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2025-02-25 23:11:44)
标签:

旅游

分类: 假日游中国

广平府署位于广府古城内、古城南北中轴线府前街北,北侧是府后街、南侧与府前街相对、东侧是东营街、西侧是西宫街。是广府古城内最大的复古建筑群。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从十字街路口,沿着府前街一路北行,迎面就是府前广场的三门四柱石牌坊,中门上方石横梁主浮雕是“鲤鱼童子”,门楣上方石横扁凹刻“三辅襟喉”四个大字。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这是广平府署的俯视图,南端的石牌坊没有拍上。从高空俯瞰,府署广阔面积尽在眼底,府署内建筑鳞次栉比,草木遍植,还有池水点缀,想想当时的官员坐拥百数房间,既无居住压力又无通勤烦恼,也当真让人羡慕。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我去的时候府前广场东西两侧设置了数组花灯,两位从大宋朝穿越而来的漂亮小姐姐,正在拍照留念。广平府署位于广府古城南北中轴线上,最早建于唐朝,后毁于兵火,明洪武八年重建。走进府署内,着实会被其面积吓到,放在现代,一个市政府如果敢圈这么大一块儿地,是一定会被网友顶上热搜的。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府前广场复古建筑是广平府署的仪门,一对高大嬉皮笑脸的石狮子分立仪门东西两侧,用审视的目光看着进出府署的芸芸众生。仪门是府署的正门,面朝正南,府县无论大小只能是三开间,每间安两扇黑漆框门,俗称六扇门,六扇门象征公正和威严,同时也显示贵重,所以古代有衙门六扇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的说法。仪门前置一对石狮,起彰显权贵、镇院辟邪的作用。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仪门内两侧按左文右武,文为上、武为下的传统依次排列府署的办事机构六科。广平府署是历史上著名的畿南三府之一,正对南大街,建筑规制较高。府署是在唐初夏王窦建德所建万春官的原址上而建,据明嘉靖《广平府志》记载,府署原建年月不详,仅述元末毁于兵火。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穿过仪门,来到广平府署的一进庭院,庭院南侧又有一栋石坊,中门门楣上方镶嵌横扁,横扁上凸刻“公生明”三个大字,也就是公生明圣谕戒坊。戒石坊南面上书战国末期赵国著名思想家荀子提出的"公生明"三个大字,意为"公平公正方能明察秋毫"公生明出自一段为官的箴言,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戒石坊北面上书北宋著名书法家黄庭坚书写的"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字的官箴,官箴出自后蜀皇帝孟昶的《令箴》,意思是对为官者有所做戒。明洪武八年(1375年),知府史昭重建。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明崇祯九年(1636年),知府蒋以中、程世昌均重修。清朝以来,曾有十五任知府修葺或增添其它建筑。民国十七年(1928年),县长许之洲再次修建。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我站在公生明戒坊下面回头看仪门北侧,三开间的仪门东侧设置一面大鼓,古时候如果你有冤情,到府署告状,请府大老爷为民做主,经门官允许,可以在这里击鼓申冤。我也想试一下,看能否鼓响后,府大老爷升堂问案,可是找了半天没有鼓锤,只好作罢。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一进庭院西侧的配殿是府署“西三科”,西面自北向南依次是兵科、刑科、工科,与朝廷六部相对应。西三科中门门柱上悬挂一副对联,上联: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下联: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仔细琢磨颇有现实意义。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西三科大厅内以图片、实物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历史上广平府署三个部门的运行情况。广平府,明清时期府级行政区,治所在今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广府镇,明代下辖九县,永年县(今永年区)、曲周县、肥乡县(今肥乡区)、鸡泽县、邯郸县(已撤销)、成安县、广平县、威县、清河县;清雍正年间因滏水上游争水之故,将原属于河南彰德府的磁州划到广平府,自此至清末广平府辖九县一州。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刑科展厅内展出了许多古代刑具,你看石台上的“加棍”。犯人的十指插入加棍之间,两名刑讯人员用力拉加棍两侧的绳子,十指连心其罪难熬啊。