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英语阅读课

(2018-05-09 16:44:17)
标签:

杂谈

分类: 学科教学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英语阅读课

初中外语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强调能懂会说的学习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阅读课就是训练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学习新知识和巩固旧知识的主要载体,同时阅读能力也是考试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阅读课,充分开发阅读课的潜力,有效地利用阅读课的资源,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课的重要性每位老师基本上都已认识到,但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我们应该如何恰当地利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些教师似乎还有些模糊,或者说在理论上没有明确地认识。

一、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没有新意,学生学习兴趣低下
  就当前初中英语的教学模式而言,大多采用传统模式,如:引导阅读、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难点、解答课文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新意,未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阅读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低下。
  (二)教学手段落后,无法激发学生各方面潜在能力
  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诸多教师未详细分析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准确把握阅读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在教学手段的采用上没有针对性,学生各方面潜在能力未能得到激发,导致英语学习难度上涨,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缓慢。
  (三)课后反思不及时,未抓住学生学习难点讲解
  作为英语教师,对学生学习之后的情况,不论是单词、语法还是阅读学习之后都需要及时反思,针对在学习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深入讲解,这样才能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才能促进继续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很多教师却忽略了这点,课后未与学生一起反思,导致问题日益累积,加大了继续学习的难度,让部分学生对学习产生反感,甚至放弃英语学习。

二、如何上好初中英语阅读课
  阅读能让学生体会英语带来的乐趣,扩大学生学习内容,提高各方面能力,进而提高英语学习能力,每位老师基本上都已认识到阅读课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我们应该如何操作才能达到如此重要的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如何恰当地利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其他方面的能力,有些教师似乎还有些模糊,或者说在理论上没有明确地认识。而作为初中英语教师,又怎样才能上好初中后果英语阅读课,发挥阅读课的作用,不少教师对如何上好阅读课感到很茫然,不知道在阅读课上应当讲些什么。要么仅仅是把文章翻译过来,成了翻译课;要么一味讲技巧,一则阅读本身并无太多技巧可循,二则易把学生引向投机取巧的歧途;要么只是把重点单纯地放在单词、句子意思和语法等基础知识上,而对于其他方面,关系到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关系到学生用英语思考的能力,关系到学生语感的培养,甚至可能关系到学生的一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的能力方面,似乎并没有认真细致的考虑。那么,如何才能上好初中英语阅读课呢?下面我谈谈我的做法。

(一)创设情境,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作为英语教师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激发并抓住学生的兴趣才能继续、有效的开展之后的教学工作。然而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产生兴趣呢?首先教师就应详细了解教学的目标、重点和难点,在课堂教学前创设情境,为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School life》一文时,课堂教学前教师可以先询问学生关于校园生活的情况,如:我们在学校学习中有哪些开心的事?平时大家在课间休息时都是怎么度过的?在学校学习期间有没有压力等等,这些话题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一般情况下提到课外的事学生都会兴趣倍增,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再用英语来表达,或者再用英语进行再次提问,如:Are you satisfied with your current school life?What is your ideal school like?并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样一来便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课前的问题为学生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进行课堂下步教学工作的时候也会显得轻松、愉悦。在这期间,根据教学条件,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关于学校的课件、图片,让学生融入到课文主题中。

(二)开展分组阅读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
  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社会环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同时,初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并未完全养成,学习能力稍显不足,也十分适合采用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学习小组组内成员共同协商、讨论,学习小组之间相互汇报、交流,学生们共同分享阅读成果,共同完成阅读任务,密切配合、相互促进,以此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更好地完成了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目标。

(三)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扩充学生的知识库
  阅读的主要目的就是扩充学生的知识库,在进行阅读教学后,作为教师还应要求或者推荐其他课外英语阅读书籍,让学生进行选择性阅读,在推荐课外阅读书籍的时候一定要选取叙事、幽默、人物等类型的文章,充分调动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融入其中,达到扩充学生知识库的目的。

