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2023-10-28 22:42:23)
标签:

旅游

分类: 假日游中国

正定县隆兴寺即大佛寺,位于正定古城的东侧中部区域,我去正定县自驾游导航就定位于隆兴寺,导航直接就把你带到隆兴寺的东侧停车场。正定县为民办实事之一,就是在大部分著名景点旁边都修建了免费停车场,非常人性化,只此一点就必须为县政府点赞!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隆兴寺是中国现存时代较早、布局较为完整的大型寺院,原来是十六国时期后燕慕容熙的龙腾苑,隋文帝开皇六年(586年)在苑内改建院,初名龙藏寺。宋初开宝四年(971年)宋太祖赵匡胤敕命扩建,改名为龙兴寺。清康熙、乾隆年间两次增建,并改名为隆兴寺,俗称大佛寺。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隆兴寺天王殿的南侧有一座三通旱桥,就是桥下无河无水,在中国佛寺门前非常少见。隆兴寺没有山门,当然也就没有四大金刚和哼哈二将,也就没有钟楼鼓楼。当街就是一座充作大门的天王殿。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隆兴寺系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正定县地处冀中平原,古称常山、真定,历史上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是河北省会石家庄的北大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京广铁路、107国道京深高速公路纵贯南北,石德铁路、石太铁路四通八达。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隆兴寺的“双龙照壁” 位于天王殿的南端,三通旱桥南侧马路对面,重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隆兴寺的九绝之一。双龙照壁宏伟壮观霸气十足。这照壁由绿色琉璃砖瓦砌成,东西长229,高63米,厚12。檐顶为庑殿式,琉璃瓦覆顶。石砌须弥座素面无雕饰。壁身四岔角以绿琉璃雕饰牡丹花,壁心由三十六块高浮雕琉璃砖拼砌的二龙戏珠图案。图案中海水江崖,波涛汹涌,两条巨龙穿云破雾,上下呼应。整幅画面栩栩如生,颇为壮观。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在三通旱桥与天王殿的之间有四个方形石墩,这里应该有一座石牌坊,不知何时何故石墩上的牌坊轰然消失了。隆兴寺在中国寺庙建筑中是绝版,曾有梁思成说它是京外第一刹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天王殿的中门,是隆兴寺的正大门兼检票口。天王殿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尊石狮子,造型奇特,给人一种年代久远的感觉。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到隆兴寺首先看到的就是天王殿,天王殿也是隆兴寺的正门剪票处,供奉弥勒菩萨, 天王殿门上悬有康熙皇帝手书敕建隆兴寺金字牌匾。因寺内供奉着一尊巨大的铜铸菩萨,因此又俗称大佛寺,河北民间有沧州狮子定州塔,正定府的大菩萨之说。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检票进入天王殿,迎面是慈眉善目的大肚子弥勒佛,优哉游哉的坐在供台之上。此木雕大肚弥勒佛,为金代遗物,距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像高1.9米,体态胖硕,笑容可掬,左手执一布袋。其形像源于我国五代时期浙江奉化一位名叫契此的僧人。后梁贞明三年(917年),契此于奉化岳林寺入灭。圆寂前留下"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四句偈语。据此,世人视契此为弥勒化身,之后便以其为原型塑像供奉。宋代契此作为弥勒化身于佛寺天王殿供奉成为定制。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天王殿的东西两厢供奉的是四大天王。四大天王像原塑毁于1966年,现存为1982年正定民间老艺人重塑之作,像高4.8米。四大天王的名称和形像为东方持国天王,名"多罗吒",手持琵琶,怒目圆瞪足登小鬼;南方增长天王,名"毗琉璃",手握宝剑,同样足登鬼怪。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西方广目天王,名"毗留博叉",手中缠绕一蛇;北方多闻天王,名"毗沙门",右手持宝伞,左手握神鼠;俩神四足踏遍妖魔鬼怪。人们根据其手中法器赋予了风调雨顺的吉祥寓意,表达了百姓的美好愿望。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出天王殿北门,沿着中轴线北行,石板路两侧是两片遮天蔽日的松林。松林西侧有一座公共卫生间,卫生间的门前有一通古石碑。石碑为:重装六师佛像记碑。此碑刻立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青石质,高166、宽86、厚25厘米。碑文主要记述了主持僧海昇、寄东院比丘福田于康熙二十二年历时五个月募金三百,后又历时三个月金装六师殿内七佛中第二尊佛像。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沿中轴线穿过松林,一座占地面积硕大的大殿遗址静置于面前,这就是“大觉六师殿”(遗址)。大觉六师殿始建于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年),原为面阔九间、进深六间、单檐庑殿顶建筑,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金、元、明、清均进行过重修。民国初年因年久失修而坍塌。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据《隆兴寺志》记载,大觉六师殿的佛坛上原供有七尊佛像,即释迦牟尼佛及其成佛之前的六位先师: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他们在佛教中合称"过去七佛",因而大觉六师殿又俗称"七佛殿"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参观完了大觉六师殿(遗址),绕过台基继续沿着中轴线北行,面前就是巍峨高大的“摩尼殿”。 摩尼殿的主体,是一座进深七间,面阔七间的正方形殿堂。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摩尼殿门前有一尊石质香炉颇为奇特,我走南闯北游览寺庙不计其数,第一次见到这种香炉。此石香炉为宋代雕制,由炉身、炉座两部分摞置而成,通高1.4米。炉身正面浮雕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四周侍立药师十二神将,手持宝杵、宝剑、宝棒等兵器,给人以威武勇猛、栩栩如生的感觉。寺庙中早期的香炉保存下来的并不多,此座以佛教题材为雕饰的宋代石香炉保存至今,实为罕见。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这是位于延光堂内的“古建筑艺术展”的摩尼殿建筑模型。

