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家庄:河北博物院

(2024-08-09 19:17:06)
标签:

旅游

分类: 假日游中国

河北博物院前身为河北省博物馆,成立于1953年,包括主院区(东大街4号)、建华院区、育才院区三部分,总建筑面积63043平方米。是河北省级综合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

石家庄:河北博物院

河北博物院位于石家庄市的西大街与方北路交叉口的东北角区域,正大门在座北面南、面对方北路。

石家庄:河北博物院

河北博物院共有《石器时代的河北》《河北商代文明》《慷慨悲歌——燕赵故事》《战国雄风——古中山国》《大汉绝唱——满城汉墓》《曲阳石雕》《北朝壁画》《名窑名瓷》《抗日烽火——英雄河北》《乐享河北非遗会客厅——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等10个常设陈列。

石家庄:河北博物院

现有藏品总数为21万件,其中一级文物340(件/套),二级文物1926(件/套),三级文物17383(件/套)。另有藏书5万册。精品文物有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透雕龙凤纹铜铺首等。

石家庄:河北博物院

这是馆藏的金缕玉衣;金缕玉衣主要出土于中国河南、江苏、河北、安徽、山东,玉衣也称玉匣玉柙,是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外观与人体形状相同。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级的象征,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使用银线、铜线编造,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大致出现在西汉文景时期。据《西京杂志》记载,汉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铠甲,用金丝连接。这种玉匣就是人们日常说的金缕玉衣。当时人们十分迷信玉能够保持尸骨不朽, 更把玉作为一种高贵的礼器和身份的象征。

石家庄:河北博物院

这是馆藏西汉长信宫灯;西汉长信宫灯,中国汉代青铜器,1968年于河北省满城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西南约1.5公里的山崖上)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中出土。2010年作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展品展出。宫灯灯体为一通体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灯体通高48厘米,重15.85公斤。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此宫灯因曾放置于窦太后(刘胜祖母)的长信宫内而得名,现藏于河北博物院。

石家庄:河北博物院

这是馆藏西汉错金铜博山炉;西汉错金铜博山炉,是西汉香熏炉。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汉墓(刘胜墓),收藏于河北博物院。西汉错金铜博山炉由炉身、盖、柄及底座组成,通高26厘米。炉身为半圆形,其上部及盖作尖锥状山形,层峦叠嶂,山峦间有人物、走兽出没。炉身下承短柄及喇叭形座。通体满布错金纹饰。炉体饰云气纹,线条圆转,与起伏的山峦相融合,富于灵动之气。柄、座错以细丝线,底缘饰金地卷云纹。此炉汇合仙山、大海、神龙、异兽等多种元素,不仅反映出汉代人求仙和长生的信仰体系,也体现了大汉王朝包举宇内,囊括四海的胸怀与气度。高超的铸造技艺充分诠释了盛世时期汉代工匠高度的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概述图来源)

石家庄:河北博物院

这是馆藏刘胜金缕玉衣;刘胜金缕玉衣,西汉。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685月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收藏于河北博物院。该衣通长188厘米。玉片有绿色、灰白色、淡黄褐色等。共二千四百九十八块,金丝重1.1千克。在玉衣内还发现玉璧十八块,以及饭含,佩戴之物。这件满城汉墓的金缕玉衣是中国首次发现、规格最高、最完整的玉制葬衣。

石家庄:河北博物院

《石器时代的河北》展现河北石器时代的历史,展示面积873平方米,展出文物300余件(套)。展览分为旧石器时代的泥河湾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两部分,旧石器时代的泥河湾 围绕着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遗址展开,分为旧石器时代早期、旧石器时代中期和旧石器时代晚期3个单元,重点展现马圈沟、小长梁、侯家窑和于家沟等著名遗址;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从河北上百处新石器遗址中选取了3个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址加以展示,分为南庄头文化遗址、北福地文化遗址和磁山文化遗址3个单元。展览通过大量实物、照片、模型及复原景观,再现了史前时期河北先民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生活场景,展示了人类祖先由蒙昧落后走向文明开化的历程。展览地点:南区三层东北展厅。

石家庄:河北博物院

《河北商代文明》展示面积972平方米,展出文物203件(套)。展览分为铜铸文明、中国最早的铁器、木盘水井、先民用陶、厚葬习俗、最早的平纹绉丝织物、古老的医疗器具、原始瓷的出现、高超的漆器工艺、台西先民的房屋建筑和中国最早的实物酒曲11个单元,展示河北商代先民创造的灿烂的青铜文明,展现了商代河北的社会风貌。展览地点:南区三层东南展厅。