(四)加强课后反思,准确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并进行针对性教学
  不论学习任何科目或者内容,学习之后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详细反思,正面了解实际,针对问题再进行再学习,这样才能避免问题堆积,才能保证顺利继续学习。课堂教学之后或者在下次课堂教学前,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对以前学习内容进行反思,如果发现学生还未掌握学习难点,进行再教导后再开展下步教学工作。
(五)掌握关键词,抓住中心意思。
  1、默读一遍,回答浅层问题。默读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加快主要信息捕捉能力。例如,初三年级的阅读文章《hand message》。学生默读一遍大约需5分钟时间。回答4个左右的浅层问题。“Wherearethepersons?Whataretheydoing?Howaretheytalking?Cantheyspeak?”
  2、大声朗读,回答深层问题。大声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很快形成语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内涵。这是第二遍阅读这篇文章,可以问学生一些深层次的问题。“Whatissignlanguage?Whatisdeafpersonlike?Candeafpeoplespeak?Canalldeafpeoplelearntospeak?”
  3、找出重点词汇,理解并运用。由输入到输出关键在于基础知识的扎实积累。对于关键词的重点掌握及运用是知识输出的资本。这篇文章中需要重点掌握的词有:pay attention to注意…,notice/point to指向…,tell sb. sth. With one’s hand/shake hands握手,让学生试着用这些短语造句,或编一个故事,在运用中掌握这些新词。
  4、概括文章,复述大意。抓住文章的中心意思,形成完整印象。运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大意,是思考后成品输出,是学习后的成果展示。先给文章分段,并找出关键句或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主要意思。读课是训练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学习新语法和巩固旧知识的主要载体。从考试的角度出发,我们也可以非常明确地知道,在现在的各类各级考试中,也度都是考试的主要部分,是重中之重。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阅读课,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由于英语各方面的能力也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也必须充分开发阅读课的潜力,有效地利用阅读课的资源。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李阳的经验,可以把听力、语法、发音、单词等知识融入到文章中去,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在这方面知识的印象,也可以是学生对文章地理解更加深入。

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教学步骤和方法

对于一些教学经验不足和对英语教学理论没有不注重的老师来说,可能一节阅读课与其他类型的课并没有多大的不同,只是把重点单纯地放在单词、句子意思和语法等基本知识目标上,而对于其他方面,关系到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关系到学生用英语思考的能力,关系到学生语感的培养,甚至可能关系到学生这一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的能力目标方面,似乎并不是他们上好阅读课的重点,而只是他们上课的一些副产品。换句话说,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等,而不能把注意力仅仅放在知识目标上,它只是其中的一个,是一节课的基础目标。大部分教师都比较了解,但是对于这些步骤的细节操作,如何调动学生各方面器官的积极性,实施这些步骤和方法的原因和所能达到的效果,而且从教育学的理论角度上为什么这样做,一些教师在脑海中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下面,我谈以下自己的几点心得:
    (一)、复习: 这是每节课的必要步骤,可以很好的检查和复习上节课,也可以很好的衔接上节课与本节可的内容,而且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一节课的开始,学生还未进入正式状态,所以我们需要一个进入新课的前奏,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时间,慢满地进入到正式上课的状态。
     (二)、新课导入:这个步骤是整堂课的一个关键点,是使学生从平和达到兴奋的转折点。因为新课导入的好坏,关系到学生在学习下一个步骤,也就是课文时,是否充满期待的心情,是否具备兴奋的状态,关系到这节课的整体效果。这也就是俗话说的,有一个好的开始,也就成功了一半。从教育艺术的角度来说,课堂气氛一般氛围两种类型:热情活跃型和冷漠沉闷型。我们当然追求热情活跃型的教育气氛,因为它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新课导入的话题,最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同时也是教师感兴趣或者了解的,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和教师的共鸣,拉近学生和教师的距离,为创造一个热情的、活跃的、和谐的课堂气氛打下基础。因为以前那种教师为课堂主体,学生为客体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深,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那么这种影响的消除就缺乏基础,势必难以进行。

1.头脑风暴式导入。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教师首先根据阅读内容确定导入主题词,利用多媒体选择并引入能够激发学生想象的与主题词相关的图片,文字,视频,音乐等,激发学生进行各种相关的联想。头脑风暴能激活学生原有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充分预设学生可能给出的答案,以便做出适当的指导。

2 分享经历式导入。教师结合阅读内容,根据学生认知水平,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景,播放画面,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生活经历,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3背景铺垫式导入。背景铺垫是把阅读语篇的相关背景材料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初中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爱听爱读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将学生的好奇心转化成浓厚的学习兴趣。

4预测式导入。预测机制在阅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焦点,培养其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问题设置悬念,是学生在阅读前对文章内容产生好奇,同时可以在预测过程中渗透词汇教学,为阅读理解扫清障碍。教师可以利用标题或插图,启发学生预测阅读的内容。

1 利用插图    例如,九年级unit6 Reading I only eat food that tastes good. 阅读前, 让学生谈论课本插图,提问What kind of food in the picture do you think is healthy? And which one is unhealthy?  What kind of food in the picture do you like? What do you think this text is about?