 摩尼殿始建于北宋皇裕四年(1052年),重檐歇山顶式古建筑,殿身四面正中各出一山花向前的歇山式抱厦,平面布局呈十字形。四面正名五花大阁殿。象这样的巧妙布局建筑特点,在国内,为一孤例。檐下斗拱宏大,分布疏朗;柱子用材粗大,有明显卷刹、侧角和升起,与宋《营造法式》相近。为隆兴寺现存古建筑中价值最高的一座,隆兴寺九绝之一。摩尼殿内正中须弥台上,有五尊金装异彩的佛像,中央是释迦牟尼说法坐像。1977年至1980年由国务院拨款进行了落架复原性重修。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进入摩尼殿的三通六扇木门,迎面金塑佛祖双目微垂盘膝端坐于供台之上,阿难尊者和迦叶尊者协恃两侧。佛龛两侧立柱上有一幅对联。上联:幻化何因但應念而成自而无去无往;下联:庄严有象祗随心具足可知即色即空。有知其详意的博友,在留言中赐教,本人感激不尽!

佛祖手势寓意颇多,如果你看懂了,那绝对是行家。上面佛祖右手屈臂上举于胸前,手指自然舒展,手掌向外。这一手印表示佛为救济众生的大慈心愿,能使众生心安,无所畏怖,所以称无畏印。

泥塑金装佛像:佛坛上正中供奉的是佛祖释迦牟尼,手持说法印,表示佛祖正在讲经说法。左右两侧立像为释迦牟尼的两位弟子。两侧莲座上供奉文殊、普贤二菩萨。五尊佛像均为宋代原塑,1997年对佛像进行了贴金修饰。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相关链接:在《西游记》原著第九十八回中,阿难、迦叶奉命给唐僧师徒传经的时候,这二尊者向唐僧师徒索要人事,因为没有给俩人“人事”,二尊者给了唐僧师徒无字真经。孙悟空就告到如到佛祖那里,如来佛祖却说: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原来,索要人事就是如来佛祖的主意。以至于后来,唐僧送上了紫金钵盂,才拿到真正的经书。那么如来佛祖为何要让阿难、迦叶,向唐僧师徒索要人事呢?因为九九八十一难还缺一难。