石家庄:河北博物院

《慷慨悲歌——燕赵故事》展示面积1845平方米,展出文物710余件(套)。展览分为两个展厅。《燕国故事》分为燕国故都——燕下都、礼乐之邦、金戈铁马、铁器时代、王者余辉5个单元,通过众多文物、图表、大型绘画等全面展示燕国概况。其中燕下都出土的透雕龙凤纹铜铺首、大型陶礼器、成组铁范、金银饰品等。《赵国故事》除展出赵国墓葬出土的铜器、玉器和陶器外,还运用多媒体展示手段,演示胡服骑射完璧归赵等历史故事,表现赵国的历史文化。展览地点:南区三层西侧展厅。

石家庄:河北博物院

《战国雄风——古中山国》展示面积1845平方米,展出文物1400件(套),占用两个展厅。第一展厅古国风貌分为国史、国都、经济、文化、征战、王陵6个单元,展示了中山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第二展厅王室宝藏分为青铜器、陶器、玉石器3个单元,展出了战国中山国带有鲜明游牧民族风格的礼器、武器、日用器具、装饰品、明器等众多文物精品。其中错金银四龙四凤方案、错金银虎噬鹿屏风底座、银首人俑铜灯、错银双翼神兽等文物是展出中的精品。展览地点:南区二层西侧展厅。

石家庄:河北博物院

《大汉绝唱——满城汉墓》展示面积1845平方米,展出文物1605件(套),共21个单元,占用两个展厅。第一展厅分为惊天发现、陵山古墓、刘胜其人、棺具、金缕玉衣、玉器、玻璃器、人俑、车马、幄帐10 个单元;第二展厅分为灯具、炉具、日用杂器、文具文玩、医疗、钱币、兵器、铁工具、烹饪饮食、石磨和陶器11 个单元。其中刘胜和窦绾的金缕玉衣是中国出土年代最早的完整玉衣。鎏金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鎏金银蟠龙纹铜壶、透雕双龙高钮谷纹白玉壁等都是举有代表性的精品。展览地点:南区二层东侧展厅。

石家庄:河北博物院

    《北朝壁画》展示面积850平方米,展出这些墓葬中出土的壁画原件6块、陶俑158件和按原件绘制的壁画摹本400余平方米。其中按原件绘制的长37米、最高点达8.2米的北齐文宣帝高洋墓墓道临摹壁画,表现了53人组成的仪仗队列护送引导墓主人升天成仙的出行场景。展览地点:南区一层西南展厅。

石家庄:河北博物院

    曲阳石雕》展示面积729平方米,按时代分为西汉、北魏、东魏、北齐、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现代8个部分,展示了从汉代到元代的曲阳石雕精品132件,大部分为佛教造像,还有石像生、石雕艺术品等。其中北齐释迦牟尼说法像、北齐镂雕弥勒七尊像、唐胁侍菩萨立像、五代彩绘散乐浮雕、奉侍浮雕等更是精品。展览地点:南区一层东北展厅。

石家庄:河北博物院

《名窑名瓷》展示面积873平方米,分为北朝瓷器、邢窑瓷器、定窑瓷器、磁州窑瓷器、井陉窑瓷器、元瓷遗珍、明清官窑精品7个部分,展出瓷器精品276件。展览地点:南区一层西北展厅。

石家庄:河北博物院

    错金银虎噬鹿屏风座:河北博物院展出,2300多年前文物。此文物出土于河北省平山县一带,是中山国游牧狩猎生活的缩影。

石家庄:河北博物院

铜羊尊灯: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铜羊尊灯通高18.6厘米、长23厘米,1968年满城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灯作卧羊形。羊昂首,双角卷曲,身躯浑圆,短尾。羊背和身躯分铸,颈后置活纽,可将羊背向上翻开,平放于羊头上作为灯盘。灯盘为椭圆形,子口,一端有小流嘴。羊腹中空,用以储油,出土时腹腔内残留有含油脂成分的白色沉积物。

石家庄:河北博物院

铁足大铜鼎:战国时期;铁足大铜鼎是一种礼器,高51.5厘米,1977年平山县三汲村战国中山王墓出土。铁足大铜鼎是战国中山王墓出土九鼎中的首鼎。铜身,铁足。外壁刻有铭文77469字,是截止至2014年所见铭文最长的一件战国铜器。铭文记载了中山国相邦司马赒率师伐燕、扩大疆土的功绩,告诫后代吸取历史教训,警惕周边诸国的进攻。

石家庄:河北博物院

郑燮竹石图轴:清(公元1693~1765年)。郑燮竹石图轴纵102、横59厘米,由原张家口专署收藏,是一副水墨画。该画在构图上打破前人陈规,采用柱石居中,左竹右诗的章法。题款一块石,两竿竹,小窗前,清趣足,伴读书,寒玉,夜灯红,窗纸绿。板桥郑燮克柔爽鸩氏之官二朱文印。

