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正定县
标签:
旅游 |
分类: 假日游中国 |

正定县交通便利,京广铁路,京广高铁,京珠、京昆、石黄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坐落于境内。是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拥有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定片区、石家庄综合保税区、正定新区、正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功能区。正定县还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春秋时期(前770年)居住在今河北省境内的白狄族人(姬姓)以正定为中心,建立鲜虞国,国都新市(今新城铺)。周敬王三十一年(前489年)鲜虞国被晋国所灭,此地属晋国管辖。战国初期(前475年)鲜虞人在这一带建立了中山国,在此设东垣邑。赵惠文王三年(前296年)中山国被赵国所灭,属赵。秦统一中国后,改东垣邑为东垣县,治所在今石家庄市古城村附近,属钜鹿郡。汉初,仍为东垣县。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改东垣县为真定县(意即真正安定),属恒山郡。前元元年(前179年)因避文帝刘恒讳,改恒山郡为常山郡。元鼎四年(前113年)分常山郡北部置真定国,辖真定、藁城、肥垒(今藁城县城子村一带)和绵曼(今井陉县境)四县。东汉建武十三年(37年)废真定国,将真定县划归常山国管辖。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恒山郡为恒州,治所石邑(今石家庄市振头附近);武德四年(621年)徙恒州治真定;武后载初元年(689年)改真定为中山县。神龙元年(705年)复真定县;开元十四年(726年)在恒州恒阳城置恒阳军;天宝元年(742年)废恒州为常山郡,治真定县;乾元元年(758年)复置恒州,属河北道常山郡,治真定县;宝应元年(762年)置成德军于恒州;兴元元年(784年)以恒州为大都督府。元和十五年(820)为避穆宗李恒名讳,改恒州为镇州。五代后梁时仍为镇州,治真定县。
后唐同光元年(923年)改镇州为北都,同年又复为镇州;后唐长兴三年(932年)升镇州为真定府。后晋天福七年(942年)复名恒州,改成德军为顺国军。天福十二年(947年)又改恒州为镇州,顺国军复为成德军;契丹号为中京。后汉乾祐元年(948年)为镇州,又升真定府。后周广顺元年(951年)又改为镇州。宋庆历八年(1048年)废镇州置真定府路,统真定府和五州及真定等九县。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真定路为真定府,辖五州及真定等27县。雍正元年(1723年)因避世宗胤禛讳,改真定府为正定府,辖一州及正定等十三县。 
1913年,废府存县。正定县属直隶省范阳道观察使署(治保定)。民国三年(1914年),改范阳道为保定道,仍领正定县。民国十四年(1925年)6月24日,以正定县城厢为正定市,隶属正定县。不久即撤销正定市。民国十七年(1928年)6月20日,直隶省改为河北省,废保定道,正定县直隶于省。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3月,河北省划为17个督察区,正定县属第十二督察区。同年10月8日,日军侵占正定县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2月,建立伪正定县公署,隶属真定道(治石门市)。同年4月25日,正定县西北部地区与新乐县化皮地区合并建立正(定)新(乐)县(抗日)政府,驻正定县后塔底村,属晋察冀边区第四特别委员会。同年8月25日,撤销正新县,建立正定县(抗日)政府,仍属第四特别委员会。同年10月,县政府改属冀西区第三专署。年底,县政府改属晋察冀边区第三专署,县委仍属第四特别委员会。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月,第四特别委员会改为第四地方委员会。同年10月,正定县滹沱河以北、京汉铁路以东地区与藁城县北部地区建立藁正县联合办事处,属晋察冀边区冀中区地二专署;正定县滹沱河以南地区与获鹿县东部地区建立正获县,县委属冀南区第一地方委员会,县政府属冀南区第四专属滏北办事处。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月滏北办事处改为冀南区第一专署;同年2月,藁正县与新乐县佐合并建立藁正新县,属冀中区第二地委、第二专署;同年6月,冀南区第一地委、第一专署改为冀中区第一地委、第一专署;同年7月,晋察冀边区第三专署改称第五专署,仍辖正定县政府;同年8月,撤销藁正新县,将原藁正县与无极县西部地区合并建立藁无县,县委属冀中区第七地委,县政府属冀中区第八专署;同年10月,第一地委改称第六地委,第一专署改称第七专署;正定县辖滹沱河以北、京汉铁路以西地区,共4个区、84村。