古代刑具展厅不仅有生动的图片文字介绍,还配以实物,即便作为游客观看也能感受到强烈的震慑力,被这些刑具拷打的囚犯所受之苦肯定是普通人难以承受的。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你看这一组图片显示明清时期,重刑之下的凄惨情景。广平府明代辖九县,即永年、鸡泽、曲周、肥乡、广平、成安、威县、邯郸、清河。清代承前制,为直隶广平府,治所未变。雍正四年(1726年),为解决滏阳河建闸争水纠纷,将河南彰德府属磁州(今磁县)划归广平府,至此,广平府辖一州九县直至清末。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兵科展厅内展出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冷兵器,时代变迁兵器变革也一日千里。广平府署是历史上著名的"畿南八府"之一,明朝时就已闻名遐迩。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西三科大厅的西侧还有一个偏院,偏院内的南侧有一栋青砖灰瓦的西配房,房内正在进行的是“古代刑具展”,我进去转了一圈,感觉心中堵得慌。西三科大厅的北侧耳房内,也是古代刑具展厅,来这里走一圈,的确大开眼界。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一进庭院东侧的配殿是府署“东三科”,东面自北向南依次是吏科、户科、礼科。府署是在唐初夏王窦建德所建万春官的原址上而建,据明嘉靖《广平府志》记载,府署原建年月不详,仅述元末毁于兵火。明洪武八年(1375年),知府史昭重建。万历十五年、崇祯九年,知府蒋以中、程世昌均重修。清朝以来,曾有十五任知府修葺或增添其它建筑。民国十七年县长许之洲再次修建。复建后的广平府署建筑面积5600多平方米,有大小院落19个,房屋160余间。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东三科大门前两侧廊柱上悬挂一副对联,上联:尽力尽心未能十分尽职;下联:任劳任怨不能半点任功。我觉得此联适合现在的所有公职人员。广府古城坐落于河北省第三大洼淀永年洼中央,是中国北方唯一的旱地水城。史书最早记载于《春秋》,时称"曲梁",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进入东三科大厅,展厅内有一组泥塑,泥塑展示的是知府出巡的场景,我仿佛听闻到:锣一面,敲9下,意即"官吏军民人等齐闪开"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这个场景是李朝仪到秀洺书院讲学的场景,李朝仪是道光二十五年的进士,同治四年任广平知府在任期间,尤其喜爱培养人才,多次亲临书院给学生授课、点评在古代,学生向老师请教问题,要恭敬站立在老师身侧;如对讲授有所质疑,则要跪在老师面前提出疑问,以示尊敬。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东三科大厅配殿的东侧也有一个偏院,偏院南侧也有一栋青砖灰瓦的配房,房内正在进行的是“古代科举展厅”。中门两侧廊柱上悬挂一副对联,上联:倡礼兴学崇孔孟;下联:制章定典尚萧曹。廊柱上面横梁悬挂横扁,上书“古代科举展厅”六个大字。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创举,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华文明的产物。所谓科举就是通过公开考试,公平竞争,择优录取,来选拔官员的制度。它创立于隋唐,终结于清末,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实行了一千三百年之久。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科举制度造就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教的一体化,相对公开、平等、择优原则的推行,给政权和社会带来了活力。造就了大批栋梁之材,自下而上地提高了整个社会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影响所及,远播海外,对东亚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广平府署举办这个展览,试图通过对科举历史脉络的大致梳理,科举程序的形象描述,科举影响的客观再现,回顾昨天灿烂的一幕。科举制度促成了中国在古代的先进,也是中国在近代落后的原因之一,其中缘由,发人深思。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一进庭院的南侧是广平府署“正堂”,广平府署正堂为全府核心机构,是封建社会权威象征,是知府迎送圣旨,举行大型庆典,审理重大案件的场所。登上五级石台阶,上面是“月台”,月台后面就是正堂。廊厅中间两柱悬挂一副对联,上联:摈私循国法晨昏惕厉常如负岱在肩;下联:息讼察民情上下浚疏英要防川扵口。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正堂大厅北侧设置大型汉白玉彩绘,彩绘前面设置大型条几,红木条几后面是油光锃亮的太师椅。