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铁狮子位于河北省沧州市政府驻地东南偏北16.5公里。坐落在东关村西0.5公里处。铁狮身高5.78米,长5.34米,宽3.17米,体重约50吨。背负巨盆相传是文殊菩萨莲坐,狮身向南,头向西南,两左脚在
前,两右脚在后,呈前进状,姿态雄伟,昂首阔步,栩栩如生的铁狮是
中国大型的精巧铸铁工艺,也是中国著名的古迹。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充分的显示出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华。解放后铁狮子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与保护,国务院首先把它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且对它进行各种的修缮。
其用途历来存在着多种说法,古今不一。一说是后周世宗北伐契丹时,为镇沧州城而铸造的铁狮。另一说则认为铁狮位于沧州开元寺前,腹内有经文且背负莲花宝座,故应为文殊菩萨的坐骑。还有人根据铁狮的别名“镇海吼”,推测是当地居民为镇海啸而建造的异兽。铁狮子采用泥范明浇法铸造而成的,铸造时在身上留有很多铭文。据《沧县志》记载,相传周世宗柴荣北征契丹罚罪人所铸,“以镇州城”。可是,后来的考据家分辩说,周世宗素不信佛,罚罪之说不足信。流传广泛又比较合乎情理的,是当地一个有名的传说。古时沧州一带滨临沧海,海水经常泛滥,海啸为害,民不聊生,当地人为清除这无情的水患,自动集资捐钱,请当时山东有名的铸造师李云铸此狮以镇遏海啸水患,并取名“镇海吼”。狮身外面铸有捐钱者的姓名,一般认为此说比较可信。

铁狮铸造的年代和铸造师,皆铸造于狮身。狮颈右侧有“大周广顺三年铸”七字,右肋有“山东李云造”五字。按大周(后周)广顺三年即公元953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这一件我国最大的铸铁艺术品,其体态究竟有多高大?狮身高3.8米,头部高1.5米,通高5.48米,通长6.5米,身躯宽3.17米。其总重量是多少?原来,传说铁狮总重量约40吨,1984年为保护狮身为其移位时,经过准确称量,铁狮的总重量为29.30吨。体积和重量之巨大,堪称是我国最大的铁狮子。铁狮高大的躯体,面南尾北,昂首挺胸,怒睁双目,巨口大张,四肢叉开,仿佛正疾走乍停,又好似阔步前进。其威武雄壮的气势,栩栩如生的姿态,与其头部铸有的“狮子王”三个大字,是多么的相匹配呀!难怪历代文人都为之赞叹讴歌。清代文人李云峥作《铁狮赋》,赞美铁狮“飙生奋鬣,星若悬眸,爪排若锯,牙列如钩。既狰狞而蹀躞,乍奔突而淹留。昂首西倾,吸波涛于广淀;掉尾东扫,抗潮汐于蜃楼”,对铁狮的雄姿和气势作了绝妙而生动的描述。

狻猊是狮子的别名,喜欢烟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形象。狻猊是随着佛教在汉代由印度人传入中国的,至南北朝时期,我国的佛教艺术上已普遍使用,这种造型经过中国汉族民间艺人的创造,使其具有中国的传统气派,后来成了龙生九子之龙子,它布置的地方多是在结跏趺坐或交脚而坐的佛菩萨像前。明清之际的石狮或铜狮颈下项圈中间的龙形装饰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守卫大门的中国传统门狮更为睁崃威武。

狻猊野马,走五百里。——《穆天子传》唐代高僧慧琳说:“狻猊即狮子也,出西域。”狻猊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是文殊菩萨的坐骑。《尔雅·释兽》:“狻麑如虦猫,食虎豹。”
郭璞
注:“即师子也,出
西域
。”《穆天子传》卷一:“狻猊囗野马走五百里。”
郭璞
注:“狻猊,师子,亦食虎豹。”
唐
杜甫《天狗赋》:“夫何天狗嶙峋兮,气独神秀,色似狻猊,小如猿狖。”
清朝蒲松龄聊斋志异·象》:“少时,有狻猊来,众象皆伏。”