2 利用标题    例如,九年级unit7 SectionA 3a TRAVEL SPOTLIGHT: PARIS阅读前, 让学生结合标题进行推测,提问What do you think this text is about? What do you know about Paris? Why do they think it is travel spotlight? What sights do you know there? What do you think of it ?

(三)、课文讲解:这个步骤是整堂课的主要部分,这部分内容操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堂课的整体效果。我们要本着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老师起主导作用的原则来实施这堂课的教学,而不能像以前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一样,老师占用大部分的时间而学生则成了一台单纯的录音机,只能录不能放。在这,我想介绍几个我认为比较有效的方法:
    1、  听课文:通过复习和新课导入这两个步骤,学生的上课状态已经达到了比较兴奋的程度,我们必须利用好这种兴奋状态,把这种兴奋有效地转移到课文上,从而也可以使活跃的课堂温度降下来。这时,可一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文,这样可以在保持学生注意力的前提下,降低了课堂气氛。而且,听力的练习和能力的提高并不是只有集中练习才是最好的方法,我们可以让学生在上其他类型的课时,通过听课文的方式,既可以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又可以练习了听力,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并且,从理论上来讲,十个五分钟的练习要远远比一个五十分钟的练习的效果好的多。 从教育节奏的角度来说,一堂课必须动与静,张与驰相结合,一度地紧张和兴奋,会使学生产生劳累感,效率降低;当然也不能一味地松弛和沉闷,会使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集中。

  2、  快速阅读课文:这一步骤是为掌握文章大意而进行的阅读,要求学生读后找出文章的大意(general idea)、主题句(topic sentence),概括文章的标题(title),并注意文章的关键词、过渡词等。也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选择题或者判断对错的问题给学生回答。此环节要提醒学生不要逐词逐句的看课文,要讲究速度,在最短时间内找到问题的答案。在环节中,教师可向学生展示下列问题:

1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2 What is the topic sentence of each paragraph?

让学生打开课文自己去快速阅读,了解没听懂的地方。这样无形之中对课文的印象会加深。快速阅读是非在听了一两遍课文之后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学生在考试之中没有宽余的时间一句一句地分析,而且现在从各种各类考试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快速阅读,也就是fast reading,越来越受到青睐,所以我们必须不仅在平常的练习和考试中训练他们的快速阅读能力,而且在课堂当中也要潜移默化的培养他们这种阅读能力。
    3、精读课文:精读课文这个步骤是阅读课的主体,是阅读课的中心任务,但是如何操作好精读课文这个步骤似乎一直没有一个定论。有些老师可能仍然在延续灌输式教学模式中一句一句给学生翻译课文,事无巨细地讲解课文中语法的做法。似乎只有这样,老师的心中才踏实,才认为学生学到了东西。但这只是最基本的知识目标,对于学生的英语语感,用英语思考的能力,认为似乎都是比较遥远的事情,舍不得时间给学生锻炼的机会。我们的老师恨不能把自己知道的所有知识都教给学生,恨不能学生能记住所有课本中甚至课本外的知识,这样反而抹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不用说借助学生的兴趣来提高学习效率了。 从人的心理角度来讲,学习最大、最有效的动力是对于知识本身的兴趣,而其它的以眼前的或者将来的物质利益为动力的学习兴趣是不可能长远的。而我们的老师,似乎也和某些家长一样,认为学生知道得越多,记住得越牢,成绩就一定会高,但是知道、记住和会使用毕竟不是一回事,试想如果学生不具备学习某些知识的能力和基础,他们又如何来很好地掌握和使用这些知识呢?这样做只不过是把没有做熟的东西硬吃到肚子里,根本消化不了。所以,在精读课文时,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当然不是放波逐流,而是通过老师的指导,让学生的各个感官器官调动起来,提高各方面的英语能力。读课文是训练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学习新语法和巩固旧知识的主要载体。从考试的角度出发,我们也可以非常明确地知道,在现在的各类各级考试中,也度都是考试的主要部分,是重中之重。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阅读课,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由于英语各方面的能力也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也必须充分开发阅读课的潜力,有效地利用阅读课的资源。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李阳的经验,可以把听力、语法、发音、单词等知识融入到文章中去,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在这方面知识的印象,也可以是学生对文章地理解更加深入。

