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市:鼓楼

(2025-05-28 14:56:27)
标签:

旅游

分类: 假日游中国

北京鼓楼位于北京南锣鼓巷的西北侧,北侧与钟楼手拉手肩并肩,东南侧是鼓楼东大街、西南侧是鼓楼西大街,东北侧、西北侧是楼湾胡同。北京市:鼓楼

这是我站在钟鼓楼之间的广场向南看鼓楼,这是鼓楼的北侧,进入鼓楼参观,需要在大门的东侧售票处购票进入。鼓楼景区大门是三门门厅式复古建筑,中门左侧悬挂竖牌,牌子上书“北京市钟鼓楼文物保管所”。我们去的时候一群中学生正在进行游学活动,叽叽喳喳像一群归来的春燕。

北京市:鼓楼

北京鼓楼、钟楼,又称北京钟鼓楼,位于北京市东城区钟楼湾临字9号,是元、明、清三代的报时中心,始建于元至元九年(1272年),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重修,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重修鼓楼,清乾隆十年(1745年)重修钟楼。

北京市:鼓楼

  这是进入鼓楼后向东侧看庭院情况。钟鼓楼是北京中轴线的组成部分,包含北京鼓楼、北京钟楼两幢古建筑。北京鼓楼呈大红色,结构分为上下两层,通高46.7米,坐北朝南,现存鼓楼建筑为明代始建,平面为长方形,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上覆灰筒瓦绿琉璃剪边,为重檐三滴水木结构楼阁建筑。

北京市:鼓楼

这是站在鼓楼北侧的青砖台阶上回头看鼓楼北门,远处就是钟楼。元至元九年(1272年),元世祖忽必烈在元大都内修建钟楼、鼓楼,其中鼓楼初名齐政楼,取齐七政(日、月、金、木、水、火、土星)之意。鼓楼、钟楼建成之后不久均毁于大火。

北京市:鼓楼

鼓楼下面三座贯通式大门洞、南侧封闭改造成了展厅,酷似于无梁殿。展厅内正在进行“钟鼓楼”历史文化展览。下层是一座砖石拱券结构的墩台,东西两面各1座券洞,南北两面各3座券洞,中心券洞顶部高达11.40米,气势宏大。墩台上部为木结构建筑,依次为下层屋檐和平座,面阔7间、进深5间的重檐建筑,外檐为环绕一周的走廊,外侧为木望柱栏杆,四角飞檐由擎檐柱支撑。

北京市:鼓楼

  展厅内以解剖3D图形的形式,让人直观地看到了鼓楼一层的古建筑的内部结构。鼓楼原貌鼓楼一层原有8个敞开式券洞门,一层现有券洞门是1925年成立"京兆通俗教育馆"时加装的。鼓楼原来东、西、南、北四面坡道是用以穿行马车的,所以楼体四面坡道又称"马道",现在的马道已经不是历史原貌,原来的马道自然延伸至和路面持平,马车、人流可以东西、南北穿行,鼓楼一层是个重要的交通衢道。

北京市:鼓楼

20世纪50年代,因交通需要,鼓楼南墙向北推进21米,南、北马道分别被截短28米、15米。1984 年大修时,因消防需要,东、西马道也分别被截短8.6米。1986 年,因对外开放需要,在院墙北侧正对钟楼处添建方便游客参观出入的北门作为主要进出通道。

北京市:鼓楼

  我们进入鼓楼东侧券洞门向二楼攀登,狭窄陡峭的楼梯令人望而生畏,当我一步三喘气的登上69级石梯梯顶,我存世近70年的双腿在微微颤动。

北京市:鼓楼

我拖着登楼梯颤抖的双腿,进入二楼鼓大殿。几位身着古装的小伙子正在为游客、仿照古代进行击鼓表演。随着节奏快慢交替的鼓点声,把我带入了遥远的古代。"暮鼓晨钟"发布着标准的"北京时间",文武百官、平民百姓生息劳作均以此为准。钟鼓之声引发的不仅是历史的记忆、声音的回响,还有今人和古人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北京市:鼓楼

元代、明代钟鼓楼的报时方法现无考证。清初报时方法为报五更(更:中国古代夜间计时单位)。定更(一更)和亮更(五更)皆先击鼓后撞钟,钟、鼓均敲108声,二更至四更则只撞钟不击鼓。乾隆后改为只在夜间报两次更,定更和亮更。每晚定更后,司鼓校尉以"对灯"为号,钟声响城门关,交通断,叫"净街"。这时,皇宫乃至京城大小街道的更夫,手拿铜锣、梆子和护身用的器具开始值夜,以报时和守卫都城的安全。

北京市:鼓楼

 大殿内正在使用的25面大更鼓其中24面是根据史料仿制的,剩余1面是历史遗留的主鼓。鼓为整张牛皮蒙制,曾参与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开幕式表演,鼓长2.25米,直径1.34米,鼓座为木制,油漆,上雕云纹,座高1.8米、宽1.9米、厚2米。鼓楼内还保存有一块麒麟碑,为民国时从麒麟碑胡同移至鼓楼,相传系明嘉靖朝武将仇鸾府前的照壁。

北京市:鼓楼

 鼓楼布置有以计时仪器和时间为主题的展览,展览共1260平方米,展线长度约600米。鼓楼一层数字沉浸展660平方米,时间建筑”“中国时间”“发现中轴线6个主题展厅和中心券洞沉浸展厅沿线分布,共展出10件藏品、48件辅助展品和装置、12个交互体验展项以及6部数字影片。

