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鼓楼

标签:
旅游 |
分类: 假日游中国 |
北京鼓楼位于北京南锣鼓巷的西北侧,北侧与钟楼手拉手肩并肩,东南侧是鼓楼东大街、西南侧是鼓楼西大街,东北侧、西北侧是钟楼湾胡同。
这是我站在钟鼓楼之间的广场向南看鼓楼,这是鼓楼的北侧,进入鼓楼参观,需要在大门的东侧售票处购票进入。鼓楼景区大门是三门门厅式复古建筑,中门左侧悬挂竖牌,牌子上书“北京市钟鼓楼文物保管所”。我们去的时候一群中学生正在进行游学活动,叽叽喳喳像一群归来的春燕。
北京鼓楼、钟楼,又称“北京钟鼓楼”,位于北京市东城区钟楼湾临字9号,是元、明、清三代的报时中心,始建于元至元九年(1272年),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重修,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重修鼓楼,清乾隆十年(1745年)重修钟楼。
这是站在鼓楼北侧的青砖台阶上回头看鼓楼北门,远处就是钟楼。元至元九年(1272年),元世祖忽必烈在元大都内修建钟楼、鼓楼,其中鼓楼初名齐政楼,取齐七政(日、月、金、木、水、火、土星)之意。鼓楼、钟楼建成之后不久均毁于大火。
鼓楼下面三座贯通式大门洞、南侧封闭改造成了展厅,酷似于无梁殿。展厅内正在进行“钟鼓楼”历史文化展览。下层是一座砖石拱券结构的墩台,东西两面各1座券洞,南北两面各3座券洞,中心券洞顶部高达11.40米,气势宏大。墩台上部为木结构建筑,依次为下层屋檐和平座,面阔7间、进深5间的重檐建筑,外檐为环绕一周的走廊,外侧为木望柱栏杆,四角飞檐由擎檐柱支撑。
20世纪50年代,因交通需要,鼓楼南墙向北推进21米,南、北马道分别被截短28米、15米。1984 年大修时,因消防需要,东、西马道也分别被截短8.6米。1986 年,因对外开放需要,在院墙北侧正对钟楼处添建方便游客参观出入的北门作为主要进出通道。

我拖着登楼梯颤抖的双腿,进入二楼更鼓大殿。几位身着古装的小伙子正在为游客、仿照古代进行击鼓表演。随着节奏快慢交替的鼓点声,把我带入了遥远的古代。"暮鼓晨钟"发布着标准的"北京时间",文武百官、平民百姓生息劳作均以此为准。钟鼓之声引发的不仅是历史的记忆、声音的回响,还有今人和古人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元代、明代钟鼓楼的报时方法现已无考证。清初报时方法为报五更(更:中国古代夜间计时单位)。定更(一更)和亮更(五更)皆先击鼓后撞钟,钟、鼓均敲108声,二更至四更则只撞钟不击鼓。乾隆后改为只在夜间报两次更,定更和亮更。每晚定更后,司鼓校尉以"对灯"为号,钟声响城门关,交通断,叫"净街"。这时,皇宫乃至京城大小街道的更夫,手拿铜锣、梆子和护身用的器具开始值夜,以报时和守卫都城的安全。
上面照片是古代铜刻漏计时器的仿制品。鼓楼上曾设铜刻漏计时,现已无存。史书记载:鼓楼旧名齐政楼。上置铜刻漏,置极精妙,故老相传,以为先宋故物。其制为铜刻漏壶四,上曰天池,次日平水,又次曰万分,下曰收水。中安饶神,设机械,时至,则每刻击饶者八。依据相关史料,钟鼓楼文物保管所与苏州古代天文计时仪器研究所成功研究仿制了铜刻漏。该研究仿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鼓楼二层中国古代计时仪器展约600平方米,展品包括报时更鼓、铜刻漏、碑漏、日晷等古代计时仪器。在“北京时间”展厅,钟鼓楼作为古代司时中心的功能地位显现。悬浮空中的“报时更鼓”和“永乐大钟”前,虚拟击鼓撞钟可以读懂“暮鼓晨钟,鼓为号令,钟为传声”的内在联系。“中国时间”展厅展示了传统计时方法,通过触摸屏可以了解日晷、铜刻漏、碑漏的计时原理和精巧构造,读懂箭尺、十二时辰和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的智慧。“发现中轴线”则直观而整体地展示了中轴线各遗产点位的位置分布。
这是鼓楼二层现存唯一
鼓楼二层外面还有观景台,站在鼓楼的南侧、沿着北京市中轴线极目远望,景山公园山顶上的“万春亭”尽收眼底。
这是位于鼓楼东侧的“鼓楼园”,类似于古街、小吃街的存在。如果您在钟鼓楼玩累了,正好遇上饭点,可以到这里一站式解决。元朝时期,钟鼓楼区域分布着缎子市、皮货市、帽子市、鹅鸭市、珠子市、沙刺市(卖金、银、珍珠宝贝)、柴炭市、铁器市、米市、面市及出售便宜货的穷汉市。钟鼓楼之间的胡同分布着民营手工业作坊。明清,鼓楼前大街,烟袋斜街出现了酒楼、饭庄、茶馆、日用百货、布匹丝绸、食品烟酒、油盐店、珠宝店、钱庄古玩铺等等。
元大德元年(1297年),第一次重建鼓楼、钟楼,不久后再次毁于火灾。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第二次重建鼓楼、钟楼,后又被火烧毁。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重修鼓楼。清乾隆十年(1745年),重修钟楼。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鼓楼被毁。清嘉庆五年(1800年),鼓楼进行修葺。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鼓楼再次修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鼓楼、钟楼上的文物遭到严重破坏,建筑幸免于毁。
民国年间,钟楼对外开放,并在楼内设电影院。民国十三年(1924年),京兆尹薛笃弼将鼓楼改为明耻楼,并辟为京兆普通图书馆。民国十四年(1925年),鼓楼改称齐政楼,后又改称京兆通俗教育馆、第一民众教育馆等。1949年后,鼓楼改为东城区文化馆使用,钟楼改为东城区教育局、北京市防空指挥部等单位使用。1984年,钟楼进行修葺。1986年,钟楼再次进行修葺。1987年,鼓楼对外开放。1989年,钟楼对外开放。
谢谢关注!
请关注:http://blog.sina.com.cn更多精彩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