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5年08月20日

(2025-08-20 23:24:08)

什刹海风景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东北部,西侧是德胜门内大街,东侧是鼓楼西大街,前海东侧是南锣鼓巷,南侧隔地安门西大街与北海公园相望,南距故宫博物院3.7公里,东北侧距地坛公园3.2公里。西距恭王府博物馆780米。

1

什刹海风景区以胡同四合院、王府古建、园林水系、老字号商业为特色,是北京城市总规划定的13片文化精华区之一和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什刹海的景观空间沿水面展开,水是其中最核心的景观要素。后海周边有宋庆龄故居、醇亲王府、大藏龙华寺、广化寺、鉴园等景点,前海周边有火神庙、金锭桥、万宁桥等建筑。除此之外,在后三海的西南区域,街道胡同林立,分布着梅兰芳故居、庆亲王府、恭王府、郭沫若故居等名胜古迹;在后三海的东北区域,分布着关岳庙、拈花寺等景点。整个什刹海景区可见名宅、府邸、园囿、门楼、寺庙、桥梁、街道等景点不计其数。

2

郭沫若故居位于什刹海旁边的前海西街18号,该处原是清乾隆宠臣和珅的花园,后归属恭亲王府。始建于民国初年,1949年至1963年间先后作过蒙古驻华大使馆和宋庆龄寓所。196311郭沫若迁居此处。郭沫若故居是由正房、东西厢房所组成的两进四合院,前院有正房五间,左右耳房各两间,厢房三间;后院有后罩房十间。19828月郭沫若故居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6郭沫若故居正式对外开放,郭沫若全身青铜坐像在故居的草坪上落成。

3

马海德故居位于后海北沿24号,马海德是美国人,性病和麻风病专家。他早年即投身于中国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协助组建中央皮肤性病研究所,致力于性病和麻风病的防治和研究。他毕生为这些病的患者解除病痛,为在中国消灭性病和在2000年全国争取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作出了贡献。马海德从20世纪50年代搬到后海这里。马海德故居呈坐北朝南方向,有五间北房,分别用作餐厅和卧室。东厢房是秘书室和客厅,西厢房是子女们的居室。

4

田间故居位于后海北沿38号院,田间故居是一座四合院,呈坐北朝南方向。北房五间,分别为书库、卧室、客厅。西厢房为办公室,东厢房为餐厅。田间,原名童天鉴,安徽省无为县羊山乡人,是中国著名的诗人,主要代表作有《未明集》《中国牧歌》《中国农村的故事》《给战斗者》等。他提倡诗歌民族化、大众化、战斗化。田间在1954年用稿费购买了此处,一直住到田间逝世。

5

宋庆龄故居位于后海北沿46号,此处原是清朝的醇亲王载沣的府邸,宋庆龄故居是一座非常古典的园林,在园中种植着各种花草树木,还有各式各样的古典建筑,如畅襟斋、听鹂轩、观花室、恩波亭等,宋庆龄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这里居住的,直至宋庆龄去世。

6

萧军故居位于什刹海后海北沿儿的鸦儿胡同6号,萧军是中国现代当代著名作家,是东北作家群的领军人物,萧军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从沈阳迁到这里来的,当时这处宅院被称为银锭桥西海北楼。此处是一栋砖木结构的两层西式小楼,也是北京最古老的胡同建筑之一 。

7

张伯驹故居位于后海南沿26号,该故居坐南朝北,有5间北房,在院子的南部有一方亭和廊房。北房的东间是主人的卧室,西间是客房,居中3间是客厅兼画室。张伯驹和张学良、溥侗、袁克文一起被称为民国四公子,是一位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奇才名士。张伯驹于20世纪50年代迁居于此,一直住到他1982年去世。

8

梁漱溟故居位于西海西沿2号,梁漱溟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著名学者、国学大师,主要研究人生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梁漱溟是在20世纪50年代,从借住的颐和园搬到这里来居住的。

9

周怀民故居位于西海西沿7号。该小院原为老画家胡佩衡的私宅,初时只有两间平房,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新建北房两间,因院内有两株柳树,故将新画室取名为双柳书屋。著名画家周怀民于1955年迁此居住。在此,周怀民创作《葡萄图》送联合国展出,周怀民故居现由其家属居住。

10

梅兰芳故居位于什刹海护国寺9号院,现如今为梅兰芳纪念馆,收藏着大量的珍贵文物资料。梅兰芳纪念馆,原本是清末庆亲王奕劻王府的一部分,解放后经过修缮,梅兰芳搬到这里居住,一直住到去世。梅兰芳是中国著名的京剧大师,梅兰芳逝世后,在该住所处建立了梅兰芳纪念馆,并于1986年对外开放。邓小平也为此处亲笔书写匾额梅兰芳纪念馆

