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柏林禅寺

标签:
旅游 |
分类: 假日游中国 |
柏林禅寺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赵州镇(古称赵州)东南角,石塔东路23号,柏林大街与石塔路拐角处。柏林禅寺北侧有院内宽阔停车场,免费停车非常方便。停车后步行沿柏林大街南行三百米,遇石塔路左拐弯东行百米即到。柏林禅寺与天下第一桥赵州桥遥遥相望。
柏林禅寺始建于东汉建安年间(196-220年),古称“观音院”,南宋为“永安院”,金代名“柏林禅院”,自元代起即称“柏林禅寺”,现存寺庙建筑(除柏林寺塔外)于1992年相继建成,占地90余亩,是中国禅宗史上的一座重要祖庭。
站在柏林禅寺山门前向南看,是一个宽阔的广场,名曰“柏林广场”如果把这里开辟一个收费停车场,会进一步方便外地游客。柏林广场的南侧是寺院街。
东门东侧墙壁上还悬挂一个竖牌,上书“河北禅学研究所”。旁边悬挂四个标牌,自上而下是:中共中央统战部颁发“全国宗教界先进集体”;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教学实验基地;和谐寺观教堂;第一届星级和谐寺观教堂。
从东门进入,恢宏古建千年气息扑面而来。东汉建安时期(196-220年),观音院始建。宋建隆元年至至道三年(960-997年),观音院改称永安院。金天会十三年至皇统八年(1135-1148年),因避讳赵州刺史完顔宗永,改永安院为柏林禅院。金大定七年(1167年),柏林禅院建《大金沃州柏林禅院三千邑众碑》。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柏林禅院增设后殿、外库、祖师堂、西堂、云堂、庖廩、僧寮等。
进入古刹庭院、苍松翠柏古木参天!元至元十九年至元贞二年(1282-1296年),柏林禅院建赵州古佛堂。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柏林禅院改称柏林禅寺。元天历三年(1330年),修建赵州塔(柏林寺塔)。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柏林禅寺建毘卢殿。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柏林禅寺重建金刚、天王二殿竣工。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柏林禅寺大悲殿竣工。明隆庆六年(1572年),柏林禅寺重修藏经殿并立碑。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重塑柏林禅寺殿堂佛像。
何篇“趙州茶”:
師問二新到:"上座曾到此間否?"雲:"不曾到"。"師雲:"吃茶去"!又問那一人:"曾到此間否"?雲:"曾到"。師雲:"吃茶去"!院主問:"和尚,"不曾到",教伊吃茶去。即且置:曾到,焉什么教伊吃茶去?師雲:"院主"。院主應諾。師雲:"吃茶去"!
白话上文:
有两位刚到寺院的行脚僧人慕名来找赵州从稔禅师,请教修行开悟之道。赵州从稔禅师先问其中一人,之前来过这里吗?回答没有来过,赵州从稔禅师让他吃茶去。又问另一位僧人以前来过这里没有,回答来过,赵州禅师还是让他吃茶去。在身边的寺院监院满腹疑问地问赵州从稔禅师:"师父,新来的叫他吃茶去可以理解,来过的人为什么也叫他吃茶去呢?"赵州禅师突然喊了一声监院的名字。监院应声答应,赵州从稔禅师同样让监院吃茶去。柏林禅寺里"禅茶一味"碑记中以"新到吃茶,曾到吃茶,若问吃茶,还是吃茶"加以记载。这三声"吃茶去"道出了赵州从稔禅师的一片禅心,这杯茶,禅林中人誉为"赵州茶",千年以来开化了无数修行学人。
