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彰德府城隍庙
标签:
旅游 |
分类: 假日游中国 |
彰德府城隍庙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安阳老城内鼓楼东街6号。东距安阳市中心3.7公里,北距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21公里,东距林州市中心55公里,北距邯郸市中心71公里,南距鹤壁市中心56公里,东距内黄县中心64公里。
彰德府城隍庙的入口处,一座别致的牌坊静静伫立。这座牌坊不仅是庙宇的门户,更是彰显其独特气质的标志性建筑。其设计精巧,雕刻细腻,每一处都透露着古朴典雅的气息。
据《彰德府志》载:彰德府城隍庙始建于北周大象二年,历经明、清等朝代多次修葺,1933年被毁,1982年安阳市政府拨专款历时7年恢复原貌。现彰德府城隍庙坐北朝南,占地1万平方米,为五进院落,殿堂造型及大部分建筑构件多属明初,对研究我国城隍文化和礼制建筑造型演变具有较高的科学和历史研究价值。保护措施播报编辑2013年3月5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封建社会中,地方官吏在上任后,除了建设府衙、县衙、察院等官方建筑外,还需遵循王朝规定,以礼制标准兴建五大庙宇,包括城隍庙、孔子庙、关公庙、火神庙和财神庙。这些庙宇供奉的都是备受尊崇的神祇,供民众敬拜,随意出入。
城隍庙的历史可追溯至《易经》时代,甚至在唐朝时期,城隍神祠已遍布各地。众多文人墨客,如张九龄、杜牧、许远、韩愈和李商隐等,都曾为城隍神祠撰写过祭文。那时,祭拜城隍爷的主要目的是祈求降雨以拯救苍生。随着宋代城隍庙的广泛建立,城隍神的地位逐渐提升。明太祖朱元璋更是封京师的城隍爷为帝,彰显其尊贵地位。至清代,满族人学习汉族文化,同样在各地兴建城隍庙,以示尊崇。
城隍,这一古老的神祇,其历史可追溯至周朝。在那时,除夕祭祀中便会有水(隍)庸(城)的神祇,它们守护着城池,为人们带来安宁。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社会经济和商业贸易的繁荣,城市逐渐兴起并靠近水边,水与城的关系愈发紧密。于是,水神和庸神便合二为一,共同守护着城市的安宁,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城隍神。在封建社会中,城隍被视为冥界中的基层神司,其人选多由那些对地方民众有过重大贡献的名臣英雄担任。 彰德府城隍庙的壁画虽然生动,但关于安阳城隍爷的详细记载却寥寥无几。仅存的明洪武二年的碑文上写着:“惟彰德府城隍聪明正直、圣不可罔”,然而这简短的描述并未揭示他的出身背景和具体事迹,令人不禁感到遗憾。
彰德府城隍庙,这座道教庙宇的建造年代已无从考证,但在明洪武年间,它经历了一次重要的重修。清代《彰德府志》中记载:“城隍庙坐落于府治东北,明洪武二年(1369年)得以兴建,而在景泰五年(1454年),知府王锐又对其进行了重修。”如今,在府城隍庙正中东侧,我们还能见到两块残缺的石刻。上面刻着:“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彰显德府城隍之聪明正直,临御之初便与天下共创新局。
然而,在民国十七年(1928年),由于冯玉祥在河南推行“废庙兴学”和“废庙兴市”的政策,彰德府城隍庙一带被改建为中山市场,城隍出巡的传统仪式也随之消失。到了1933年,城隍大殿更是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戏楼、牌楼和八字墙被改建为店铺,开辟为市场。至此,安阳最大的道教古建筑群逐渐走向了没落。
彰德府城隍庙的建筑格局;经过1982年至1989年的七年恢复原貌工程,安阳市政府投入专款,使得彰德府城隍庙焕发新生。如今,庙内现存的大殿建筑群源自明初,其中三殿、五殿以及七县城隍庙均采用了落架大修的方式,严格遵循古制。而二殿、四殿和牌坊等建筑则为重建之作,巧妙融入了传统元素。整座城隍庙的规划布局得以完整保留,建筑造型更是丰富多彩,彰显了古代匠人的卓越智慧。2013年5月,彰德府城隍庙更被光荣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见证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建筑艺术价值。