北京市:鼓楼

上面照片是古代铜刻漏计时器的仿制品。鼓楼上曾设铜刻漏计时,现已无存。史书记载:鼓楼旧名齐政楼。上置铜刻漏,置极精妙,故老相传,以为先宋故物。其制为铜刻漏壶四,上曰天池,次日平水,又次曰万分,下曰收水。中安饶神,设机械,时至,则每刻击饶者八。依据相关史料,钟鼓楼文物保管所与苏州古代天文计时仪器研究所成功研究仿制了铜刻漏。该研究仿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北京市:鼓楼

  上面照片是古代“计时器”、自左至右为:香篆、盘香、油灯计时器。香篆:中国古代一种特制的用于计时的香,因香体形状如篆字,称之为"香篆"。香体上有刻度,燃烧至相应刻线,就可以知道对应的时刻。盘香:中国古代计时用香,螺旋形状,香体上有刻线标识,燃烧至相应刻线,就可以知道对应时刻。油灯计时器:中国古代一种根据油灯燃烧多少来计时的器具。

北京市:鼓楼

  碑漏,我国古代计时器之一,现已失传。此碑漏系依据文献记载仿制,高2.2米,宽1.4米,设若干个金属球,每个金属球沿碑漏内铜管下行至击饶用时为24秒,36个金属球需用14.4分钟(一古刻)。依此类推,3600个金属球滚动完毕正好为24小时。

北京市:鼓楼

  日晷为中国古代计时仪器,通过日影移动计时。我们仿制的日晷、形制为赤道式日晷,晷面与地平线夹角为使用地纬度的余角。

北京市:鼓楼

鼓楼二层中国古代计时仪器展约600平方米,展品包括报时更鼓、铜刻漏、碑漏、日晷等古代计时仪器。在北京时间展厅,钟鼓楼作为古代司时中心的功能地位显现。悬浮空中的报时更鼓永乐大钟前,虚拟击鼓撞钟可以读懂暮鼓晨钟,鼓为号令,钟为传声的内在联系。中国时间展厅展示了传统计时方法,通过触摸屏可以了解日晷、铜刻漏、碑漏的计时原理和精巧构造,读懂箭尺、十二时辰和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的智慧。发现中轴线则直观而整体地展示了中轴线各遗产点位的位置分布。

北京市:鼓楼

这是鼓楼二层现存唯一 一面主鼓原件,为古代报时器具。鼓楼原有更鼓25面,1面主鼓、24面群鼓(因中国农历二十四节令而设置)现仅残存主鼓1面。鼓面直径1.4米,鼓高2.22米,系整张牛皮蒙制。

北京市:鼓楼

鼓楼二层外面还有观景台,站在鼓楼的南侧、沿着北京市中轴线极目远望,景山公园山顶上的“万春亭”尽收眼底。

北京市:鼓楼

  移目向西南方向看,北海公园、琼华岛上的白塔清清楚楚。永安寺白塔,又称北海白塔,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1号北海公园永安寺内,始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是一座藏式喇嘛塔。

北京市:鼓楼

这是位于鼓楼东侧的“鼓楼园”,类似于古街、小吃街的存在。如果您在钟鼓楼玩累了,正好遇上饭点,可以到这里一站式解决。元朝时期,钟鼓楼区域分布着缎子市、皮货市、帽子市、鹅鸭市、珠子市、沙刺市(卖金、银、珍珠宝贝)、柴炭市、铁器市、米市、面市及出售便宜货的穷汉市。钟鼓楼之间的胡同分布着民营手工业作坊。明清,鼓楼前大街,烟袋斜街出现了酒楼、饭庄、茶馆、日用百货、布匹丝绸、食品烟酒、油盐店、珠宝店、钱庄古玩铺等等。

北京市:鼓楼

元大德元年(1297年),第一次重建鼓楼、钟楼,不久后再次毁于火灾。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第二次重建鼓楼、钟楼,后又被火烧毁。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重修鼓楼。清乾隆十年(1745年),重修钟楼。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鼓楼被毁。清嘉庆五年(1800年),鼓楼进行修葺。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鼓楼再次修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鼓楼、钟楼上的文物遭到严重破坏,建筑幸免于毁。

北京市:鼓楼

民国年间,钟楼对外开放,并在楼内设电影院。民国十三年(1924年),京兆尹薛笃弼将鼓楼改为明耻楼,并辟为京兆普通图书馆。民国十四年(1925年),鼓楼改称齐政楼,后又改称京兆通俗教育馆、第一民众教育馆等。1949年后,鼓楼改为东城区文化馆使用,钟楼改为东城区教育局、北京市防空指挥部等单位使用。1984年,钟楼进行修葺。1986年,钟楼再次进行修葺。1987年,鼓楼对外开放。1989年,钟楼对外开放。

北京市:鼓楼

 钟鼓楼开放时间:09:30—17:30(钟鼓楼联票16:30停止售票;钟楼、鼓楼单票17:00停止售票;线上16:30停止售票;17:20停止检票)鼓楼一层展厅开放时间:09:30—17:30(鼓楼一层展厅每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我在钟鼓楼走马观花转了一圈,只是了解一个大概其,要想详细了解钟鼓楼的文化底蕴,你还得劳其筋骨、费其银子,亲力亲为到现场慢游细访方为上策!

谢谢关注!

请关注:http://blog.sina.com.cn更多精彩游记   

             登崂望东海

           20250528日星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北京市:钟楼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