泰掌握的是实权,后来宇文护也当了这个官职,可自从宇文邕设计杀了宇文护之后,这个冢宰的权力就被逐渐架空了。成了个空架子的荣誉称号,并没有任何实权。
相反大司马才是个实权人物,掌握着全国的军权,而小冢宰是大冢宰的副职。对于这个提议杨坚显然是不乐意的,可又不好拒绝啊!毕竟是刘昉和郑译将杨坚推到这个位置上的,现在拒绝他们不足忘恩负义,过河拆桥吗?但就此当个荣誉宰相也显然不是杨坚的风格。
于是杨坚决定去寻求一个人的帮助,此人名叫李德林,字公辅,博陵安平人。虽然现在不是很得志,但却很有来头。据说此人十六岁便以孝而闻名于天下!后来读遍经史子集,才情出众,谌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旷世之奇才!
杨坚便跑过来对李德林说:“朝廷现在让我来管理国家大事,但此等此重任,绝非我一人可办到的,需要像您这样有才能的人辅佐,才能成就不业。今日希望李公可以帮在下解决这个问题”。
杨坚的这番话太让李德林感动了,于是马上给他想了个好意。就是另辟蹊径,换成汉朝的官职职称,将大冢宰改成大丞相,总揽朝政大权。这还不够,还要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所谓的假黄钺就是掌握人事任免权,而都督中外诸军事则是掌握军权。
但考虑到杨坚的根基还不稳,还得找个人来撑门面,于是便让宇文赟的弟弟汉王宇文赞当了右大丞相,而杨坚的地位比他低一点,是左大丞相。至此,杨坚便以外戚的身份在太后杨丽华的支持下总揽北周的军政大权。
而刘昉则成了丞相府的长史,郑译成了司马。长史相当于现在的总秘书长,司马则相当于现在的总参谋长。事已至此,刘昉和郑译也只能接受了,毕竟他们根本没有和杨坚抗衡的资本。
五月二十五日,小皇帝宇文衍正式亲政,任命杨坚为左大丞相,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成功的成为了北周的辅政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