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历史杂文:解读历史背后的真实 |

有个成语叫“江郎才尽”,成语大家都知道,但我们今天要说说其由来和背后的故事。
这个故事是发生在南朝时期,当时南朝的宋朝有个县令的儿子名叫江淹,字文通。据说此人6岁便会写诗,文采很是出众,少年便已成名。有人说他家境贫寒,我认为还不至于,虽然他13岁的时候父亲便已 去世,但当了那么多年县令的人,家中怎么会没钱,有句俗话叫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意思是当三年清廉的地方官,都会贪污十万两银子。更何况江淹他老爹又不是海瑞,怎会家境贫寒呢,显然这一观点是不成立的。
此时的他早已写的一首好诗和文章,在当时的评价很高。
20岁时便开始教宋始安王刘子真读书,并在新安王刘子鸾的身边当官,此后他一直追逐于名利。
年老时的江淹写的文章不但没有以前写得好 了,文风也变得平淡无奇了,有的时候提笔竟然写不出一个字来。
于是就有了一段关于他的传说:有一天,江淹在凉亭里睡着了,还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个叫郭璞的人对他说:“吾有笔在卿处多年,今日可否见还”。意思是说:“我有一支笔在你 那儿已经很久了,现在也该还给我了”。江淹听了,摸了摸怀中的口袋,竟然真的掏出一支五色笔来,于是便把笔还给了郭璞。
从此以后,江淹再也写不出好文章了,人们都说江郎的才华已经用尽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并不是历史事实。那么江淹会才尽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有三点:第一,他成名之后开始执著于名利,而忽视了写作;第二,他变懒了,所以不经常写文章了,以至于文思枯竭了;第三他被世俗同化了,便再也写不出有见地的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