人物简介:在寺院中,阿难与迦(ji)叶总是侍立在佛祖的两边,成为佛祖的协侍,迦叶于释迦牟尼成道后第三年为佛弟子,八日后即证入阿罗汉境地,为佛陀弟子中最无执着之念者。 阿难跟随佛陀出家,佛陀五十五岁时,选阿难为常随侍,因为他专注地服侍佛陀,谨记无误佛的一言一语,因此被称为多闻第一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摩尼殿中的壁画、彩塑同样十分珍贵。摩尼殿殿堂中央为一正方形内槽,这使得殿堂中呈字形。在面南的壁上,为宋塑释迦牟尼和迦叶、阿难二弟子及明塑文殊、普贤二菩萨塑像。塑像高大、雄浑,气度不凡。东西两侧及大殿四周绘有明代壁画。壁画气势恢宏,人物众多,笔法精细。可惜的是绝大多数已经脱落,真是令人深感遗憾。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此壁画为:东方净琉璃世界。内槽西扇面墙外壁画框宽9.14米,高7.13米,内绘"东方净琉璃世界"。画面以东方三圣:药师佛与日光、月光二菩萨为中心展现。药师佛左手托钵,右手执药丸。其胁侍日光菩萨、月光菩萨分别持绘有日轮、月轮的莲枝。三圣像周围绘药师十二神将、菩萨、比丘、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120余身。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此壁画为:西方胜景。内槽东扇面墙外壁画框宽9.14米,高7.13米,内绘"西方胜景"。构图宏伟,色彩艳丽,将虚幻的"西方极乐世界"展现出来。画面主题以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音、大势至菩萨为中心,共绘佛、菩萨、罗汉等400余身。壁画左下角则以暗淡的灰绿色绘出了世俗间生老病死诸苦,与色调明快、气势恢宏的西方极乐世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摩尼殿内各壁满绘以佛教故事为题材的壁画。除内槽东西扇面墙内壁的"十二圆觉菩萨图""八大菩萨图"为清代补绘外,其余皆为明代遗存。现存面积约422平方米,为四抱厦绘护法"二十四尊天。檐墙生动描绘了佛祖释迦牟尼降生、出家、苦行、成道、涅槃等整个过程,称"释氏源流图"。东、西扇面墙分别绘"西方胜景""东方净琉璃世界"。壁画采用沥粉贴金的艺术处理,色彩艳丽,层次清晰,在现存明代寺观壁画中实属上乘之作。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最令人称奇的,是北壁明代通壁悬塑的五彩海岛观音。整面壁上,人物多样,山石、祥云萦绕其间。色彩鲜艳,至今仍光彩照人。最特别是北面明朝嘉靖年间重塑的高3.4的倒坐观世音(倒坐大致的意思是表明观世音菩萨不渡尽众生,永不回头的大慈大悲),优柔端庄,被鲁迅誉为东方美神 真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最美的观音,但见她头戴宝冠,项饰璎珞,帔巾自肩下垂,身着红色长裙,右腿屈起搁在左腿,右手搭于左腕抱住右膝,头微右侧,身略前倾,呈大自在状。一派闲适自若、怡然自得的写意样子.更令人叫绝的是当你从不同的角度看这座雕塑中观世音菩萨的眼睛的时候,总会觉得大慈大悲的菩萨面露笑意的慈眼安抚我们这些愚痴的众生。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五彩悬山长15.7米,高7.5米,以雕塑与绘画相结合的壁塑艺术形式,将观音说法的道场:普陀洛珈山壮观热烈的场景微缩于壁面。踞坐正中的观音菩萨,突破了宗教佛像的呆板作风,形体曲线柔美,姿态优雅端庄,是诠释宋代观音造像世俗化特点的上乘之作,故被誉为"东方美神"。又因其坐南面北,与大殿坐向相背,又称"倒坐观音",是隆兴寺六最之一。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摩尼殿北侧与牌楼门之间的庭院,东西两侧各有一组古石碑。照片右数第一碑(最高),是“大隆兴寺香火地碑”。此碑刻立于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青石质,碑身高216、宽90、厚27厘米。该碑1966年曾被推倒断为四块,1984年粘接重立。住持僧如果撰文,碑文主要记述了直隶都察院右副督御史赵宏燮于康熙四十二年至四十八年敕修隆兴寺期间监督、提调、指挥、捐助之功德。