11

溥杰故居位于西城区护国寺街52号,此处原系溥杰之父清末摄政王载沣买给溥杰的房产,1961年,溥杰与从日本回来的妻子嵯峨浩一起入住于此。溥杰故居是一处坐南朝北的小四合院,有北房3间,有南房3间,还有东、西厢房。1994年,溥杰去世后,溥杰女儿将该院捐献,遂成为全国政协国际协力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12

杨沫故居位于柳荫街29号,杨沫是中国著名的作家,其主要代表作是俘虏了众多年轻人之心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其中鲜明、生动地刻画了林道静等一系列青年知识分子形象。该院原来是涛贝勒府的其中一部分。建筑风格相对传统,院中放置着花坛,种植着一些老树。

13

丁玲故居位于大翔凤胡同3号,丁玲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社会活动家,主要代表作是《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该处两排平房各踞南北,西面是一栋两层小楼,环境静谧优雅。丁玲晚年曾经在此居住,如今是《民族文学》杂志社所在地。

14

恭王府位于北京西城区什刹海西岸的前海西街,是北京保存最完整且唯一对社会开放的清代王府建筑群。恭王府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清代大臣和珅、固伦和孝公主、庆亲王永璘、恭亲王奕等先后成为这里的主人。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之说。恭王府总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其中府邸占地约3.2万平方米,花园占地约2.8万平方米。1982年被列入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17年成功创建国家一级博物馆。每年接待游客量超过300万人次。

15

醇亲王府位于西城区什刹海街道后海北沿44号、鼓楼西大街154号、16号。前身是清初大学士明珠的宅第,作为王府建制,建成于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醇亲王府由建筑区和花园区两部分组成。建筑区位于东侧,有正门、正殿、后寝、后罩楼以及两侧的配殿、配楼;西侧为王府花园,回廊曲折,亭、台、阁、榭点缀其间。醇亲王府是研究清代王府历史和建筑形制的典型实物资料。醇亲王府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出生地。2006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

兆惠府位于什刹海前井胡同3号至7号院,是属于典型的民公府(暨清代非宗室封公爵者)。兆惠府的面积大约在6600平方米。整个府邸坐北朝南,是一个五进的院落,配有东西厢房各三间,院中还有月亮门和花池。兆惠全名乌雅·兆惠,字和甫,满洲正黄旗人。

17

庆王府位于西城区什利海街道定阜街3号。原为道光朝大学士琦善宅第,因咸丰元年(1841)琦善擅自与义律签订《穿鼻草约》,割让香港,被革职。后奕劻迁入后按王府规制改建。光绪二十年(1894)奕劻晋庆亲王,后封世袭罔替亲王,成为清代第12铁帽子王。此府自东向西排列有五套院落,主体殿堂在东部,西部为生活区,有并排的三个院落,西为花园,园内建有绣楼。奕劻去世后,其子将府一分为三。后庆王之后载振将王府售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京津卫戍区司令部设此。

18

涛贝勒府位于西城区什刹海街道柳荫街25号、27号、乙27号,原是康熙第十五子多罗愉郡王允禑居住的愉王府,光绪二十八年(1902),醇贤亲王奕譞的第七子载涛过继给钟郡王奕詥为嗣,承袭贝勒爵,迁居愉王府,作为贝勒府故称涛贝勒府。1995年被公布为第五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19

棍贝子府位于西城区什刹海街道新街口东街31号。该府原系诚亲王允祉第七子弘暻贝子于雍正八年(1730年)别建的新诚亲王府。光绪六年,庄静固伦公主其子棍布扎布袭贝子至清亡,时称棍贝子府。府邸有大殿7间,东、西配楼各5间,后殿3间,后寝5间等房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此府改建为积水潭医院,原建筑大部分都拆除。

20

阿拉善王府位于西城区什刹海街道毡子胡同刘契园7号。阿拉善王府整体坐北朝南,建筑分东西两路,建筑结构为砖石结构,阿拉善王府2007年被公布为第二批(原)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现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管理使用。

21

园菊园位于新街口北大街。此处原为时任中东铁路督办公署编译处编译委员的刘契园府邸,该园坐西朝东,三进院落。院内培植有菊花,菊园占地2630平方米可陈列菊花2000余盆,培植菊花达1000余种。陈叔通为此题额1960年,刘契园先生将该园捐献给北京市人民政府。1973年,改建成徐悲鸿纪念馆。