唐牛上士 《狮子赋》:“穷汗漫之大荒,当昆仑之南轴,铄精刚之猛气,产灵猊之兽族。”
宋苏轼《十八大阿罗汉颂》:“手拊雏猊,目视瓜献,甘芳之意,若达于面。”
明
徐渭《天目狮子岩》诗:“一岫插
天目
,宛尔怒猊狞。”
明
袁宏道
《百六诗为丘大赋》之二:“决猊与怒蟒,无以喻吾嗔。”陆容《菽园杂记》卷二:“金猊,其形似狮,性好火烟,故立于香炉盖上。”花蕊夫人《宫词》:“夜色楼台月数层,金猊烟穗绕觚棱。”觚棱,堂殿上最高转角处。

除了沧州,在五台山、重庆大足等地都有其踪迹。铁狮装束的铸造工艺也堪称奇绝。身披障泥(防尘土的垫子),肩负巨大莲花盆,莲花盆底部直径1米,上口直径2米,通高0.7米,可以拆卸下来。相传这是文殊菩萨佛像的莲座。狮身毛发呈波浪状或作卷曲状,披垂至颈部,胸前及臀部飘有束带,带端分垂于两肩及胯部。此外,狮身内外还有许多铸文,除前述铸造年代和铸造者、捐钱者姓名以外,头顶及颈下还铸有“狮子王”三字,腹腔内还有以秀丽的隶书字体铸造的金刚经文,具有一定的书法、考古价值,可惜大多经文因年代长久风化严重有些字迹模糊不清,只有少数经文依稀可辨认。

铁狮精巧的铸造工艺,确系我国铸造工艺的一大珍品。但是,这件总重3万公斤的铁狮是如何铸造的呢?据研究,这是古人采用一种特殊的“泥范明铸法”,分节叠铸而成的。铁狮腹内光滑,外面拼以长宽三四十厘米不等的范块,逐层垒起,分层浇注,共用范544块拼铸而成。凭1000多年前的手工冶铸技术,能铸造出如此庞然大物,足见其制模、冶炼、浇铸工艺是相当高的,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铸造工艺的高度成就。

上世纪30年代的铁狮,肚子下面用砖头支撑着。
在公元19世纪前,沧州铁狮子历经了八百多年的风吹雨打, 始终安然无恙。清嘉庆八年(1803年),铁狮子被大风吹倒,到光绪十九年(1893年)方被扶起,其下颌、腹部和尾部都已被严重损毁。1956年,为保护铁狮,曾建造了遮风挡雨的建筑。但后来发觉在半封闭环境下锈蚀反而更加严重,于是只得在1972年拆除了建筑,恢复为露天状态。1984年因狮足长期陷于土中,而在狮旁新建了一座2米高的台座,将铁狮挪置其上,同时往其腿内灌注水泥加固。然而这次修补也使水分进入了铁狮的体内,经过冬夏季节不断的热胀冷缩,最终导致了数年后的狮腿酥裂。从1995年起在铁狮的体外安装了保护性的钢管支架,并修补了残缺的四足。但由于有许多水泥块难以取出,而使得铁狮的表面又出现了数十处裂缝和残洞。

上世纪40年代,沧州市发大水,铁狮无奈的立在水中。
传说抗日时期,日本人看上了沧州的铁狮子,鬼子三浦派人去村里与老百姓套近乎,老百姓把鬼子惹急了,要抢铁狮子,小顺子和儿童团与鬼子搞起了游击战,小鬼子损失大半人马,真正领教了中国功夫的厉害,带着残兵败将逃跑。