这是位于柏林禅寺一进庭院内的古侧柏,距今已经900多年了。清光绪二十年至三十年(1894-1908年),柏林禅寺在古佛堂旧址建“十方禅院”。民国六年(1917年),柏林禅寺围墙及坍塌多年的天王、金刚二殿、山门殿、毘卢殿等,因水灾,变为废墟,寺内仅存摩尼殿、大慈殿和柏林寺塔以及十方禅院。
从韦陀殿北门出来,进入一进庭院。庭院东侧是长长的两层仿古建筑“茶香楼”,西侧也是一排两层仿古建筑“云水楼”,一直延伸至寺院北侧法轮阁。1988年,柏林禅寺开放为佛教活动场所,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净慧大和尚亲自主持柏林禅寺修复工作,在各界人士大力护持下:1992年,普光明殿落成;随后,钟鼓楼、观音殿、藏经楼、禅堂、怀云楼、开山楼、会贤楼、指月楼、云水楼、香积楼、古佛庵、关房、佛学院、茶香楼、文殊阁、普贤阁相继建成。
在一进庭院的西侧、赵州禅师舍利塔的南侧有八座玻璃罩保护的古石碑、古物件,无不印证柏林禅寺的历史与传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座古刹虽几经兴衰,却仍然香火绵延,高僧辈出。据僧传记载,著名的译经大师玄奘法师在西行印度取经之前,曾来此从道深法师研习《成实论》。晚唐时,禅宗巨匠从念禅师在此驻锡四十年,大行法化,形成影响深远的"赵州门风"柏林禅寺因此成为中国禅宗史上的一座重要祖庭。
赵州禅师舍利塔位于柏林禅寺一进庭院的西北侧,竖立于九级大理石石台阶的基台之上。柏林寺塔建于元朝天历三年(1330年),为纪念禅宗大德赵州从谂禅师(778—897年)而立。塔额为“特赐大元赵州古佛真际光祖国师之塔 ”。砖木结构,实心,7层,高26.7米,造型古朴典雅,工艺精湛令人印象深刻。
一进庭院的东西南北四周围设置长长的回廊,回廊悬挂大量的石家庄行政区域内的名胜古迹人文典故,漫游长廊了解石家庄古今历史让人大开眼界,长廊内侧是木质长凳,随时随地可以坐下来休息赏景两不误,人性化满满当当。
钟鼓楼位于柏林禅寺一进庭院的东侧,始建于公元1994年,歇山顶三层建筑,高18米,与柏林寺塔东西对称。一层为护法殿,供奉福德财神大黑天尊像;二层钟楼,悬铜钟一口,高1.8米,供奉地藏菩萨铜像;三层鼓楼,悬大鼓一面,供奉消灾延寿药师佛圣像。东楼西塔、钟鼓一楼系东汉时期典型佛寺建筑布局,这种建筑形式在北方比较少见。
普光明殿位于一进庭院与二进庭院之间,穿过回廊北门,迎面就是普光明殿。该大殿系寺院主殿,为僧人早晚诵经及举行重要佛事活动之处。落成于1992年,位于过去“牟尼殿”旧址之上。为翘角飞檐歇山顶式仿古建筑。
我怀着虔诚的心态进入大殿,迎面供台之上红木金装佛龛之中,供奉佛教开创者、手呈施无畏状的释迦牟尼佛金身圣像,善男信女崇拜其下能使众生心安,无所畏怖。迦牟尼佛像汉白玉贴金;两侧分别是佛的侍者迦叶尊者、阿难尊者。殿北墙东侧供文殊菩萨像,西侧供普贤菩萨像,均为汉白玉雕制。大殿东、西两侧墙上拓片是十六尊者画像,原作者是五代高僧贯休大师。大殿门外楹联一为赵朴初居士撰书,一为本寺住持净慧法师撰,集赵州禅师公案和本寺历史沿革而成。