石家庄:河北博物院

   透雕龙凤纹铜铺首:战国燕国宫门构件。1966年易县燕下都遗址老姆台出土,长74.5厘米。作兽面衔环状。兽面为卷眉,凸目,卷云鼻,飞卷的胡须间露出獠牙,口衔八棱形环。兽额上站立花冠尖喙、展翅欲飞的凤鸟。两条长蛇缠绕凤鸟双翅,曲颈回首奋力挣扎。铺首两侧各有一条攀龙。龙头、凤首和蛇颈均为圆雕,通身雕细密的羽纹和卷云纹。器形巨大,纹饰华丽,形象生动,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系燕国代表性器物,已被用作新馆大厅环境装饰。

石家庄:河北博物院

    西汉椒林明堂豆形铜灯;西汉椒林明堂豆形铜灯,西汉时期文物,通高18厘米,灯盘径12.3厘米,现收藏于河北博物院。灯盘敞口,直壁,平底,喇叭口形圈足,细座把,座把中部作倒葫芦形隆起。盘和座把分铸,盘底下有柱插入把腔内,用铜钉铆合。盘壁刻铭文22 ,记载器物的高度和重量,为研究西汉度量衡制度增添新资料。

石家庄:河北博物院

    这是馆藏宋代白釉黑彩孩儿鞠球纹枕,古人睡觉枕瓷枕,让我们现代人无法理解。白釉黑彩孩儿蹴球纹枕是宋代陶瓷器,邢台市出土,收藏于河北博物院。

  枕面正中绘童子蹴鞠图,童子头梳双丫辫,身着左衽交领长袖花衣,下穿肥裤,腰系带,正在摆臂伸腿踢球,生动传神。说明早在宋代,蹴鞠早已成为我国民间喜闻乐见的游戏。蹴鞠在中国具有悠久历史,《战国策》上就有关于齐国临淄民间蹴鞠的记载,宋代更是城乡民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这件白釉黑彩孩儿鞠球纹枕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活情趣的画面,不仅真实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也为研究我国古代足球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资料。

石家庄:河北博物院

    熊足铜鼎:河北博物院藏,1968年出土于满城汉墓中山靖王刘胜墓,又名四兽纽熊足铜鼎。鼎的三足做成端立状的小熊,两侧有长方形耳,耳上有轴,轴上穿一伏兽。顶盖上另有4个等距小立兽,合盖时将耳上伏兽翻向盖上。

石家庄:河北博物院

    青花双狮戏球纹八棱玉壶春瓶;通体呈八棱形,敞口,细颈,圆腹,圈足微外撇。胎薄而致密,釉细腻润泽。瓶身由上至下绘九层青花纹饰,口沿内侧绘八朵如意云纹,颈部饰蕉叶纹、回纹和覆莲瓣纹,腹部主题纹饰为双狮戏球图,狮身系彩绸缨络,回首翘足,嬉戏玩耍,周围间以火焰、方胜、灵芝等杂宝,下腹及底部绘钱纹、莲瓣纹、回纹及卷草纹。这件玉壶春瓶造型优雅美观,纹饰生动活泼,青花色泽浓艳,是元代景德镇窑青花器的代表作。

石家庄:河北博物院

战国燕下都铁胄,这件铁胄发现于燕下都44号墓的西北角,由89块铁札叶片组成,应是用丝绳或皮条编缀。

石家庄:河北博物院

1994年,河北博物院(前身河北省博物馆)被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北博物院的期刊《文物春秋》曾荣获第二、三、五届河北省社科期刊优秀期刊奖,1992年获河北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河北省新闻出版局共同颁发的用字规范奖,20002001年获河北省期刊优秀编校质量奖。2001年,河北博物院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为第二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52月,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18518日,河北博物院获“2018年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称号。2020218日,河北博物院获评河北省科普示范基地(首批)2022330日,入选2021~202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第一批认定名单。20231月,入选2022年度全国热搜博物馆百强榜单。

石家庄:河北博物院

我在河北博物院走马观花参观了一下午,只是看了一个皮毛。我在这里我只介绍了博物馆展品的万分之一二,要想详细了解河北省的历史文化,你必须费其银子、劳其筋骨,亲临现场方为上策!如果你去石家庄旅游一定要去河北博物院打卡,这里是你开阔眼界的好地方。 

谢谢关注!

请关注:http://blog.sina.com.cn更多精彩游记。  

                                登崂望东海

                      20240809日星期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