我看着太师椅,脑海中浮现知大老爷落座升堂、大量衙役分列两厢……其威严可见一斑。本来我想去座一下太师椅。体验一下做知府的感觉,可是正堂用木栅栏围的严严实实,体验想法只好做罢。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彩绘东西两侧堂柱上悬挂一副对联,上联:罔建道罔拂民真正公平心斯无作;下联:不容情不受贿招搖撞骖法所必严。彩绘上面悬挂横扁,上书“明镜高悬”四个金色大字。大堂也叫公堂,通常是府衙最核心的区域,用于知府处理重要政务和审理重大案件,有时也在大堂举行仪式迎接重要官员。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明清的府官大都从科举中提拔,采用流官的形式,一般三、五年的任期,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汇总各县赋税,现在叫GDP,这是升迁考核的主要指标;二要监督州县组织生产,抓物质文明;三要布置宣传教化,抓精神文明;四是维护地方治安,对基层州县的刑诉进行把关。事无巨细,配置的僚属按左文右武办公,东三科为吏、户、礼,西三科为兵、刑、工。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正堂大厅东西两厢陈列着知府出行的仪仗、十八抬大轿、马车、还有十八般兵器。广平府署坐落于广府古城南北中轴线北端,正对南大街,建筑规制较高。府署占地约5.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00多平方米,有大小院落19个,房屋160余间。建筑格局为中轴对称。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正堂东侧是广平府署“东湖”花园,V形水系的南端有一座四角红亭,名曰“庆功亭”。广平府署由照壁、大堂、二堂等官署和官宅组成,形成以文东武西中轴对称的建筑格局。同时,在东西部设有非遗、衙门、科举等展示厅,使广平府署内容更丰富。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我从正堂东侧的角门进入二进庭院,二进庭院北侧的二堂是“中和堂”。中和堂正门两次廊柱上有两副对联,我由于才疏学浅、联中有个别字无法辩认,所以在这里也不敢班门弄斧。二堂中和堂,这里是知府处理日常公务的地方,不偏不倚为中,和睦相处谓和,以中为度,以和为贵,为官取中和之道,这也是经典的儒家思想。二堂悬匾公明廉威,左右耳房悬挂勤补拙俭养廉,都和大堂前的公生明戒坊相对应。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我轻手轻脚进入堂中,中堂背景墙悬挂红木大屏,屏上凸刻金色大字:“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至理名言字字珠玑!背屏上方悬挂金色横扁,上书“公明廉威”四个金色大字。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中和堂是处理日常工作的场所。墙壁上所挂匾额无不显示出对当时官员的希冀和要求,只是在公明廉威的要求下,由于缺少有效地监督机制,明清时的贪官污吏仍多如牛毛,徇私枉法也屡见不鲜。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中和堂内墙壁上镶嵌一幅壁画,此画名曰“投水救城”。这幅画描述的是雍正年间广平知府李梅宾为救被水围困的百姓,舍命感动苍天,退水救城的故事。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中和堂的西侧是“大有库”,大有库的西侧是“莲花池”,就是广平府署的西花园。西花园内有一座六角红亭,名曰“自怡亭”。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穿过中和堂后面有一个小过院,北侧墙根处有一个木架,上面悬挂一个“云板”,云版也称"",是一块悬挂的铁板,二堂前挂着一块铁质的云板,用榔头敲击会发出清脆的声响,它用作衙门里的报时集众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官衙里公职人员的作息有严格规定:传头梆﹣﹣内宅门打点七下,意为为君难为臣不易,三班六房的衙役、幕僚都得到岗当班。二廊敲五下,意为臣事君以忠,书吏必须到位点卯。三廊敲三下﹣﹣内宅门机点三声,寓意清慎勤寅恭门、仪门、大门依次传声。表明知府大人要出内宅门,全体书吏、衙役肃立迎候,一天的工作开始了。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我从过院西侧的“宅门”进入三进庭院,三进庭院的三堂是“燕思堂”。二堂之后为三堂,由宅门相隔。三堂燕思堂是知府处理内务、会客读书的地方,这个区域已在宅门以内,知府可以便服迎客,屋内布置也少了威严。这里有客厅,有账房,还有戏台,明朝初期,府县长官不能随便出城,更不能出入戏院,有时会把戏班请入衙门,是知府及眷属最奢侈的娱乐项目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燕思堂的中堂墙根摆放一个高条几,条几上摆放几件青花瓷器和石版画。背景墙两侧红柱上悬挂一副对联,上联:人重官非官重人;下联:德胜才毋才胜德。背景红木大屏上方悬挂横扁,上书“俭养德”四个金色大字。