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教师的四十封信》读后感
(2018-05-11 23:33:41)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师发展 |
《给青年教师的四十封信》读后感
理想的课堂应该扎实有效,发掘魅力,充满活力,课堂教学不仅实现知识的重现,还应实现学生与教师生命的复活。作为一名战斗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面对这一新生事物,我深刻的意识到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那么,我们教师如何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转变教育观念,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想学、会学、学好,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呢?
在寒假期间, 我研读了朱永新老老师的《给青年教师的四十封信》,对于这一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这六点意识分别是知识意识、学生意识、组织意识、准备意识、规范意识、反思意识。
课堂上,教师是教学的主宰,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扮演着“记者”、“录音机”的角色。要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教师必须在师生关系观上实现三大转变,即: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逐步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逐步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求者;教学过程从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交流过程转变为师生互动的多向交流的过程。
二 明白一堂课就是一场战斗
课堂不足主要有几种类型:阵地不明型、舍本逐未型、越俎代庖型、贪多求全型、纸上谈兵型、枪支弹药不足型、不问战果型等,幽默风趣的语言使我对课堂的不足有了一个充分的认识,让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三 明白了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目标上,学习目标模糊或太多,课堂上只注重讲解知识不注重管理学生,课前对学生基础不了解,对学生思维中的困惑把握不准,导致重点没有突出,难点没有攻克。老师滔滔不绝的讲,事无巨细,导致学生思维疲惫,放弃学习。课堂给学生充分的自由选择权,强调学生的参与性,这就要求给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在此基础上更要强调学生的参与权。教学的成败归根到底要看学生自身的努力。所有教学效果都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同时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才能改变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的现状,让课堂充满生机。
四 明白最简单的音符,也需要最艰苦的练习。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成功的时候很容易有信心,失败的时候很难有信心,但恰恰面临挫折时,最需要信心,越是成功的人,其潜能越能发挥的淋漓尽致,越是失败的人其潜能越是在沉睡,面临挫折之际,纵然无法重建信心,也要坚守、坚持、竭尽所能。教师会遇到很多问题,想办法去解决是捷径,放弃等于永远的失败。教育需要我们的耐心,更需要我们的坚持。
五 明白了教学存在的问题
开展课堂教学,老师要始终考虑六个方面的问题,从教师角度要考虑教什么、怎么教、教得如何。从学生角度要考虑:学什么,怎样学,学得如何。
课堂教学要着重三个方面:培养习惯,强抓管理,务必落实。
最后就是要在教学中总结经验,整理出符合自己的一套教学理论,让自己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少走些弯路。
六 明白课堂也需要充分调动情感因素
读完朱永新老师的《给青年教师的一封信》我感触颇深。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活动时,眼里不能只有教学内容,要时刻注意学生,不断的在教学中总结经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长气息,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