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
标签:
旅游 |
分类: 假日游中国 |
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安丰乡西高穴村。南距安阳市中心27公里,北距邯郸市峰峰矿区中心28公里,西距红旗渠风景区55公里。
我们是下午2:00左右驱车抵达高陵遗址博物馆,上面照片北侧是宽阔的停车场,停车场设施齐全,功能先进、点点滴滴显示着投资方的超前意识。
这座设计奇特造型新颖、又隐隐约约带着三国时期气息的建筑,是高陵遗址博物馆景区的游客中心、售票厅,位于停车场的西侧。
这是博物馆的入口(检票口),座西面东,位于游客中心的西南侧。2023年4月27日,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举行开馆仪式;4月29日,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对外开放,现场完整准确背诵曹操诗歌者可免票。 2024年12月,被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这是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的正面照片,座西面东。博物馆突出三国时期黑红为贵的主色调,外观借鉴汉代建筑深出檐的特点,创造出雄浑大气的建筑形象。
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宣传教育等为一体的遗址类专题博物馆。博物馆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保护展示主体工程和环境控制项目配套设施。其中,保护展示主体工程包括遗址展示厅、博物馆展示区、能源中心等。
这是地面展示区域,古时的“神道”位置。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是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建安文学的推动者。
这是位于博物馆南侧一层、大片的未开发区域,可能当前不具备发掘条件。安阳曹操高陵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占地490亩、总投资10.2亿元,主要建设内容有保护展示主体工程(包括遗址博物馆、遗址展厅、能源中心)及环境控制项目配套等设施建设。
这是位于未开发区域西侧的已发掘部分,凸起部分是曹操高陵的围壕,垣墙外的壕沟,是陵园的防御性设施。高陵围壕与垣墙平行设置,相距3-4米,宽2.8-2.9米,深1.8-2.2米。
这是位于围壕西侧、曹操高陵南侧亦发现一组建筑遗存,应由四座建筑组成。整体东西长约51米,南北最宽处9米。基址上无建筑废弃物堆积、柱洞内无柱础石和柱子遗存,应与黄初三年曹丕下诏"高陵上建筑皆毁坏,以从先帝俭德之志"的行动有关。
这是曹操高陵的墓道,墓道不仅是安葬时运送棺椁、随葬品和送葬人员上下的通道,也是修筑墓室时工匠上下的通道以及开挖墓扩时向外运土、修筑墓室时向内运送砖石材料的通道。墓道的大小也是墓主人身份高低的标志。
这是位于博物馆西北侧的、通往地下陵寝的通道。安阳曹操高陵是曹操的陵寝,2009年12月得到考古确认,2010年入选“中国2009年度考古十大发现”和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六大考古发现”。
沿着陵寝通道继续下行,就是通往地下陵寝的通道,如今通道已经不是送葬人员上下的通道,而是方便游客参观陵寝的进出台阶。
这是通往陵寝的墓道。1998年4月,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村民徐玉超起土时发现一块墓志。墓志记载了魏武帝陵与鲁潜墓的相对位置。之后,文物部门征集到刻有"魏武王"铭文的石牌、石枕及东汉建筑构件等文物,据了解均出自西高穴村附近。以上线索表明,西高穴村附近存在一座东汉大墓,可能与"魏武王""魏武帝"有关。
墓葬坐西向东,整个墓扩平面为"甲"字形,占地面积约00平方米,由墓室和墓道两大部分组成。墓室平面为前宽后窄的梯形,墓道位于墓室东部中间部位。
地下一层有设施齐全装饰豪华的大型展厅,这里以声光电、图片、出土文物等等,系统、全面的展示了曹操的生平事迹。