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背景墙悬挂红木大屏,大屏上凹刻金色古文,由于我才疏学浅,看不懂古文,抄写下来请网友自赏。古文:“仁可遇也,义不可遇也。古者赏不爵禄。刑不刀锯。赏之爵禄。是赏之道行於爵禄之所加。而不行於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之刀锯。是刑之威施於刀锯之所及。而不施於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於仁。君子长者之道诗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於君子长者之首。摘自宋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三堂,又称"燕思堂",是知府平常休息、喝茶处理内务、会见宾客、接待上级官员以及处理隐私案件的场所,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中轴线上的三进庭院(三堂)的西侧偏院是西客厅,西客厅内正在进行广平府明清知府事迹展”。 广府,历史悠久,闻名遐迩,最早记载于《春秋》,距今已有2600多年历史。从北魏太和年间到清末民初的1400多年,广府城一直是郡、州、府、县所在地。它西依太行,地理位置特殊,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明.陆泰《记略》云:"广郡(广平府)北通燕涿,南达郑卫,东连齐鲁,西接秦晋,史称漳河间一都会。"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广平府是畿南三府(广平府、大名府、顺德府)之一,也是今河北省乃至全国一座重要的历史文化名镇。它设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清代承前制,为直隶广平府,止于民国二年(1913年),辖一州九县,即磁州、永年、邯郸、鸡泽、曲周、肥乡、广平、成安、威县、清河。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广平府作为府治达545年之久,先后有194任知府。我们从中选出24位知府事迹进行展示,他们清正廉明、勤政爱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均赋役、平刑狱,兴水利、重教育,受到百姓的称颂。离任后,人们为之立碑建祠,怀念不已。他们的事迹是源远流长的广府历史文化中的一脉清泉,清净明澈,他们身上体现的勤政、爱民、清廉、重教等优秀品质仍极富教育意义。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西客厅的北侧是广平府署“账房”。 明洪武元年(1368年),将元代广平路改为广平府,治永年县(今永年广府镇),这是称广平府之始。洪武九年(1376年)属北平布政使司。永乐元年(1403年)直隶京师北京。清代承前制,为直隶广平府,治所未变。初属顺广道,后改大名道,又改为顺广道。民国元年(1912年)9月,废县留府。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留县,属直隶大名道。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西客厅的西侧还有一个偏院,这里是广平府署幕僚室,室内正在进行“中国古代幕僚展”。古代將帥出徵,治無長處,以幕為府,故稱幕府,其佐治人員則統稱幕僚。師爺是對于作幕之人的一種俗稱。師爺雖是政府機構佐治人員,但一般并無官街。師爺由幕主私人聘請,與幕主實屬雇傭關系。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師爺有烏幕主出謀劃策,參與機要、起草文稿、處理案卷等特殊身份,幕主尊師爺烏幕友、幕賓、幕客等。府内衙役、僕從尊為"師爺"。師爺之名起自明,盛于清之民間。至清代,上自督撫,下自州縣,都聘請師爺佐理政府事務。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四合院形式的东四堂位于三堂的北侧,是知府和其家人居住场所,平时外人是不能随便出入的。这些生活区域还包含了后花园,占据了府署相当大的面积。东西四堂是知府内眷居住的地方,明清的流官制度规定,地方官不得在家乡五百里的范围内任职,这样就会有家眷随从。东堂四合院由正房、书房和子女房组成。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西四堂自然位于东四堂的西侧,也是一个四合院形式的复古建筑,西堂主要是妾室和下人居住。西四堂西侧还有一个西跨院,跨院北侧的正房正在举行“非遗展览”。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东四堂的北侧是“浮清阁”,浮清阁位于11级石台阶的高台上,也是广平府署中高的复古建筑。浮清阁门前雨亭亭柱上悬挂一副对联,上联:俯瞰京前千山万水进为社稷退为官;下联:总领南一州九县先忧社稷后忧民。亭内悬挂金色横扁,上书:“浮清阁”三个金色大字。浮清阁用作供奉神明祈祷平安。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我进入大殿,迎面供台之上,手持如意的“守印大仙”端坐于佛龛之中。