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利弊及解决策略
(2018-08-06 16:57:20)| 分类: 论文、课题 |
小组合作学习利弊及解决策略
【摘要】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其中之一的小组合作学习被广泛运用在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自学能力。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由于合作学习的操作不当,在学习中也产生了一些弊端,效果并非想像中那么理想。如何解决这些不良现象,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意识
参与意识
不良现象
【正文】
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其中之一的小组合作学习被广泛运用在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自学能力。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学生按要求分成小组,把学习任务分配给每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针对表现突出的小组进行适当表扬,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作用,能够使每个学生能平等地参与学习,小组成员在活动中可以互相合作,取长补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由于合作学习的操作不当,在学习中也产生了一些弊端,效果并非想像中那么理想。以下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存在的不良现象。
1、学生的参与度不广
在课堂教学实际中,我们会发现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大部分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经常自由发言或代表小组发言的总是小组中个别成员,而其他成员要么做忠实听众,要么东张西望、心不在焉。这样会挫伤部分同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课堂小组合作过于频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充分体现小组合作的广泛性,设置过多小组合作任务,有些任务无针对性,无必要性,无兴趣性,导致学生会趁机聊天,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3、教师在小组合作中没有起到主导作用
教师在把任务分配给各个小组后,没有起到主导作用,也没有参与到学生的小组活动中。
4、教师评价不全面,导致个别学生积极性不高
在对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许多教师只重视对整个小组的评价和肯定,对个体学生的评价相对较少,这样就导致个体积极性不高,对小组合作失去兴趣。
合作精神的培养应体现在整个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体现在一系列的课堂活动、游戏中。以下是针对上述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策略:
1、人人参与,充分调动小组合作的积极性。小组合作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自己的能力,各自的特长和潜能,力求让每个学生的价值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都能得到体现,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参与到英语课堂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2、精心安排小组合作。在课堂中,教师要适时的安排小组之间的合作的,一节课中不能过于频繁,在备课时要精心安排,可要可不要的不安排,不适合的不安排。要把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还要抓住合作的时机,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合作学习。
3、指导到位,发挥主体。课堂学习必须由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否则小组合作将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教师要给学生以引导,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比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等。教师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可以教师分组,也可以前后四人组合。各种方式应当交替使用,使学生在每次合作中都能积极参与,保持新鲜感。
4、对小组合作进行科学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要把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种体验作为一种自我欣赏会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主体参与意识。教师既要对小组进行科学的评价和表扬,又要针对小组中表现突出的或有较大进步的个体进行评价和鼓励,激发他们参与到小组合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邱晓煦、何文军,载《人民教育》2003年第5期
[2]:《组织合作学习教师该做什么》朱宁波、张萍,载《人民教育》2003年第5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