4.读后教学Posting- reading

该阶段旨在帮助学生熟悉新语言项目的书面和口头形式,结合视觉,听觉和口头表达,使学生初步形成新的语言习惯,是围绕阅读材料巩固知识的环节,及让学生通过活动进行知识的内化,迁移,从而掌握英语知识的技能,陶冶情操,拓宽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语言实际能力。阅读后活动的开展可以检测前两个阶段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程度,具体可分以下几种类型。

1  课文复述

   开展课文复述的方法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把阅读内容加以整理,有重点,有条理,有感情的叙述出来,融理解,记忆,表达于一体。课文复述需要学习者思考并整理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课文复述的形式有问题答案引导法、主题句+关键词提示法、表格提示法、图画提示法、转换人称复述法、角色扮演复述法和接力复述法。问题答案引导法是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一些关键性的引导问题,让学生先回答问题,然后根据问题的答案进行复述。主题句+关键词提示法是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每一段的主题句和一些关键词汇的提示进行复述。表格提示法是教师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列出一个表格,学生填表并根据表格内容进行复述。图画提示法特别适用于描述动作和活动较多的文章,教师展示相关图片,学生看图复述。转换人称复述法是把第一人称转换为第三人称,或者相反。角色扮演复述法是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某个角色,然后从该角色的角度复述课文。接力复述法是让学生轮流复述,每个学生复述课文中的一部分内容,此种复述形式学生参与面较大。在实际操作中,根据阅读材料的不同,教师可以灵活处理,选用一种复述方式或几种复述方式结合使用。

2 基于课文的语篇填空

在设置语篇填空时,教师可充分利用课文语境、内容、语言等信息,适度变化文章结构和词汇语境,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语言形式的运用。基于课文的语篇填空既可以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加强对词汇的认知、理解和运用。

3 基于课文的采访问答

开展采访问答的方法是让学生分组根据课文进行采访问答,不局限于课文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问和回答。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既可以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例如在八年级下unit5 Section B 3a If I become an athlete, will I be happy?阅读后,让学生在小组内采访同伴:Do you want to be a famous singer? Do you think you will be happy when you are famous? If you are a famous singer, will you have difficulties? What are they? 采访问题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学生非常感兴趣,活动气氛热烈。

4 基于课文的写作

      基于课文的写作是让学生缩写或者改写所读文章,但是必须用到所学的重点语言知识。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把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结合起来,灵活设计写的活动。

5 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语言运用的情景,使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巩固所学知识。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并且有足够的空间发挥和创造。

例如:八年级下unit8 Reading Would you mind keeping your voice down? 的阅读材料是关于公共场合礼仪。阅读后,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角色表演,.在小组练习后,每个场景在全班展示,然后让学生讨论在这样的场景还有哪些礼节。学生经过这一活动,对公共场合礼仪理解更深刻了。

6 海报和广告设计

海报和广告设计一般通过小组活动来进行,在活动中,不同的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字写得好的负责书写,会画画的负责版面,语言表达上能力好的负责有创意的句子。课后教师还可以评比展览。

       例如 七年级上unit10 Section B 的阅读材料Musicians Wanted for School Music Festival 为例,在学生阅读后,开展海报和广告设计活动,要求每组设计一张海报,招收社团成员,然后让学生把海报张贴在教室,评选出最佳设计、最佳美工、最佳广告词。

7 故事续尾

故事续尾即让学生发挥想象续写一段文章的结尾。这种活动比较适合有故事情节的课文。本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平台,有利于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8)调查访问

调查访问是教师经常开展的课后活动之一。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在班内自由调查,然后将调查结果填入表格。例如:八年级下unit8 Section B 3a是关于一名中学生十年后的生活,阅读后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调查访问同伴希望十年后的生活并填表格

Name

Job

pets

sports

places

clothes

 

 

 

 

 

 

 

 

 

 

 

 

9  辩论辩论是对逻辑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与表达能力以及团队配合的考量,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锻炼他们的口才,并让学生明白事物都是有两面性,要用客观的眼光和心态看待事物。

10 拓展讨论 阅读后的拓展讨论是内化语言知识及运用已学知识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形式之一。阅读后是拓展讨论的最佳时机,既可以深化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学生讨论的同时教师应加强组织调控,及时并恰当地反馈评价。

四、结论
  随着教育的改革,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当前各科教师教学的重要目标。就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而言,作为英语教师,首先应详细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出发,培养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扩充其英语知识范围,提高英语学习的实效性,打造高效课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