彰德府城隍庙,亦被称作威灵公庙。其面向南方,整体呈长方形,南北纵深120米,东西宽度50米,占地大约6000平方米。据老安阳人的记忆,该庙的布局精心,由四进院落和五座大殿组成,每一座大殿都配以左右对称的廊房和配房。沿着庙宇的中轴线,依次矗立着木牌楼、山门、琉璃照壁、泮池拱桥、前殿、拜殿、城隍大殿、寝殿以及后殿,五座大殿之间九门相连,相映成趣。这些建筑不仅类型多样,包括悬山式、歇山式、硬山式,而且单檐与重檐结构交织,造型既庄重威严又古朴大方。此外,雕刻与彩绘的内容丰富,图案精致细腻,无不展现出高超的建筑艺术。
彰德府城隍庙的山门,这座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的古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着每一位来访者。面阔三间,宽达3米,进深三间,深8米,采用重檐歇山式的巧妙设计,整体布局呈现长方形,柱网则以对称的方式布置。下层檐部装饰着精美的三彩单昂斗栱,其中明间布置四攒,两次间各设二攒,斗栱之间还巧妙地加入了栱垫板。而上层檐部则施以七踩三昂斗栱,别致而无正心檩设计,正心枋直接与椽子相连,转角处还巧妙地设置了擒檐。最后,整座山门以绿琉璃瓦覆盖屋顶,更显得古朴而庄重。 彰德府城隍庙不仅以山门吸引游客,其三孔桥、泮池以及前殿的布局也同样令人叹为观止。这座古建筑群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更在每一个细节中都透露着匠心独运的设计。游客们在这里可以深刻感受到古代建筑的艺术魅力,以及古人对于建筑美学的独特理解。
彰德府城隍庙的前殿,是游客们不可错过的又一亮点。前殿位于院落的前半部,以三孔桥为界,桥两侧是碧波荡漾的泮池。民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自从修建了泮池之后,安阳的学子们考中科举的数量显著增加。而前殿本身,更是彰显了古代建筑的匠心独运。它面阔三间,歇山重檐九脊,绿色琉璃瓦屋顶,尽显古朴典雅之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前殿的斗拱设计采用了独特的沟槽昂结构,这种设计在豫北地区仅此一见,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堪称彰德府城隍庙建筑结构中的一大特色。穿过前殿,戏楼与两旁的庙院便映入眼帘,这里的故事与历史,等待着每一位游客来细细品味。
彰德府城隍庙的拜殿,位于二进庭院的正中位置,同样展现出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它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悬山式的绿琉璃瓦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拜殿内,东侧设有赏善司,西侧则置有罚恶司,寓意着城隍庙的公正与威严。这座拜殿,不仅是游客们感受古代建筑之美的场所,更是了解城隍文化、感受历史韵味的重要空间。
彰德府城隍庙的大殿,作为整个庙宇的核心建筑,显得分外庄重与神圣。它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采用重檐歇山顶的设计,彰显出古代建筑的雄伟与壮观。屋顶覆盖着黄色的琉璃瓦,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更显得金碧辉煌。大殿内,供奉着城隍神像,两旁还有众多配祀神祇,共同守护着这座城隍庙的安宁与祥和。这里不仅是信徒们朝拜城隍神的地方,更是游客们领略古代建筑艺术、感受历史文化底蕴的绝佳之地。