1983年,赵县师范学校在柏林禅寺遗址上筹建校舍。1988年5月12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正式规定柏林禅寺作为宗教活动场所,交佛教界管理使用并逐步进行修复。1989年,赵县人民政府确定柏林禅寺的面积为38.5亩,并划定了四至范围,规定在柏林禅寺遗址范围内的单位(包括赵县师范学校、县教育局等)逐步迁出。1992年,位于“牟尼殿”旧址新建普光明殿。1993年,台湾十方禅林捐赠铜钟一口,重量二吨。1994年9月16日,山门、钟鼓楼落成。1995年,柏林禅寺购进寺后洼地四十余亩。同年,观音殿、藏经楼修建落成。1997年3月,整修柏林寺塔。同年6月,韦驮殿、指月楼、会贤楼落成。1999年9月19日,万佛楼工程奠基。2003年,万佛楼落成开光。
当前柏林禅寺沿中轴线共分布有五进殿宇,分别为山门韦陀殿、普光明殿、观音殿、无门关(禅堂)、万佛楼。 两侧另分布有赵州塔塔院、护法殿及钟鼓楼、福慧堂、愿海堂、指月楼、会贤楼、祖师殿、伽蓝殿、方丈寮、问禅寮、云水楼、茶香楼、香积楼、文殊阁、普贤阁、古佛庵、归云庵、珍旭楼(河北省佛学院教学楼)等殿堂。
在柏林禅寺的院内殿前堂后,矗立许多古碑石刻,它们是历史的见证,时代的经典,真实的记录了许多历史事实,具有独一无二的研究实物价值。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宝贵的古代碑刻,保护措施相当到位,在这方面投资多少都是必要的!
会贤楼、指月楼位于柏林禅寺观音殿前大院东西两侧,均为两层楼结构,排间16,全长60米。这两栋楼均为1997年动工修建,同时落成。会贤楼最重要的去处是客堂,位于一楼中部,两侧南北分别为福慧堂与伽蓝殿,楼上是僧人寮房,大多居住寺院班首执事。指月楼一楼中间最大的房间为会客厅,乃本寺接待客人最主要的场所,南北两侧分别为愿海堂和祖师殿。楼上现在是禅学研究所办公的地方,原来河北省佛学院的教室,现在经常组织居士坐禅、讲课修学。柏林禅寺电脑日益增多,局域网构建以后,这里也成为网络的中心。随着高科技在寺院文化里逐步的应用,这里有望发展成为柏林禅寺的IT中心。
祖师殿位于二进庭院的西北角,它的东侧就是观音殿。此殿始建于1997年,殿内供奉禅宗三位祖师像,木雕贴金。位中是菩提达摩祖师,是印度由释迦牟尼佛直传禅宗第二十八祖,为中国禅宗的始祖。右侧为慧能禅师(638-713),亦作“惠能”,唐代高僧,禅宗南宗创始人,佛教史上称为禅宗六祖。右侧是南泉普愿禅师,佛教史上称为禅宗六祖下第四代。普愿(748—834),俗姓王,河南新郑人。唐至德二年(757)在密县出家,代宗大历十二年(777)于嵩山受戒,后来嗣法南岳系怀让门下马祖道一,成为著名的禅宗大师。德宗贞元十一年(795),普愿隐居池州南泉院,三十年未曾下山,世称南泉禅师、王老师。普愿能诗文,还善于说警语以启悟后学,受他教益的高僧居士很多。大和八年(834),普愿在南泉院坐化,《全唐诗续拾》收录他的偈诗一首。
观音殿位于二进庭院的北侧,也是二进庭院的正殿,柏林禅寺中轴线上的第三座大殿,此殿1995年落成,由香港杨勋居士捐资修建。观音殿上层为藏经楼,藏奉有珍本大藏经。柏林禅寺在宋朝以前曾名“观音院”,明朝此处建有“大慈殿”供奉观音像,殿毁于“文革”期间。观音殿殿门外、雨廊廊柱上悬挂一幅对联。上联:莲座擁祥云净域宏开登福地;下联:禅林施法雨慈航普渡出迷津。殿门门楣上方悬挂横扁,上书“观音殿”三个凸刻金色大字,这是赵朴初的手书。
此殿所供观音菩萨圣像,是用该寺千年古柏雕制贴金而成。观音菩萨东西两侧胁侍分别为善财、龙女。殿内壁画是观音菩萨三十二应化图。观音殿外东西两侧还有建筑精美的归云亭、月溪亭。观音殿两侧分别为指月楼(会客之地)和会贤楼(客堂:接待外来僧俗众、客人和处理日常事务之处)。
福慧堂位于客堂的南侧,与愿海堂隔普光明殿相对。此堂始建于1997年,是大众祈求增福增慧、举行消灾延寿佛事之处。中央供奉药师佛,后墙龛内是各界人士供奉的祈福消灾延寿牌位,药师佛亦称药师琉璃光如来,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有十二大愿,令诸众生所求如意,消除疾病,解除苦难,增福延寿,心想事成。
