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历史杂文:解读历史背后的真实 |
读历史我们会发现古人有很多有趣的事儿,比如为什么中国古代的女子出嫁要准备丰厚的嫁妆呢?
古代的女子是比较可怜的,在男尊女卑的男权社会里,女子是没有话语权的,甚至连她们的婚姻都不能自己做主。正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们只能听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要三从四德,多可怜啊!
她们在出嫁前要在娘家准备好一生的用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嫁妆。如衣被、家具、生活用品等。而嫁妆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女子日后在婆家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其丈夫在家族里的地位。
所以有钱的大户人家都会在女儿出嫁时为其准备好可用一生的东西和钱,只为自己的女儿在人家不受欺辱,故江南地区流行“十里红妆”的说法。所谓的十里红妆就是指女子出嫁时的嫁妆十分丰厚,蜿蜒数里的红妆队伍从女方家一直延伸到夫家,浩浩荡荡,洋溢着喜庆的气息,场面十分盛大壮观,故称“十里红妆”。
关于十里红妆还流行着这样一段传说:“据说南宋初年,刚登基不久的宋高宗在金兵的追击下,逃到宁绍平原的湖前时,前方已无去路,然后又有追兵,眼看着死路一条。幸好遇见一位浣纱的村姑,村姑将他藏在水中,上面用白纱盖着,帮他躲过了一劫。宋高宗回去后甚是感动,想要报答,于是下旨寻找那名村姑,只可惜世界太大,没找着。可宋高宗对那女子的救命之恩难以忘怀,只好下旨特许宁绍平原女子出嫁时均可享有半副鸾驾,半副凤仪的特殊待遇,就是可乘坐四抬雕鸾画凤的花轿,这个传说的真假性我们无法求证,但女子出嫁时可乘坐花轿,拥有风光的出嫁仪式是无可非议的,后逐渐发展为“十里红妆”。
故后世之人常用“良田千亩,十里红妆”形容女子嫁妆的丰厚。
“待我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可好。待你青丝绾正,铺十里红妆可愿。却怕长发及腰,少年倾心他人。待你青丝绾正,笑看君怀她笑颜。”女子的一生追求不过铺就十里红妆嫁于所爱之人,相伴终老,相守一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