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市:沈家本故居

(2025-11-04 20:53:35)
标签:

旅游

分类: 假日游中国

沈家本故居在宣武区上斜街金井胡同1号。南侧是储库营胡同,北侧是上斜街,西侧是广安胡同,上述区域内还有:龚自珍故居太原会馆嵩云草堂杨椒山祠等名胜古迹。东侧近宣武门外大街。北京市:沈家本故居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沈家本入京后居于此。故居坐北朝南,平面呈矩形,南北长56米,东西长29米。

北京市:沈家本故居

故居共有三进院落。主要建筑建在西部南北中线上。门前设垂花踏步,对面设影壁,门两侧连接有门房两间和倒座房六间。第一进院正房为穿堂三间,西耳房三间,东耳房扩展成五间2层小楼,为中西合璧式砖木结构,是沈家本于光绪三十一年所建的藏书楼,自题名为枕碧楼,楼下有会客厅。

北京市:沈家本故居

第二进院正房面阔五间,东西配房各三间,接厢房、耳房各两间。后院正面后罩房面阔八间。东侧为两进小院,有南房三间。故居基本格局未变。后为民宅。

北京市:沈家本故居

沈家本(1840-1913年),字子惇,号寄簃,湖州归安县(今浙江吴兴)人清朝光绪年间进士,历任刑部左侍郎、大理寺正卿、法部右侍郎、资政院副总裁等职,是清末修订法律的主持人和代表者被誉为中国法制近代化之父

北京市:沈家本故居

清同治元年(1862年)举人,光绪九年(1883年)进士,曾任直隶、陕西司主稿,受刑部尚书潘祖荫赏识。任奉天(今沈阳市)司正主编,兼秋审处坐办、律例馆帮办,后又升为协理、管理等。出任天津知府,任间宽严结合,恩威并施。调任保定知府后,在教案中按法据理力争,处理妥善。后升任通永道,山西按察使。未及行,外国教士为报争地索款未成之恨,诬沈私通义和团,遭搜查,终因查无实据而未获罪。晚年历任刑部右侍郎、修订法律大臣,并兼大理院正卿、法部右侍郎、资政院副总裁等职。民国二年(1913年),沈家本病逝于北京。

北京市:沈家本故居

沈家本精于经学和文字学,继承了中国学术传统中的考据方法和求实精神。他希望将儒家的道德准则同欧洲的刑罚机制结合起来,重视刑轻仁政的理想。他还曾参与晚清改革,主持制定了《大清民律》《大清商律草案》《刑事诉讼律草案》《民事诉讼律草案》等一系列法典,重视研究法理学,建议废止凌迟、枭首、戮尸、刺字等酷刑,提出了一系列法律改革主张,是中国法制现代化之先驱。

北京市:沈家本故居

他对中国古代法学予以总结和评判,同时也引进近代西方法律理念,制定符合时代精神的法制,对于近代中国法制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撰写的书稿《沈寄簃先生遗书》,成为研究我国古代法律的重要文献。"枕碧楼"是故居中的藏书楼,藏书五万余卷。1990年,沈家本故居被列为宣武区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市:沈家本故居

沈家本于1900年入京至1913年逝世一直住在这里,其许多著作都在这里完成。院中的前排小楼是沈家本于1905年筹资建成,题名为枕碧搂楼中曾藏书5万余卷。《枕碧楼偶存稿》《枕碧楼丛书》均是由此得名,他的书稿《沈寄先生遗书》为现代研究我国古代法律之必读文献。枕碧楼下有会客厅。该院落曾沦为大杂院,后经腾退修旧如旧后、现在已经向游客开放。

谢谢关注!

请关注:http://blog.sina.com.cn更多精彩游记   

             登崂望东海

           20251104日星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