步入彰德府城隍庙,大殿的背面别有一番景致。这里,古老的建筑风格与深沉的历史气息交织,让人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古代的神庙之中。大殿背面的每一块砖石,都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引人深思。
庙院两侧的厢房 进入彰德府城隍庙的第三层院,便会看到东西两侧各有一排厢房,共计19间,它们都建在三级高台之上,前方设有回廊,顶部覆盖着青布瓦。在院落的北方正中心,矗立着城隍大殿,它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屋顶覆盖着湖蓝色的琉璃瓦,下方巧妙地运用了二昂五踩的斗拱结构,殿内则由八根抹角方石柱承托着梁架。在大殿的中央,神台上敬奉着城隍爷威灵公的神像,其两侧则塑有两尊判官的泥像。而主体院的东、西厢房内,则分别供奉着十殿阎君的塑像。
四进庭院是寝殿,也被称为城隍奶奶殿,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显得庄重而肃穆。院内还矗立着其他三座建筑,共计九间,与寝殿共同构成了一幅宏伟的建筑群。走进殿内,可以看到一件件精致的祭祀器具和厨具,它们静静地陈列着,仿佛在诉说着城隍祭祀的古老文化。这些器具不仅体现了人们对城隍神的敬畏,更展示了城隍祭祀的独特魅力。
彰德府城隍庙,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不仅管辖着河北省的三县城隍,更见证了清朝乾隆时期临漳、涉县、武安(现武安市)、安阳、内黄、汤阴、林县(现林州市)等七县隶属彰德府的辉煌。如今,这七县驻府城隍庙的办事处依然设在彰德府城隍庙内,彰显着其深厚的历史底蕴。而位于前院西厢南的七县城隍殿,更是这座庙宇中的一大亮点。殿内塑有神像,庄重而肃穆,供奉着彰德府所属七县的县城隍,让人感受到一种古老的威严与敬意。这座清代硬山式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平面布局呈长方形,檐柱、金柱上施覆盆式柱础,前檐装饰着十字交麻叶式斗栱,两山设有山花,灰筒板覆顶,显得古朴而庄重。1987年的修缮更是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七县城隍殿之南,敬香院静候香客。每月的初一与十五,城隍庙门前总是热闹非凡,虔诚的香客络绎不绝,在此焚香祈福。而每年的四月十五,更是盛况空前,城内外的善男信女们纷纷前来烧香磕头,祈求城隍老爷的庇佑,以期四季平安、五谷丰登,消灾免祸,喜迎福祉。此外,还有一项别具特色的活动——彰德府城隍出巡,更是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彰德府城隍出巡:彰德府城隍威灵公在每年的清明节、农历七月十五以及十月初一都会进行出巡。据清嘉庆年间的《安阳县志》记载,当时法律规定,这三日里必须在城北设立祭坛,地方官员需带领香烛、猪羊、米酒等物品前来叩拜上香,直至城隍归庙。
老安阳人回忆,1928年之前,彰德府城隍出巡的日子里,庙宇内外都装饰一新。上午时分,安阳县城隍感应侯为轿前先导,随后是八对彩旗、八对牌,以及大小红伞、万人伞、芭蕉扇等仪仗,还有一对大锣鸣锣开道。满套銮驾和八对大宫灯在轿前引领,檀香炉冒出的香烟环绕着轿中的府城隍木偶像。轿后则是城里关外的七十二行迎送出巡的鼓乐队伍。沿途人潮涌动,鼓乐声声震天。府城隍巡视至北关大生堂寺院后,便结束了当日的出巡。
到了晚上,城隍起驾回宫。所有旗牌伞扇及各项仪杖上都点燃了灯笼,迎接回宫的七十二行鼓乐队也同样点燃了灯笼。在悠扬的乐器声中,成千上万的百姓得以瞻仰威灵公木偶的容颜。回宫途中,民众纷纷让路,街道为之堵塞。这一城隍出巡的传统活动,一直持续到1928年彰德府城隍庙改为中山市场后才得以终止。
城隍出巡盛况 农历七月十五,安阳彰德府的城隍威灵公将盛装出巡。巡游队伍将抬着精美的“城隍爷像”,从府城隍庙出发,穿越古街巷陌,最终抵达北关广场。沿途大锣开道,锣鼓喧天,队伍绵延不绝,气势恢宏。这一传统习俗,不仅展示了人们对城隍神的敬畏与崇拜,更彰显了安阳深厚的文化底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