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2019-05-24 10:03:54)分类: 教学设计 |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东孝义小学高雨微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4--105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思考:
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问题解决:
能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绘制完成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对数据进简单地分析 并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的趋势,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新
1、谈话导入
东孝义村年苹果产量统计表 |
|||||||
年份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产量/吨 |
48 |
13 |
88 |
77 |
120 |
130 |
133 |
根据这一统计表,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乐于倾听。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例题中大胆创设情境,从学生么身边喜闻乐见的情景入手,充分利用这个素材,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2.复习条形统计图
(1)为了更清楚地呈现每年的数据情况,我们可以用已学的条形统计图来表示。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问生条形统计图上面的信息。
(2)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它有什么优点?
(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谁多谁少也一目了然。)
设计意图:教师放手学生去找已知的数学信息,把问题交给学生,同时教师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当学生在发言的时候,老师首先应带头专心倾听,给学生养成倾听习惯,树立了可感的榜样。
师:看来,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直观。条形统计图通过直条的长短,就能够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请同学们再仔细看看,每一年苹果产量数量有变化吗?(有)你能用手势按顺序把变化比画比画吗?(师可在课件2013年处先做模仿)
全部生尝试。指一生试一试。
师:比画的真清楚。但如果能边读数据边比画会不会更好一些呢?(老师边读数据边示范几个)谁来试试看?
一生尝试。
师:大家想不想都来比画一下?
师生齐声读数,一齐比画。
师:如果把我们的手指看成一枝铅笔,把我们刚才比画的过程画下来,会是怎样的呢?请大家仔细观察。
3揭示课题
师:这是一种新的统计图。见过这样的统计图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鼓励孩子们通过动手比画,用手势呈现数量的变化情况,为折线统计图的形成与学习作好铺垫。
(二)、比较异同,构建新知。
1.比较分析、观察两者的相同点。
师:咱们先来仔细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小组讨论
生:都能表示数量的多少。
师:大家同意吗?(同意)(板书:数量多少)两种统计图在表示数量时,有什么不同吗?那条形统计图的数量是用什么来表示的?折线统计图的数量又是用什么来表示的?
生:条形统计图用直条表示数量,折线统计图用点表示数量。(板书:点)
师:说得真好!你们能选一个年份的点说说它表示的数量吗?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都能表示数量多少”这一相同点,引发认知冲突,探究不同之处,使孩子们明确折线统计图中每个“点”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激起学生倾听学习积极性。
2.深入讨论、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完成学习卡1
(1)师:看来折线统计图是通过点的(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多少。刚才同学们对折线产生了好奇和疑问。的确,折线统计图既然点已经能表示数量多少,为什么还要连成线呢?点和点之间的线段有什么不同?分别表示什么?你们知道吗?和你的小组同学讨论交流一下。
有的线段上升,表示增加了。有的线段下降下,表示减少。
师:(比划)通过线段的上升或下降,看出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师:增加多的线段长什么样?挑两条,增加最多,与增加最短的对比)这两条增加的线段,有什么不同吗?(提示生一起做手势比画)增加少的线段呢?(提示生还一起做手势比画)这两条增加的线段,有什么不同吗?
生:可能回答一条增加的多,一条增加的少。
师(小结):2013-2014年这条线段,就像一座山一样,很斜很陡。线段又长又陡,说明数量的变化越大(可齐答);而2016到2018线段比较平缓,说明数量的变化比较小(可齐答)。看来,简单的线段其实不简单(可齐答)!这就是折线统计图区别于条形统计图最大的魅力和特点。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清楚地看出(教师手指板书,示意学生齐答:数量多少)还可以通过折线的高低起伏看出数量间的(教师手指板书,示意学生齐答:增减变化)。
3.从折线的变化情况你又能发现些什么呢?
(折线统计图能表示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苹果产量预测)
设计意图:通过与条形统计图的对比,引导学生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帮助学生自己去认识、读懂折线统计图,学生在对比、观察、分析、发现中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作用。由此丰富对折线统计图特点的理解,实现对数据的分析预测。
三、拓展延伸,合理应用。
折线统计图很有用,能告诉我们很多的信息,是不是在哪儿都能用呢?下列两组数据选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比较合适?
统计图的适用范围
1、幻灯片出示下列统计情况,你认为选择哪种方法统计方法更科学,更合理?
(1)病人体温变化
(2)竞选班干部统计选票的多少
(3)丰润地区一周的气温变化情况
(3)学校男生女生数量多少
师生交流。
师小结:看来,有的数据需要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有的数据是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比较好。关键要根据数据的特征和我们的需要来选择。我们要注重看数量的多少,选条形统计图。注重看数量的变化,选折线统计图。
设计意图:恰当评价,鼓励倾听。鼓励孩子们向生活中延展,说一说自己见过的折线统计图。接下来出示几组数据让孩子们明确不同的统计图有各自不同的使用范围。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由此引发孩子们的思考和比较,明确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统计图更合适。
四、亲自绘制,分析预测。
1、师生共同绘制探索画法
师:看了这么多的折线统计图,是不是也迫不及待想自己绘制一幅折线统计图呢?大家看,出示例1折线统计图,想一想,画折线统计图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要注意些什么?(板书:描点、标数据、连线)明确了折线统计图的画法,交流时注重找点的方法。领着在课件上演示前两年,其余放手让孩子在书中完成。(及时恰当的评价学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重要手段)
师:(课件: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数量有什么变化?你有何感想?
生预测交流。
预测时,既要考虑折线统计图的变化趋势也要根据生活实际。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数学学得才更有价值。
设计意图:先由上一环节自然过渡到折线统计图的绘制中来(此题回归例题),让孩子们明确画折线图的步骤,要注意画法的重点指导,体现有扶有放的学习过程。在交流展示环节,请孩子们当小老师的形式,对绘制作品进行点评,规范孩子们的绘制细节。最后在预测分析数据时,注意引导孩子们结合生活实际,使数学学习变得更有价值。
2、 巩固提高
生独自画师:(课件:呈现画出了0-10岁的身高,下方呈现问题,P240页教参)仔细观察折线统计图,并思考:哪一年长得最快?
师:0岁是第一个生长的飞跃期。你们知道吗?第二个生长的飞跃期10-12岁。你们预测一下,陈东11岁的身高是多少厘米?
生预测交流。
师:那我们要趁着第二个生长飞跃期积极锻炼身体。陈东的身体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长高,它会一直一直长下去吗?
师:到成年不会再长了,到老年就会变矮。预测时,既要考虑折线统计图的变化趋势也要根据生活实际。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数学学得才更有价值。
生画完演示。教师总结画法
折线统计图绘制的步骤与方法
(1) 描点
(2)标数据
(3)连线
设计意图:这部分是课后做一做,教师在教完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之后,放手学生独自完成,既能检验学生掌握程度,还能实现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人。本环节练习是在学会基础上放手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画完师让生上台演示,在展示同时再次加深学生对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五、课堂总结
你获得了哪些知识和方法?
方法:描点,连线,标数据
特征:不仅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很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六、作业
完成学习卡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