22

鉴园位于西城区什刹海街道小翔凤胡同5号,原为清恭亲王奕府邸,民国时期曾被称为止园。鉴园坐北朝南,大门外有外影壁,入院有内影壁。门内有东西厢房。西侧为花园,有南房九间。南房北侧有太湖石与青石叠成的假山,假山前有花厅。1989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原)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23

盛园又名小石桥胡同24号宅园,位于西城区什刹海街道小石桥胡同中部路南,院落坐北朝南,大门北向,是一处带花园的大型四合院。此宅园建于清代,为清末洋务运动代表人物盛宣怀的住宅。1989年被西城区人民政府公布为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24

地安门位于什刹海东南,北京城中轴线上景山与鼓楼的中间部位。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称为北安门,与南京的皇城北门同名,俗称厚载门,民间也称为后门。距此门不远还有一座后门桥。明弘治十六年(1503)二月重修,隆庆五年(1571)七月修。清顺治九年(1652)七月重建,并改名为地安门。

25

德胜门箭楼位于什刹海地区北部,德胜门立交桥和北护城河之间。它是北京内城九座城门之一,也是北京现在仅存的两座箭楼之一。德胜门箭楼始建于明正统二年(1437年)。德胜门楼由城楼和城台两部分组成。德胜门箭楼修建在一个高大结实的砖石城台上,城台高12.6米,东西宽39.5米。德胜门箭楼是一座重檐歇山式的建筑物。屋顶铺着灰筒瓦,绿琉璃剪边箭楼共分四层。东、北、西三面共开有箭窗82个。

26

鼓楼位于什刹海东北,地安门外大街北端。鼓楼始建于元代,原名齐政楼。鼓楼坐北朝南,通高46.7米,以木结构为主,重檐歇山顶式楼阁建筑。19961120日,国务院将钟鼓楼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7

钟楼位于什刹海东北,与鼓楼相距约100米,始建于元代。钟楼坐北朝南,通高47.9米,总占地面积5740平方米,建筑面积1477.9平方米。楼内正中有一八角形木框架,架上悬挂一口明永乐年间铸造的特大铜钟。19571028日被列为北京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钟鼓楼周边改建文化广场。

28

广化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后海鸦儿胡同31号,什刹海北岸。广化寺始建于元代,明天顺至成化年间重修。广化寺坐北朝南,建筑分中、东、西三路,中路是全寺的主要建筑所在,主要殿堂有天王殿、五佛宝殿、藏经楼等;东路原有戒坛、斋堂、学戒堂、引礼寮等殿堂;西路现存二进院落,有大悲坛、观音殿、地藏等。广化寺1984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29

大藏龙华寺又称小龙华寺、心华寺等,西城区什刹海后海北沿23号。创建于明,清代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重修。寺庙有房屋二十六间。庙内法物有铜像三尊,铁像一尊,泥像一百三十八尊等。

30

汇通祠位于西城区西海的西北部。首建于明永乐年间,时称镇水观音庵。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建,赐名为汇通祠。祠上设有郭守敬纪念馆,原祠为一组碧瓦红墙建筑。祠前有一座因形似剑而得名的剑碑。其上刻有乾隆皇帝亲笔书写的记述积水潭等事的诗。

31

关岳庙位于西城区鼓楼西大街149号,最早为道光第七子醇贤亲王奕譞的家庙。始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民国三年(1914)北洋政府在后寝祠殿塑关羽、岳飞像,并祀关岳,改称关岳庙。关岳庙坐北朝南,前后三进院落,其中一进院又有东西跨院,大院南北长253米,东西宽101米,占地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815平方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里曾是国家民委交际处(接待处)所在地,19639月,整个大院移交西藏驻北京办事处使用。20065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2


33

护国寺是北京八大寺庙之一,始建于元代。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蒙古王公贝勒修缮此寺,为圣祖祝寿,曾对寺庙大加修缮,名护国寺,又称西寺。寺内除供奉佛教诸佛祖外,还有元丞相脱脱夫妇塑像和辅佐明成祖朱棣建有殊勋的姚广孝影堂。另有葡萄园数亩。现大部分建筑被拆除,改建为楼房,庙中原建筑仅存三间金刚殿和后殿的几间西配殿。

34

保安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保安寺街25号,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该寺是明朝正统年间敕建。前后共有三进大殿,两侧设有僧舍,另外还有方丈院。中华民国时期,寺内僧人烧香引发火灾,第二进殿、第三进殿全部烧毁。1958年,该寺改作宣武区制鞋厂的厂址。到2009年,该寺仅存山门一间,作为民居。

35







谢谢关注!

请关注:http://blog.sina.com.cn更多精彩游记   

              登崂望东海

            20250705日星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