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潮庵
标签:
旅游 |
分类: 假日游中国 |
海潮庵位于什刹海银锭桥胡同9号(院子前后门都有门牌),北侧和东侧靠近前海北沿,过前海北沿就是什刹海-后海和什刹海-前海,西侧经大金丝胡同可去净海寺、兆惠府,北侧过银锭桥可去广福观。
银锭桥南几十米距离,据《宸垣识略》载,海潮观音寺在银锭桥南湾,又称“古刹海潮观音禅林、海潮庵”,传说建于明嘉靖年间,距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据清《乾隆京城全图》,庵座北朝南,分别由山门、前殿、后殿、配殿及东跨院组成,殿房共四十一间。
据1928年北平市社会局调查,当时庵内的情况为:本庙面积东西十丈二尺,殿房四十一间。管理及使用状况为自行管理,散租二十间。庙内法物有铜像六尊,泥像三十尊,铁磬二个,木鱼一个,铁香炉一个,锡烛扦一堂,金刚经一部。
铁磬上铸有'大明正德十一年十二月立',铁炉上铸有'嘉庆三年四月海潮庵'字样。到了1936年再次调查时,法物仅存有“供桌两张,锡五供一堂,铁磬两个,佛偶像三十四尊。” 明崇祯年间海潮庵部分房产变成英国公新园,据说明永乐年间统帅张楠在征服安南战争中取得大胜,被皇室封为英国公,世代承袭。
崇祯癸酉(1633年)年间,英国公叫张维贤。这年隆冬季节,英国公乘冰床到什刹海游玩。过了银锭桥,看见观音庵位置极佳,惊诧不已,连忙让手下到庵中商议,买下观音庵一半的地产,搭建起亭阁、雅轩、平台,再栽上些花草树木,建成英国公新园。园子建成之后,因地理位置极佳,当时一些文人把英国公新园誉为“东过而春夏烟绿,秋冬云黄者,稻田也。北过烟树,亿万家甍,烟缕上面白云横。西接西山,层层弯弯,晓青暮紫,近如可攀。”
现在的海潮庵,因为经过多次修缮,院内私建小房,除前、后殿还保留原有的建筑外,其他房屋,包括院子已经看不出当年古刹的痕迹,前后大殿似乎被分割成多个小房间,大殿山墙上开着两个入户门,院里居住条件实在拥挤。听院里老人说庵的老门原来在东侧,现在已经成了临街商铺、酒吧,院中一棵古树高大,可能有数百年历史。
谢谢关注!
请关注:http://blog.sina.com.cn更多精彩游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