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清泉寺

标签:
旅游 |
分类: 假日游中国 |
涉县清泉寺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涉县东南15里原曲村,东距邯郸市中心108公里,东北距北响堂山风景区53公里,西北距太行五指山风景区14公里,北距娲皇宫景区24公里,西北距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17公里,北距涉县中心18公里。
在清泉寺东南,有一建筑,下为石券,深均为三间。石券上刻有“宝访”二字,内书“林泉”。涉县清泉寺整个寺院建筑强调中轴线,布局紧凑,排列有序,是一组整体布局保存较完整的建筑群。
清泉寺并保留了早期建筑的某些特点,如平板枋、额枋呈断面“I”型;而梁架采用自然材又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从石岗村往清泉寺路旁的崖壁上,刻有“唐代叫化寺,梁、宋叫清碧寺,明清叫清泉寺”。可见唐代已有寺庙,现为明、清修建。
清泉寺内有书法碑刻,有汉代法道陵所书的”龙“字,康熙皇帝、慈禧太后的御笔真迹,王羲之、张天师的墨宝石刻。寺内的石刻文化尤为引人注目,那些雕刻精细的碑文、楹联,无不透露出古人的智慧与匠心。这些石刻作品不仅是艺术的展现,更是研究古代社会、文化、宗教的重要实物资料。它们静静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让每一位驻足观赏的游客都能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文化魅力。
清泉寺中保存历代碑刻18通,主要为明、清重修碑和历代名人书法手迹等。其中汇集了部分历代名人如王羲之、康熙、慈禧等人的书法手迹,在当地有“书法圣地”之称,对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据《涉县县志》记载:涉县清泉寺始建于汉代,唐代为静化寺,梁宋时为清碧寺,明清时期改为清泉寺,建筑历史悠久。
清泉寺历代有修葺、重建。自明永乐五年(1407年)在废墟上重建了前殿、后殿、天王殿、复建禅室方丈,大体形成规模,布局已成定形。后虽经清代、民国年间重修、扩建,清泉寺基本保留了原来的布局与规模,清泉寺寺名也从明清沿用至今。
在清泉寺后部在一个不起眼的小殿里,偶然了发现一尊千手观音塑像,我仔细数了几遍,竟然有11个佛头,游遍全国许多寺庙,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千手观音。
清晨步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太行五指山脚下有两座古寺像是融入自然风景中的老电影,一砖一瓦一柱一檐,都见证过历史的变迁。1982年,涉县清泉寺被公布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涉县清泉寺被核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谢谢关注!
请关注:http://blog.sina.com.cn更多精彩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