高陵是文献中记载的曹操归葬之处。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曹操颁布《终令》,明令在邺城之西、西门豹祠西原上的瘠薄之地建造陵墓。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于洛阳;二月,归葬高陵。黄初三年(222年),曹丕根据曹操遗愿,颁布《毁高陵祭殿诏》,拆除陵墓地面建筑,高陵逐渐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2009年1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抢救性发掘的西高穴村汉魏大墓,被确认为曹操高陵。历经1789年后,尘埃散去,高陵重现。
2008年12月12日,为了抢救性保护被盗的西高穴东汉大墓,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安阳县文化局联合对其进行发掘。历经一年研究所和安阳县文化局联合对其进行发掘。历经一年多时间,墓葬结构逐步显现,大量文物陆续出土,墓主人身份逐渐清晰。在此后的发掘过程中,又基本厘清了陵园布局。曹操高陵,终于展现在世人面前。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东汉末年,朝廷昏庸无道,社会动荡;外戚宦官专权,政治黑暗;世家大族垄断仕途,阶层固化;诸侯割据争雄,土地兼并严重;加之天灾频仍,民不聊生。公元184年,爆发了席卷全国的黄巾大起义。东汉王朝为平息黄巾起义,令各州郡自行募兵,致使各地拥兵自重。公元189年至192年,董卓把持朝政,施行更加残暴的统治,各地军阀以讨伐董卓的名义开始了大规模兼并战争。连年动乱下,中原大地出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悲惨景象,东汉王朝岌岌可危。
曹操(155-220年),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曹魏政权的实际建立者,西晋王朝天下一统的奠基者。曹操终其一生,以儒家治国思想为理念,以统一天下为目标,于汉末乱世之中,扶持风雨飘摇的东汉帝国,戡乱安民,恢复了中国核心区域的社会秩序。
曹操,深谙人心,善用奇谋,三十多年南征北伐,内诛群雄,外定边患,形成了北方一统的军事格局。曹操文韬武略,于离乱颠沛间,鞍马著文、横塑赋诗,开一代慷慨峻雄之文风,并使四海文士云集邺下,促成了建安文学的彬彬之盛,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具有直接影响。曹操,"非常之人,超世之杰",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卓然而立,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节俭生活:东汉末年,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经济凋敝,民不聊生。曹操怀抱救国之志,生活中不尚华丽,厉行俭约。在饮食上,曹操"食不过一肉";在穿着上,"吾衣被皆十岁"。在曹操的引领下,其重臣名将多持"清忠俭约之节","布衣蔬食,不治产业,家无余财",形成了建安、黄初年间的"节俭之世"。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后宫衣不锦绣,侍御履不二采,帷账屏风,坏则补纳,茵莓取温,无有缘饰。-﹣南朝·宋裴松之引《魏书》注《三国志》夫上之化下,犹风之靡草。朴素之教兴于本朝,则弥侈之心自消于下矣。-﹣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夏侯尚传》。
孤不好鲜饰严具,所用杂新皮韦笥,以黄韦缘中。遇乱世无韦笥,乃更作方竹严具,以皂韦衣之,粗布作里,此孤之平常所用者也。内中妇曾置严具,于时为之推坏。今方竹严具缘漆甚华好。吾衣被皆十岁也,岁岁解浣补纳之耳。吏民多制文绣之服,履丝不得过绛紫金黄丝织履。前于江陵得杂彩丝履,以与家,约当著尽此履,不得效作也。--曹操《内戒令》
曹操在长期的统一战争实践当中,形成了"用干戚以济世"的战争观,认为"恃武者灭,恃文者亡"。他反对穷兵黩武,认为正义的战争是济世所需,战争的肯定和限制在于是否有正义性,主张"兵以义动"。汉末,曹操率先举义旗伐董卓,对袁绍等人另立朝廷、分裂国家的行为深恶痛绝,并终其一生维护着东汉王朝的统治和国家统一。
邺城之战:袁绍死后,其子袁尚、袁谭为争夺继位内讧。建安九年(204年),曹操乘机发兵河北,进攻邺城。五月,曹操派人在城外开凿壕沟。开始,曹军故意把壕沟挖得很浅以麻痹敌人。之后,乘夜疏浚,一夜之间挖成深二丈、宽二丈的深壕,"决漳水灌城",完全断绝了邺城内外的联系。曹操采用围城打援的策略,击溃回救邺城的袁尚,瓦解邺城守军军心,最终取得邺城之战的胜利。