上世纪50年代的铁狮子。
铁狮的用途历来有壮寺观、立威仪、压水患、镇城池等几种说法,最切实际的当为佛座说。首先,铁狮腹内满铸着<金刚经>。<金刚经>,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大乘经典,向为禅宗所重。其次,铁狮身上除障泥、米带外,还挂有佛教徒常带的串珠。第三,铁狮背负巨型莲盆。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不仅理学家祖师周敦颐喜欢,也正是十方诸佛超脱尘俗的象征,因此成为佛家的圣花:极乐净土谓之莲邦、莲池;庙宇佛寺称作莲宫、莲境;僧人名叫莲花生,穿莲花服(袈裟),坐莲花座,诵<妙法莲花经>......莲花形的佛座因有时莲瓣儿高出平座遮护,颇似盆状,民间俗称之莲分僵。第四,铁狮位于旧城开元寺前。唐玄宗开元(713-741)年间,敕令天下州郡各建一大寺,即以年号为名。著名的有福建泉州开元寺、陕西凤翊开元寺等。沧州旧城开元寺,并非始建于开元间。从该寺曾有武定八年造象来看,应建于北朝。泉州开元寺始建于武则天垂拱二年(686),本名莲花寺,也是后来改为开元寺的。

上世纪60年代在苏联专家的建议下建造的八角亭。
《万历野获编记》当时传说:“曾有盗叛伏其中,搜捕不获,后知其故,铲破其腹。”它说明铁狮的肚子至少在明代就已破损了。祸兮福所依,有形的残缺反让铁狮子从此多了一个无形的别名---镇海吼。
“镇海吼”的来历另有一段传说:古时沧州,常患海溢。有善治者倡铸铁狮,一日,海龙作怪,浪高涛疾。铁狮大吼一声腾空与恶龙相斗,终以龙败不复出,海患遂除。从此,铁狮即被呼为“镇海吼”,视为瑞兽。后人有诗云:沧海横波望欲平,残身硬骨倚雄风。惊涛唱退八十里,犹颤当年怒吼声。“镇海吼”究竟镇不镇海,没有科学依据,但它的确会吼,据“沧州通”孔玉山先生回忆,其祖父当年曾于海啸大潮来临之前,听到铁狮报警般作吼,人们于是赶紧西逃。铁狮作吼实为角度风力正合适的风在作怪。民国十二年冬天,沧人刘树鑫游赏旧州铁狮记到:“时孟冬天寒,白草萧萧满地,夕阳将落,北风吹入狮腹作吼声”。(<古沧铁狮记>)海啸大潮常 伴有狂风,而残破的狮腹恰 好是个自然的发声器。

上世纪70年代虽然有了保护措施,但铁狮依然陷入地下。
康熙元年(1662),铁狮子被大风吹倒,摔掉了尾巴与下巴,残疾程度升级了。康熙八年二月,15岁的小皇帝可能想借出巡近畿之机,顺便出来谋划如何铲除鳌拜这个骑在之机头上的恶霸。巡来巡去,巡到了京南四百里的沧州,听说旧城有座神武的铁狮,少年好奇,便摆驾前往。当时沧州诗人俘王灿记下了这次罕见的临幸:“下州狮子远皇都,古色苍苍堪一娱;小物尚能老圣顾,民间愁苦自然无。”

上世纪70年代的铁狮。
尽管此刻的铁狮子已经残破了不少,唇、腹、尾都有损却,地方官员还是把这次邀圣作为本土的荣耀写进了方志。 巧合的是,康熙帝看完铁狮子后六年,西洋人就贡来了真狮。翰林院的大小臣工以此为题进行了一场赋狮比赛,规模空前。康熙四十二年进士的宋至没赶上赋狮大赛,却观览了臣工们没见过的沧州铁狮,从而能两相比较地把真狮铁狮写在一起:进过渤海城,览眺得奇遇。铁狮立秋风,瞋目如震怒。下马经其旁,畏缩不敢顾。首昂丈八余,举足向南步。丰背负其盆,仰藉寒空露。色古像亦奇,那复同泥塑。唇缺自何年,依然吼烟露。传闻周世宗,警跸曾此驻。冶人罹重愆,赎罪命鼓铸。雨剥前代铭,谁其辩斯故。皇帝神武姿,干戚威远布。猛兽来西洋,诏下廷臣赋。自嗟虮虱臣,未获目一寓。兹行值高秋,徘徊抵日暮。童仆竞身便,赤足登其胯。直上据牙齿,得无啮噬怖。四望起愁云。窜伏怜狐免《沧州铁狮子》。

