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明朝那些奇皅皇帝 |
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三月,一个让人悲伤的消息传来了。那便是朱元璋的老丈人郭子兴去世了。
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朱元璋马不停蹄的从和州赶回了滁州,为他的岳父大人办了一场隆重的葬礼,这算是他最后的报答吧!以后也不会再有机会去报答了,毕竟是这个人带他走上了这条神圣之路的,虽然郭子兴对他并不好。但又有谁会知道,其实朱元璋的心中还是无比敬爱着郭子兴的。
顺便提一下,当时的义军首领是韩山童,后来韩山童死了,刘福通便将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接到了毫州(今安徽的毫县),拥立他当了皇帝,俗称小明王,国号为宋,年号为龙凤,有龙凤呈祥之意。
而此时的郭子兴啊,朱元璋啊……,这些人名义上都是韩林儿(小明王)的队伍。我们都知道韩林儿现在的年纪太小了,而实际的掌权者不用我说相信大家都已经猜到了!没错,就是刘福通。
这个刘福通便借小明王韩林儿之口任命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为都元帅,郭子兴的妻子的弟弟张天祐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这里右为上左为下)。从这个任命上我们可以看出,这对朱元璋很不公平,因为今日的一切都是朱元璋拼死打下来的,凭什么让别人踩在了头上。让郭天叙当都元帅也就罢了,谁让他是郭子兴的儿子呢!现在连郭子兴的妻弟都骑在我的头上,这对我朱某人公平吗?
他还来不及去气愤,便有一个现实而迫切问题摆在了面前。那就是和州缺粮了,那该怎么办呢?
只有一条路可走,攻城掠地!
化悲愤为力量
五月,朱元璋便亲率大军南下准备夺取太平(今太平县),好巧不巧的是与巢湖水师撞上了。巢湖水师的目前领导者有两个人,一个叫李普胜,另一个叫赵普胜。这两人同名啊,告诉你不光是同名,而且还同性情,都是毒辣奸邪之人。
看到朱元璋的人来了,这两人便不谋而合的心生一条毒计。
这兄弟二人跑过去找朱元璋说是要合作,朱元璋一看合作也挺好啊,毕竟是咱们北方的军队不适合在南方作战,尤其是海战,此时的朱元璋连水军都没有,更别提水上作战了。
于是朱元璋便答应了这两人的提议,要说朱元璋没心机,那可真是冤枉死他了,要不然他这么多年是如何活下来的呢?他早就猜透了这兄弟二人的小心思,于是决定将计就计,借此机会来吞并巢湖水师。这样不就有水师了吗?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不久,李普胜便决定实施他的恶毒计划,对朱元璋动手了。朱元璋早已猜透了一切,便趁着吃酒宴时把李普胜灌醉了,然后打死了,扔进长江里喂鱼了。这可把赵普胜给吓坏了,看着自己的好兄弟死的这么惨,再想想自己,太可怕了!还在愣着干什么?赶快跑呀,难道你也想被扔出去喂鱼。这个赵普胜犹如惊弓之鸟,瞬间长了一双飞毛腿,以最快的速度跑去徐寿辉那里去了。
此时的巢湖水师的精锐军队已经归朱元璋所有了,李普胜这叫偷鸡不成蚀把米啊!亏,真亏!
朱元璋却也因祸得福了,巢湖水师的主力军,充分弥补了他水军上的缺陷,至少他现在也有自己的水军了。
六月,朱元璋领着他的水师队伍出征了。采取水路并进的作战策略,很快便攻下了采石,继而夺取了太平。提一下元朝的行政区划分为:路——府——州——县,太平属于路这一级,相当于现在的省级。而朱元璋占领这里后,又改回原来宋朝的行政单位,叫做府,现在这里叫太平府。
为了更好的统治这里,朱元璋第一时间便让人建了个元帅府,而且很快便让这个元帅府运作起来了。任命一个叫做李习的人当太平府的知府,一个叫做陶安的人做太平府的令史,令史是一个官职名称,一般是指县令的属吏,在这里就是指李习的属吏,是吏而不是官,吏是古代政府部门的办事员。而这个李习和陶安的关系也比较特别,两人是师生关系,李习是陶安的老师,这两人做了搭挡,彼此又互相了解,做起事来必定得心应手。我们不得不佩服朱元璋的知人善用啊!李善长为元帅府都事,也就相当于现在军区司令的总参谋长,关于这个人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在这里就不多说了。汪广洋为帅府令史,也就相当于是朱元璋先生的办事员(或是私人助理)。关于这个人我们后面还会说到,日后他将成为大明王朝的右相。
现在太平府的行政机构算是这么简单的建立并运作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