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灵寿幽居寺

标签:
旅游 |
分类: 假日游中国 |
该寺坐北朝南,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群峰叠翠,宝塔映辉,景色秀丽。免费景点,距今已经577年了。
古寺以塔为中心,是中轴在线的主体建筑,且保存至今。塔平面为方形,创建于北齐,重修于唐代。
河北省灵寿县幽居寺塔原供养在的北齐释迦牟尼佛汉白玉坐像,塑于北齐文宣帝年间(公元556年),由赵郡王高叡命工匠以整块汉白玉雕刻而成,法相精细而庄严。
皇建元年(公元五六0年),孝昭帝高演临终,高叡受托顾命,奉迎世祖于邺,以功拜尚书令。世祖死,高叡与冯翊王润、安德王延宗及元文遥等人,参奏当朝权臣、鲜卑人和士开,被太后杀于雀离佛院,时年三十六岁,死无赠谥。高叡崇佛,从其所造寺、像可见一斑。传载数母病逝,他居丧尽礼,“持佛像长斋(斋戒禁食),至于骨立(形容消瘦,如皮包骨),杖而后起(需拄杖方可立起)。”
该碑立于幽居寺塔外东南角,高近二米,宽一米,三十八行,每行六十四字,凡三千余字。碑额题〈大齐赵郡王口口口之碑〉十字,正书“天保八年(公元五五七年)二月十五日立”。碑文详述定国寺禅师僧檦创始该寺,赵郡王任定州刺史时拓而新之,更建灵塔的史实。对当地的地貌、形胜、传说和佛教信仰,该地与北齐帝室的关系等,都有所记载。碑文用典驯雅工仗,行文繁丽多致,可资提供不少讯息。
据〈赵郡王高叡修寺碑〉:“又复运蓝田之玉,采荆山之珍,镂弹变化,图穷相好”,可知该寺造像无论是选料还是雕镂,都极精工。这从现存遗物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其中,〈赵郡王修寺碑〉碑额上部凿佛龛,内浮雕释迦坐像一尊,碑阴上部佛龛浮雕释迦、多宝佛并坐像。碑首凿佛龛,是北朝寺庙碑的通例。寺内现存汉白玉造像,共计二十一尊,其中十八尊藏于塔内底层,三尊立于塔外。从造像纪年刻铭看,塔由三尊大型造像为高叡天保七年雕造,塔外大型造像为赵郡王国常侍房绍兴于天保十年雕造。这批造像均为北齐雕刻艺术的传世之作。
塔内三尊大像,为幽居寺塔供养的主佛,正中为释迦牟尼佛,右为阿閦佛,左为无量寿佛。三尊造像大小相近,高者一。四五米,低者一.三米,艺术作风统一,均为北齐造像杰作。头雕低平磨光肉髻,面相丰满,双目微启,神态安详。身着偏袒右肩袈裟,双手作说法印或施无畏、与愿印,手腕戴镯,两腿结跏趺坐。这三尊主佛出自皇室高氏之手,弥足珍贵。
该寺元代圣旨碑,还称为“三尊佛祁林院”,三尊佛成为寺院的代称,可见其影响之深远。塔内其它小型造像,现均崁于底层三面墙壁上。多为坐佛像,菩萨像仅一尊。高度在二十——四十八厘米之间。其造型多与三尊大佛相近,一尊为善跏趺坐佛,双手作施无畏、与愿印,两侧夹侍二弟子。
幽居寺位于灵寿县城西北55公里沙子洞村北侧。周围群山环绕,山村、宝塔相互辉映、群峰叠翠、风景秀丽、环境幽静,故名幽居寺。
谢谢关注!
请关注:http://blog.sina.com.cn更多精彩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