两位童子有人捧金元宝、有人捧知府大印站立两侧。呵呵,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位守印大仙,不知道在玉皇大帝的天堂中位列何处仙班。大殿四周还有精美壁画,都是与知府巡视有关。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站在浮清阁的北侧,可以清晰的看到广府古城的北城门楼,城门楼下面是“三黄宫”。三黄宫供奉天皇、地皇、人皇,天皇是太昊伏羲氏,地皇是炎帝神农氏,人皇是皇帝轩辕氏。传说中伏羲画八卦而定四方,结网罟教民以渔猎;神农共五谷而兴农事,尝百草群药圃;轩辕造农具,定节气。三皇共同被尊奉为华夏人始祖。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神马庙位于广平府署的东北角,庙内手持金色令牌,剑楣到竖、三目炯炯有神的灵官马元帅端坐于供台之上,手持兵器膀大腰圆的侍卫站立两侧,殿内墙壁上绘有精美壁画。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神马庙院内西北角是广平府署的马棚,是广平府署养马的地方,一组等比例雕塑再现了明清时期养马情景。明清时期马就是达官显贵必备出行交通工具,相当于现在的公务车。东西两侧还配置花苑,供官人和眷属游园休闲。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大花厅位于神马庙的南侧、三进庭院的东侧,正堂内正在进行“衙门展”,展厅内以图片和文字展板的形式介绍了广平府署治下的众多名胜古迹、人文典故、风土人情,的确值得详细研究。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在地方行政管理上废分封行郡县,贵族封建被专制封建所取代,郡县官长采用流官的形式由皇帝任命。百代都行秦政治,秦汉以降的两千多年,地方行政虽有州县制、道路制的名称变动,但万变不离其宗。明朝在行省一级采用三司体系,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管行政、司法和军务,为加强监管,三司之上会派驻巡抚,代表皇帝行使权力。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清朝还设有联省总督,督抚藩臬等职官共同管理地方事务。明清省级以下采用府州县制,府是省辖的二级行政机构,下辖州县,州分为直隶州和府管州,直隶州和府平级,但官品稍低,府管州和县平级,但官品稍高。如果要作比喻,府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州相当于地级市代管的县级市,直隶州相当于省属的县级市,县的位置不变。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庞大的官僚体系必须有办公场所,这就是各级衙门,衙门和寺庙、桥梁一样,也是一种公共建筑,它兼具实用和礼制的功能,千百年的演变,衙门建筑形成坐北朝南、居中而治的规制,在布局上,具有中轴对称、左文右武、前堂后寝等特色。衙门建筑是一种政治文化,但和寺院、塔庙、祠堂、名居等古建筑相比,留存的衙门则少之又少。完整的省级衙门是保定的直隶总督府,南京的两江总督府、江宁布政使司署以煦园、瞻园的方式遗存,山东巡抚衙门在济南珍珠泉院还保留部分建筑。府级衙门比较完整的是淮安府衙、霍州府衙、南阳府衙、河间府衙、广平府衙;县级衙门保存较好的有平遥、黟县、榆次、内乡、叶县、临晋等处。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广平府署在历史上属畿南三府之一,故有三辅襟喉之称,它坐落于广府古城南北中轴线的北端,规制较高。明洪武元年(1368年)设立广平府,洪武八年府署在隋唐时期夏王窦建德万春宫的原址上建成,以后有多任知府主持修缮、扩建,明清时期的广平府一度管辖一州九县。民国初年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废府留县,广平府所在地划入永年县管辖范围,原来的广平府署先后成为县署和学校。上世纪五十年代,永年县县城迁至临洺关镇,老广平府称作城关,地位的滑落也使古建筑遭到破坏。本世纪初广府古城的旅游价值得到发掘,广平府署在原址上重建,只是这次没有了坐堂的知府大老爷。新建的府署有大小院落19个,房屋160多间,采用五进三路、中路对称的格局,整个建筑群规模宏大。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广平府署“

广平府署作为府治的时间长达545年,明清两代共有194任知府在此居住、办公。修复后的府署再现了古代衙门的建筑规制、布局和功能,是官衙文化的一次集中展示。广平府署到这里基本上介绍完了,由于篇幅太长,有些细处无法面面俱到,我在广平府署走马观花转了一圈,只是了解一个大概其,要想详细了解广平府署的文化底蕴,你还得劳其筋骨、费其银子,亲力亲为到现场慢游细访方为上策!

谢谢关注!

请关注:http://blog.sina.com.cn更多精彩游记   

            登崂望东海

          20250225日星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