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藏龙华寺

标签:
旅游 |
分类: 假日游中国 |
大藏龙华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北沿23号,西南侧隔后海北沿路就是什刹海后海,东北侧紧靠鸦儿胡同,北距摄政王府马号290米,东距鼓楼、南锣鼓巷930米,北距拈花寺740米。
大藏龙华寺始建于明朝成化三年(1467年),坐北朝南,采用中轴线布局,现存山门、大殿及东西配殿等建筑。清道光年间更名为心华寺,成为拈花寺下院,别称小龙华寺,清末作为摄政王载沣的家庙。1949年后先后改为竞业小学、后海幼儿园,现由北海幼儿园托儿部使用且不对外开放。该寺建筑保留四合院基本形制,前殿金龙合玺彩绘保存完好,现为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大藏龙华寺由万贵妃之父万贵筹资修建,明宪宗赐名"龙华寺"。清道光年间更名为"心华寺",成为拈花寺下院。现存建筑为十一处二十七间。中轴线上原有山门一间(山门为圆拱石券单门形制,上有砖砌寺额“大藏龙华寺”),左右配房各三间。大雄宝殿三间,两侧耳房各两间,东西配殿各三间。长寿殿三间,两侧耳房各两间,东耳房为菩萨殿,西耳房为马王殿。寺内供奉释迦牟尼佛及二尊者、三世佛、观音、十八罗汉、马王。格局保存较完整。
现存建筑沿中轴线分布,保留以下主要结构:山门为硬山顶筒瓦屋面,檐下施单昂三踩斗拱,前殿面阔三间,保留金龙合玺彩绘,东西配殿各三间,采用青砖椽子与大式作法,后殿形制完整,体现清代王府家庙建筑特色建筑群整体呈现四合院布局,青砖灰瓦的屋顶与雕花椽子展现明清官式建筑风格。
截至2025年,寺院建筑由北海幼儿园托儿部使用且不对外开放。2012年文物普查数据显示,山门、前殿及配殿保存状况较好,但原天王殿、钟鼓楼等建筑仅存基址。西城区文物部门对其进行了抢险加固,重点保护前殿彩绘等装饰构件。
寺院面对后海,到这里旅游可绕行什刹海一圈。什刹海包括前海、后海和西海(又称积水潭)三个水域及临近地区,与“前三海”相呼应,俗称“后三海”。什刹海以前叫“十刹海”,四周原有十座佛教宝刹,故有此称。历史上什刹海地区曾建有王府、寺观、庵庙等多达30余座,现仍尚存10几处。
藏龙华寺位于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核心地段,毗邻以下地标:东侧:楠书房(直线距离约150米),东南方向:宋庆龄故居(步行约5分钟可达)。西侧:醇亲王府旧址(现为国家宗教事务局办公区)。1949年曾将原在王府中开办的竞业小学迁于此处。1956年竞业小学与其他小学合并,大藏龙华寺由后海幼儿园使用,现为北海幼儿园分园。周边交通可通过德内甘水桥公交站换乘5路、夜2路等线路,最近的地铁站为2号线鼓楼大街站。
谢谢关注!
请关注:http://blog.sina.com.cn更多精彩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