民国三十年(1941年)1月,中共晋察冀边区委员会改称中共北岳区委员会,正定县委属北岳区第四地方委员会;同年2月,正定县改属冀中区地七专署,县政府迁驻藁城县小西门一带。同年8月,夏归晋察冀边区第五专署,县政府又迁回县西北部地区;同年11月,藁城县滹沱河以南的西部地区与正获县合并建立藁正获县,县委属冀中区第六地委,县政府属冀中区第七专署。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9月,撤销藁正获县,恢复正获县,隶属关系未变。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6月,晋察冀边区第五专署改称第四专署,仍辖正定县。同年9月,正定县改属冀晋区第四专署。民国三十四年(1944年)3月,栾诚县与正获县合并建立栾正获县,属冀中区第六专署;同年9月,国民党在城内建县政府;正定县解放区仍属冀晋区第四专区;撤销藁无县,恢复正藁县,属冀中区第七专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6年)2月,撤销正藁县,置正定县佐,辖正定县京汉铁路以东(滹沱河南、北)地区;撤销栾正获县,恢复正获县,仍属冀中区第六专区;同年3月,建立中共正定市委员会和市政府,属冀中区第六专区。同年5月,正定县改属冀晋区第三专区;夏设藁正获县,属冀中区第十一专区;同年9月,撤销正定县佐,恢复正藁县,属冀中区第十一专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7年)4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正定县城。城内为正定市,属冀中区第十一专区。西北部农村为正定县,仍属冀晋区第三专区。同年5月,改属第四专区;同年7月10日国民党军复占正定县城,在城内建县政府;同年8月24日,人民解放军第二次解放正定县城,建置未变;同年10月26日,正定县城第三次解放,建置未变。同年11月,撤销正藁县和藁正获县。原属正定县的村庄除西南部17村华归获鹿县外,复归正定县;正定市改为县辖市。正定县改属北岳区第四专区。
1949年1月,正定县改属察哈尔省建屏专区;同年6月,撤销正定市,改为正定县城关区;同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下设10个专区。正定县属石门专区;同年8月10日,石门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在正定城内建立;同年9月28日,石门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称石家庄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仍辖正定县;同年10月,石家庄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由正定迁石家庄市。
正定县是总书记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总书记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在正定工作,对正定知之深、爱之切,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许多观点,与他在正定的探索和思考是一脉相承的。总书记曾深情地说,"正定是我从政起步的地方,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总书记离开正定后先后六次回正定视察,多次对正定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批示指示、指明方向。全县54.9万人民对总书记衷心爱戴、忠诚拥护。
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主张"拆掉围墙,八面来风"构建开放型经济格局:开全省"大包干"先河,为正定发展破局开路;立足长远,制定县域发展规划,提出实施改革兴县、工业兴县、科技兴县、人才兴县、文化兴县、旅游兴县,确定"半城郊型"县域经济发展路子:为减轻农民负担,亲自进京赴省调减粮食征购,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招揽人才,出台"人才九条";传承历史文化,保护文物古建:加强党的建设,出台"六项规定";他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体察民情,骑单车走遍了全县乡村,做了许多打基础、管长远的大事、要事和群众广为传颂的好事、实事,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宝库和动力源泉。
正定历史源远流长,有1600多年的建城史。自北魏至清末1500多年间,是郡、州、路、府治所。有"古建艺术宝库"美称。"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有国保10处、省保5处、县保23处,馆藏文物7672件。现辖8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174个行政村,面积487.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4.9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双拥模范县。
2013年8月24日,总书记对正定古城保护作出重要批示,省、市、县和国家、省文物局、旅游局认真落实总书记指示,启动了古城保护风貌恢复提升规划工作。2017年1月,总书记亲自审阅了《正定县(正定新区)总体规划及古城风貌恢复提升规划与实施》;2019年底,荣国府景区及周边环境提升、南关片区整体风貌恢复、东城门(迎旭门)恢复、南城门(长乐门)系统和南城墙修缮、西城门(镇远门)遗址公园、北城门(永安门)遗址公园、阳和楼复建、隆兴寺周边环境整治、正定博物馆、旺泉古街改造、临济寺和广惠寺片区整治、开元寺半壁街建设、开元寺考古遗址展示、天宁寺片区提升、府城隍庙复建、府文庙格局恢复、县文庙周边环境整治、周汉河带状公园、云居湖公园、莲池公园、隆兴别苑公园、潭园公园、赵云庙停车场、河北正定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提升24项工程全部完成,古城风貌有效恢复。"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已成为现实。
请关注:http://blog.sina.com.cn更多精彩游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