绘画显示乾隆皇帝观看铁狮
康熙贡狮这回事,纪晓岚也知道,这本来是一次沧州两个文化象征最佳的碰撞机会,遗憾的是他没有宋至那样丰富的联想,对外祖家乡的铁狮竟然只字不提,反倒他的几位挚朋好友刘墉、朱珪、朱筠兄弟都有吟咏的诗篇流传。
乾隆五十五年(1790),也在二月,八十岁的老皇帝从东陵到西陵,再到泰山、孔庙兜了一大圏。他深知这可能是最后一次出宫这么远了。他二月初八由陆路起程,三月二十九开始乘船往回走,大概四月上旬到达沧州。地方官员为了讨皇上欢心,一定把康熙元年曾临幸的故事讲给了他的孙子。一心以祖父为榜样的乾隆帝听了果然来了兴趣,顾不上旅途颠沛,也到旧城巡视。可是一向喜欢遇景题吟的他,才思已没有昔日敏捷了,以致没有留下让沧州人民值得荣光的御笔。
嘉庆八年(1803),才扶起百余年的铁狮似乎又站累了,于是借着一股怪风,再次睡倒尘运筹。它一觉睡了90年,直到光绪十九年(1894)代理知州宫昱派泥瓦匠设法重新让它站好,还修墙补洞般用砖石将残缺的唇、腹修补完整。

千年铁狮历经沧桑,残缺不全狮口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1957年,苏联专家来沧参观考察,看到铁狮子后,语重心长地建议给它修建一座廊亭遮雪避雨。听来也对,不久铁狮得到了一座六角形尖顶起脊的漂亮亭子的庇护。雨不淋,日不晒。正像养尊处优容易滋生腐败一样,娇生惯养没几年,铁狮表层就长出了千年不曾有过的斑斑锈迹。善良的人们慌了,赶忙请来文物专家咨询,原来古代浇铸铁狮所用不是纯铁,而是多种合金,它们喜欢沐浴自然的阳光雨露,喜欢听潮起潮落,喜欢看云卷云舒。苫盖与遮挡,阻隔了它与自然的来往呼吸。1972年,廊亭被拆除了。

历经千载的沧州铁狮子终于站在高高的石台上扬眉吐气了。
1984年起,面对“半截入土”的现状,保护铁狮的工作再次提上日程。集思广益,反复勘察,精心论证,科学施工,终于在当年11月22日,铁狮拔地而起,由屈居低于地平1.9米的陷土中乔迁至高2米、宽4.5米、长7.5米水泥基座上。当时群情激昂,画家们拿起彩笔,书法家们饱蘸浓墨,诗人们兴奋地吟唱不休。铁狮上台后的标准照,果然比在泥洼里挺拔高大了许多。然而几年过去,铁狮魁梧的身躯出现了致命的裂纹,一道,两道,三道,一毫米,两毫米,三毫米...... 专家们惊骇不已,百姓们众说纷纭,难道我们又错了?
铁狮终有一天会淡出人们的视野,走进你我的回忆。我们所能做的不过是如何延长它的物质寿命而已,清代乡贤李之华<铁狮赋>吟到:“狮兮狮兮,岂知千秋之后,万载之余,历沧桑而不劫兮,屹然孤立于寰舆。”如今,千秋已然过,万载恐难期。是无为而治,还是善意地去保护性破坏?抑或破坏性保护?

