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历史杂文:解读历史背后的真实 |
以前读诸葛亮写给刘禅的《出师表》也着实被打动过,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事多了,这一千古名篇竟让我读出了‘虚伪’二字。
阅读全文我们看到最多的字眼便是先帝,我们都知道诸葛亮是后主刘禅的亚父。但帝王之家只有政治利益,没有太多亲情,就是亲爹也没用,更何况是个亚父呢?给你面子尊你一声亚父;不给你面子,你什么也不是。从先帝这两个字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诸葛亮和刘禅的关系并不是像我们想的那般和谐美好,而刘禅也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或是罗贯中赋予他的民间形象。历史上的刘禅并不是个扶不起来的阿斗,相反这人很有主见。他是个不想听诸葛亮或是别人的话的人,有点偏私,对自己身边的人很好。诸葛亮处处拿他爹刘备的旗号来压他,这让刘禅是敢怒不敢言啊!
“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意思就是现在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了。这句话也道出了诸葛亮多次北伐的根本原因,就是蜀汉政权内部出现了很严重的危机,无法解决,只能通过对外战争来缓和国内矛盾,有点像近代的法西斯主义。“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这句话也就是说,我们今天在你手底下干活纯属是看你老爹的面子,而不是你。所以你最好认清自己,不能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其间透露着威胁之意,满满的教训啊!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此话的意思是说,我丞相府的人和你刘禅皇宫中的人是一样的,你不能对他们不公平,更不能欺负他们。言外之意就是说,对我的人好点。
诸葛亮还向刘禅推荐了几个人,说是推荐,其实就是让刘禅好好听这些人的话。文官有郭攸之、费祎、董允,“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这些人都是你老爹亲自选中的,“宫中之事,事无大小”,你都必须听他们的。武将则推荐了一个叫向宠的人,“先帝称之曰能,众议举宠为督”。你爸都说他行,而且他是我们大家一致推荐的,所以营中之事,你必须得听他的。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我所说的那些人可都是贤臣啊,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吧!你可以让我失望,但总不能让你老爹失望吧!你老爹可在天上看着你哦,不听话,你是不是想死。你只要按我说的去做,“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遂许先帝以驱驰”。我本来在南阳种田种得好好的,是你老爹非要跑过来请我出山的,我是不愿意下山的,他却跑了三次,没办法,弄得我都不好意思再拒绝了,怕烦才勉强答应的。你老爹都得让我三分,更何况是你呢?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我和你爹是二十多年的出生入死的好兄弟,你算老几?想当年,我和你老子打江山时,你都不知在哪!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这简直是句瞎话。如果南方真的如你所说的那般安定,你还会出去打仗吗?
“望陛下深追先帝遗诏”,何意?又拿他老爹来说事了。
最后一句“不知所言”,是最值得说道的,其间的用意你知道有多深吗?这句话将所有问题都拋给了刘禅,足以让自己全身而退。如果你不听,那当我没说!该说的和不该说的我都已说了,听不听由你,不过后果自负,你自己看看办吧!
世界上真正的虚伪的人其实就是满口的仁义道德的人。让别人遵守规则,自己却不知道遵守,总是以对的,或为你好的口吻,让别人按照自己的话来行事。我想这并不是真的为你好,而是道德绑架。真的为你好的话是放手,引导,看着你慢慢变好!通篇出师表让我看出诸葛亮真正想对刘禅说的其实只有两个字:听话。更可气的是他还写了两篇《出师表》,有意思吗?
《出师表》究竟有几分真情?几分假意?我不知,我只看出了虚伪!

你好啊~很高兴认识你,我是辰风,一个喜欢历史的大傻子,想在这个薄情的世界里,认识每一个深情的你!我有一个微信公众号“疯狂史记”,你愿意关注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