无门关位于观音殿北侧,无门关即法轮阁(禅堂),在禅宗道场,禅堂是寺院的心脏。无门关是柏林禅寺出家师父的禅堂,也是龙象辈出的选佛场。在禅堂有坐禅和行禅两种方法。东侧是开山楼(方丈尞)、西侧是怀云楼(问褝寮)。无门关出自赵州从谂禅师著名的“无”字公案。院内为僧人禅坐修行之处,不对外开放。两侧为方丈和问禅寮。无门关前树立着柏林禅寺几方金石碑刻,如唐代天宝年间的供养石经碑、元代三道圣旨碑等。
小铜佛像共计一万零四十八尊,其制作法式亦据五智五方五佛教义安排。其中一楼北墙两侧共二千零一十六尊为中央毗卢遮那佛;二楼东墙二千零十尊为东方阿閦佛;南墙二千零十尊为南方宝生佛;西墙二千零十尊为西方阿弥陀佛;北墙二千零十尊为北方不空成就佛。2009年,一层东西两侧又分别供奉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四大菩萨像各九百尊,合计三千六百尊。
普贤阁位于万佛楼西侧,殿内供奉普贤菩萨。普贤菩萨,佛教菩萨名,梵文Samantabhadra的意译,也曾译为遍吉菩萨,音译为三曼多跋陀罗。普贤菩萨是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象征着理德、行德,与象征着智德、正德的文殊菩萨相对应,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此外,毗卢遮那如来、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被尊称为“华严三圣”。 在《华严经》里,普贤菩萨劝人广修十大行愿,此即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等十项。普贤菩萨以此十愿为众生成就如来功德的主要法门。相传普贤菩萨的说法道场在四川峨眉山。
文珠阁位于万佛楼东侧,殿内供奉文珠菩萨。文殊菩萨,佛教菩萨名,梵文Majur的音译,略称“文殊”,意为“妙德”“妙吉祥”等,新译“曼殊室利”。文殊师利菩萨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以论述“般若性空”和“般若方便”的理论著称。作为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专司智慧,与司“理”的右胁侍普贤菩萨并称。此外,毗卢遮那如来、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被尊称为“华严三圣”。相传文殊菩萨的说法道场在山西五台山。
归云庵位于文珠阁的东侧,也就是柏林禅寺东北角,是一个完整的跨院。南面一栋为“戒香楼”是供僧众专修的关房。中间为“知止楼”,是供护法居士贵宾禅修的关房。北面“听松楼”,是供本寺退居长老静修的关房。
三进庭院的西侧还有古佛庵、宝树堂、净业堂、河北省佛学院等设施。由于篇幅太大,在这里就不展开一 一介绍了,对千年古刹柏林禅寺感兴趣的朋友,还得您劳其筋骨费其银子,亲力亲为到其现场耳闻目睹详细观看方为上策!
整个柏林禅寺内文物古迹颇多,你想一件不漏的详细研究透,决非一日之功。如果你对照我的游记,边走边看可事半功倍。我的游记能帮助你也是快事一件!因为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谢谢关注!
请关注:http://blog.sina.com.cn更多精彩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