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向智慧的校本课程开发》读书笔记

(2018-08-19 16:00:45)
分类: 学习感悟、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走向智慧的校本课程开发》读书笔记
李 娜
    虽然现在校本课程开发的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作为名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似乎也是必须具备的能力和承担的责任,但是说实话,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有关概念我还是模模糊糊,不甚清楚。今年暑假我读了浙江省特级教师周仁康老师所著的《走向智慧的校本课程开发》一书,让我对校本课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之前对一些知识的一知半解,也幡然大悟了。
    《走向智慧的校本课程开发》一书是由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出版,2013年1月第一版,全书共有261页,共计10个章节,30万余字。其主要内容包括:校本课程开发的导语与案例、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与渊源、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与效应、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分析、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与原则、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源利用、校本课程开发的设计与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反思与问题解决、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专业成长等等。
    通过阅读,我了解到校本课程是针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而言的。“国家课程”是依据公民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设计、开发的课程。但要想让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必须要有适合学校,能引起学生兴趣、开拓师生视野、锻炼学生能力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的学生需求进行科学地评估,充分利用当地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由学校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具有多样性并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构成学校课程的有机整体,是执行国家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校本课程开发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其最终目的,是通过不断优化课程权利与资源配置来提高教育的效益和教育适应变革的能力,达到弥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不足、满足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无法满足的那部分学生发展需要的目的。
    教师是影响校本课程实施的一个因素。无论是校本课程,还是国家课程,亦或是地方课程,教师总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是课程实施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教师参与课程的目的是使学校课程更加适合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但就教师本身而言是确立教师即研究者的信念,在课程开发的实践过程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所以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不仅是编制出一系列的课程文本,更重要的是参与课程开发过程本身。
    学生既是校本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又是校本课程实施的归宿。因为不论是社会取向的价值追求,还是个人取向的价值追求,都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点。没有学生的发展,无论是社会本位,还是个人本位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通过对这本书的研读还让我对“校本课程开发”(“个性化课程研发”)有了如下认识: 
    1、“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先对可利用的资源进行评估,最好能在前期进行资源调查研究,问卷法和调研法不失为一种较为合适的方法。
     2、“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制定相应的目标,并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根据实施情况对目标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实际情况。
    3、“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编制实施方案或者说是编制更为详细的课程设计,这一过程需要教师团队的通力合作。
    4、“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校本课程”在开发完成之后需要再重新进行审视和建构,以求更加完善合理。
    5、“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一定需要教师依据自身所教学科而做出延伸,依据“兴趣”、依据“优势”更能开发出合理且实用的校本课程。 
    学校要产生自己的校本课程,首先要找到一个适宜的切入点,然后再沿着这个思路和方向走下去,使开发的课程不断完善和成熟,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
    1、从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切入。学校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优先考虑学校的办学思想及具体办学目标,把办学目标作为校本课程的生长点和突破口。
    2、从学校现有条件和传统优势切入。有的学校有自己深厚的积淀和传统优势,比如我们的作文教学;有的学校依托政府投入、社会力量或地理位置,设施先进,条件优越,校内资源或校外资源异常丰富。这些都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3、从学生的现实需要和发展需求切入。
        根据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方法可以把教学方法分成若干种类。在校本课程实施中,应该依据以下原则选择教学方法:
    1.学生发展性原则。即面向每个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全体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
    2.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原则。
    3.充分发挥学校教师优势,同时针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创造条件的原则。
    4.重视实践性和创新性原则。
    5.注意开发和利用本地区、本学校的课程资源,使之服务于校本课程实施,服务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充分发挥的原则。从我国传统课程繁、难、深、旧的特点出发,也没有使用多种教学方法的可能性,从传统课程的评价要求出发,也没有使用多种教学方法的必要性。而校本课程开发的灵活性决定实施校本课程的方法的多样性,校本课程尊重学生差异性的特点为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提供了可能。
    这本书使我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了解到校本课程开发有助于克服国家课程的弊端、有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有助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等等。
   对校本课程的认识只有在实践中不段学习、反思、总结,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将会继续学习,提升课程意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