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2018-05-03 23:26:46)
分类: ②教学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

《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一课时例1《求平均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特点。

2.能够利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与生活,以及平均数在统计学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

知道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生互动,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接下来的这节课由我们共同合作完成,你们愿意吗?你们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吗?我先自我介绍一下吧,我叫白俊龙,属猪的,今年36岁!(板书)你们有属猪的吗?

指名:你今年多大?(板书)

师:你们能算一算老师和这名同学的平均年龄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36+12)÷2)我们计算出来的24就是36和12的平均数。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如何求平均数。

2.引入课题并板书:求平均数

二、新授

:请同学们看白板。

学习例1

1.课件出示例1,叫同学说一说从统计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你从统计图上获取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演示。

2.课件出示要求的问题: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3.前后桌合作,完成学习单。

师:请前后桌之间的同学合作解决,边做边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4.指名汇报,白板演示,总结求平均数的方法。

1)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出“移多补少”的方法。

师:谁能说一说你们在统计图上是如何操作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白板演示。)你们能给这种求平均数的方法起个名字吗?

2)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出“先和后分”的方法,板书解决例题的算式。

师:你们是如何计算的呢?谁愿意分享一下?(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算式。)你们能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先和后分”并板书。)

5.总结平均数的特点。(结合课件演示)

师:刚才我们用“移多补少”和“先和后分”两种方法都求出了平均数13,13是哪几个数的平均数呢?与最大数和最小数进行比较,总结出平均数大于最小数,小于最大数。

(二)小结

在学习和生活中平均数的应用还是非常常见的,比如说每次考完试以后老师都会算一下你们的平均分(家里平均每月用的电费、水费等)。

三、课堂练习

1.白板出示课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

2.展台演示并集体订正。

四、总结

说一说你在本节课中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求平均数

 

移多补少   

先和后分

14+12+11+15)÷4

最小数<平均数<最大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