以间离之:曹操在《孙子注·计篇》中指出,面对当前团结的敌人,要"以间离之"。曹操善于利用敌人之间的矛盾,通过离间的手段,达到分化敌人的目的。如离间吕布、袁术,待其两伤后各个击破;利用袁尚、袁谭的内讧,先助袁谭击袁尚,然后再将袁氏兄弟一网打尽;用计使马超生疑韩遂,分化马、韩联军等离间之计,都取得了成功。
潼关之战:建安十六年(211年)三月,马超联合关中和河东军阀,推举韩遂为都督,聚十万人马起兵反曹,东进华阴,屯聚于潼关。57岁的曹操率兵西征,通过潼关之战,一举歼灭了关中十余部军阀势力。潼关之战是曹操军事生涯中示弱骄敌、巧施离间、出其不意、智破强敌的精彩战例。
诱而取之:《孙子.势篇》中说:"子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曹操对此做出了"以利诱敌、以利动敌"的理解,认为"以利诱敌,敌远离其垒,而以便势击其空虚孤特也。"曹操常用诱敌、饵敌之计,而且每每取得成功。
延津之战: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前期,曹操解白马之围后,迁徙白马的百姓沿黄河向西撤退。袁绍派大将文丑与刘备率兵追击至延津南。曹操当时驻营白马山南阪之下,骑兵不足六百。追兵将至,曹操令士卒解鞍放马,沿途丢弃辎重,以诱敌深入。袁军中计,曹操率骑兵突袭,大破袁军。
计破黑山军:初平二年(191年),曹操因击败活动在东郡(治所今河南濮阳)的黑山军,被表荐为东郡太守。次年,黑山军于毒、哇固等乘曹操屯军顿丘(今河南清丰西南)之际、进攻东郡治所东武阳。曹操"攻敌所必救",引兵西进攻打于毒的大营。于毒等被迫还兵自救,东武阳之围迎刃而解,曹操又用伏击战大败敌军。
曹操戎马征战三十年,昼讲武策,夜思经传,深得兵法之要,且"自做兵书十万言"。其用兵善于临敌制宜,主张"因敌而制胜"。曹操的《孙子注》是现存最早的《孙子》注本,既包含了对孙武军事思想的阐释,又有根据自身军事实践对原文的丰富和发展,对孙子军事思想的保存和传播做出了历史贡献。
魏武帝:曹操(155-220年)。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去世,谥日"武王"。同年十月,汉献帝禅位于曹丕,魏朝建立,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即"魏武帝"。安阳曹操高陵的发现与发掘,为汉魏考古学研究树立了准确的年代标尺,为研究汉魏帝王陵寝制度和汉魏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建筑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建筑体量对高陵环境风貌的影响;建筑以三国时期黑红为贵的主色调,外观借鉴汉代建筑深出檐的特点,创造出雄浑大气的建筑形象。为最大限度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建于遗址之上的钢结构保护棚横向跨度120米,纵向跨度140米,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了巨型桁架钢结构平移技术,做到了与文物本体的“零”接触,达到世界领先水平。2020年该项目荣获中国建筑钢结构金奖。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园区由遗址展示区、博物馆展示区及陪葬墓展示区组成。其中,遗址展示区建筑面积18488m2,由神道遗址、陵前建筑遗址、围壕遗址、垣墙遗址、南侧建筑遗址、曹操墓及7号陪葬墓组成;博物馆展示区建筑面积12724m2,1:1复原的模拟墓室和大量文物在此进行了集中展示;陪葬墓展示区则以地面植被标注的形式展示了4座陪葬墓。
到这里高陵遗址博物馆已经基本上游览完了,我们从博物馆的南侧道路,一边欣赏周围风光、一边朝着东大门走去。我在博物馆走马观花转了一圈,只是了解一个大概其,要想详细了解高陵遗址博物馆的文化底蕴,你还得劳其筋骨、费其银子,亲力亲为到现场慢游细访方为上策!
1954年,伟人在北戴河对身边工作人员讲话:“曹操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那时黄河流域是中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些难道不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
谢谢关注!
请关注:http://blog.sina.com.cn更多精彩游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