如果没有支撑,沧州铁狮子已经站累了,一定会轰然倒下的。
有关铁狮的民间故事:
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沧州这地方是一块风景优美、土地肥沃的鱼米之乡。它一面临海,因而远远地望去,海碧天蓝。再加上气候温和,人又勤劳,家家户户的日子,过得都那么美好。所以就连飞禽、走兽,也都愿意到这里落落脚。
有一年谷子黄梢,棒子苍皮的时候,海面上突然刮起一股黑风,卷着海浪,像虎叫狼嚎一样咆哮着直扑沧州城。眼看着船翻桅折,房倒屋塌,满洼的好庄稼被海水吞没。黑风恶浪来得急,老百姓来不及躲,人也淹死了不少。那情景是真叫惨啊!

由于历次的保护性维修,反而加速了铁狮子的破损。
这黑风恶浪怎么突然来得这么猛呢?原来是一条恶龙在兴妖作怪。它看着沧州这地方好,就一心想独吞这地方做它的龙宫。就在恶龙兴妖作怪、惨害黎民百姓的时候,人们猛地听到一声
像山崩地裂一样的怒吼。只见一头红黄色的雄狮,从海边一跃而起,像鹰抓兔子一样,嗖的一声,冲向大海,直取恶龙。海面上顿时水柱冲天,狂风大作,龙腾狮跃,雄狮和恶龙从天黑一直厮杀到黎明,恶龙招架不住,掉头就跑。它边跑边想:“我占不了这块地方,也叫这地方好不了。”于是它一边跑着一边吐着又苦又碱的白沫。雄狮在后面紧追不放,一直到东海深处,逼着恶龙收回了淹没沧州的海水,这才罢休。恶龙在逃跑的路上留下了一条深沟。传说,这条深沟就是现在的黑龙港河。沧州这地方,特别是黑龙港流域,那白花花的盐碱,据说就是那条恶龙吐出的白沫。

这是专门为沧州铁狮子修建的寺庙。
恶龙跑了,海水退了,沧州一带的老百姓,才避免了一场更大的灾难,又能安居乐业了。人们为了感谢为民除害的雄狮,就请一位叫李云的打铁名匠,带领着九九八十一个手艺高超的徒弟,用了九九八十一吨钢铁,铸造了九九八十一天,终于在当年雄狮跃起的地方,铸成了这尊活灵活现非常雄伟的铁狮子。
那条恶龙虽然没死,可是它一望见这头铁狮子,就浑身发软,爪子发麻,再也不敢兴妖作怪了,所以,后来人们又把这尊铁狮子叫做镇海吼。

这是安装于沧州市狮城公园的新铁狮。
2011年3月28日,世界纪录协会的工作人员在河北沧州铁狮重铸揭幕仪式上宣布:新铸造的沧州铁狮子成功创造一项新的世界纪录,为世界上一次性整体浇铸最大的铁狮子。据了解,“新狮”造型仿照原铁狮子,对原狮残缺的下巴、尾巴等部位进行了修复,并在尊重原貌的基础上融入了当代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沧州市狮城公园
体积是原铁狮的1.32倍,新沧州铁狮子高6.905米、长8.532米、宽4.180米,净重100.08吨。沧州铁狮子原铸于公元953年,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较大的铸铁艺术珍品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但经过千年的风雨侵蚀,狮体已残缺不全。两年前,为抢救保护国宝,沧州市政府决定重铸铁狮。新沧州铁狮子坐落在沧州狮城公园。

沧州铁狮子已经成为旅游景点,在铁狮子两侧为沧州武术展馆以及清朝文化展馆。在其北侧一座寺庙供奉普贤菩萨。一尊重约120吨的全新“沧州铁狮子”运抵河北沧州市狮城公园。据了解,新版沧州铁狮子耗时两年,采用古法泥范铸造与现代铸造技术相结合铸造而成,新铁狮子脱胎于原铁狮子,并补齐了原铁狮子缺失的尾巴和下巴,体积是原铁狮的1.32倍,设计“寿命”2000年。
谢谢关注!
请关注:http://blog.sina.com.cn更多精彩游记。
登崂望东海
2023年11月11日星期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