右数第一碑是:重修隆兴寺功德碑,此碑刻立于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青石质。该碑1966年曾被推倒,1984年重立。碑身高188、宽95、厚28厘米,住持僧如果撰文,该碑主要记述了康熙四十二年至四十八年敕修隆兴寺期间监督诸公之功德。碑阴下部刻阖山僧名21人及工匠题名11人。由于篇幅限制,东侧及其他古碑在这里我就不一一介绍了,想详细了解石碑的博友,还得你亲自到现场一睹为快。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摩尼殿北侧元一座牌楼门,名曰:“妙庄严域”。牌楼门,面阔一间,庑殿顶,曾被我国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誉为"珍品"。现存建筑为1986年依据梁思成《正定调查纪略》中的文字及照片复建。南面题额"妙庄严域",即赞美佛门乃绝妙善美之境地。北面题额"通津宝筏",比喻佛法为普渡众生脱离生死苦海之宝船。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穿过妙庄严域牌楼门,迎面是两棵古槐。看树干上石家庄市古树名木标志牌,此老槐树已经一千年高龄了。它代表着生命的长久,它是历史的见证。它的根深深植根于这片风水宝地,静静地见证了千年古刹的历史变迁,它的生命永恒、它的精神永存。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千年古槐的北侧上九级石台阶就是“戒坛”, 面积为30276平方米,高177,始建于明代。后重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为一座重檐三滴水、四角攒尖顶亭台式建筑,现存木结构部分建于清康熙年间,石坛为明代遗存,面阔、进深皆为三间。戒坛是寺院用以举行受戒仪式的坛场。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我拾级而上,登上戒坛,坛正中间供奉一尊铜铸双面佛。此铜铸双面佛像系明弘治六年(1493年)铸造。面南者为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双手做禅定印,面北者为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左手作禅定印,右手做慈悲印,二者均为民间广为尊崇的佛像。在药师佛像下莲座正中阴刻铭文"大明弘治六年真定县津沱河南古城村善女吕氏讳旺谨造"。此种形制的造像在汉传佛教寺院中极为少见。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戒坛的北侧有韦陀殿遗址,韦陀殿,原为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的建筑,现仅存遗址。殿内原供奉一尊铜铸五彩韦陀像。韦陀是驱除邪魔、保护佛法的天神,手持金刚降魔杵。韦陀殿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坍塌后,韦陀像已移至弥陀殿内保存。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戒坛北侧庭院的西侧是“转轮藏阁”,始建于北宋,是一座平面近似正方形的二层楼阁。在建筑结构上采用大弯梁和移柱造、叉柱造的做法,被中国建筑学家梁思成赞为"木构建筑之杰作"。元、明、清均有重修。1956年由国务院拨款进行了落架复原性重修。殿内北侧有一尊功德碑,记录了重修转轮藏阁的功德。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我站在硕大无比的木质转轮藏阁门前,震惊之余被古代能工巧匠的奇思妙想深深征服。藏阁座西面东,平面和外观与慈氏阁相同。为单据歇山顶二层楼阁。建筑手法保留着突出的宋代特点。历代均有过不同程度的修葺。1956年时,拆除了明代重修时所添腰檐,恢复了北宋时建筑的原貌。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转轮藏是宋代佛教净土宗的一种法器,貌似是一个装满经书的能转动的亭子。净土宗认为经书在转轮藏阁上转动就是被世人传颂修行,这个道理相当于今天藏传佛教的转经筒和经幡。转轮藏阁始建于北宋,梁架结构十分特殊,楼阁下层由于转轮藏的安置,柱网布局突破了常规,采用了移柱造的做法,而檐柱则采用了插柱造法,这在中国古建筑中极为罕见。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阁内的木制转轮藏是一个能够转动的大书架,直径7米,整体分为藏座、藏身、藏顶三部分,中间设一根10.8米的木轴上下贯穿。整个转轮藏的重量由底部藏针承受。转轮藏建造于北宋,是我国现存时代最早,体量较大的一个。为了保护这个已经存在千年以上的木质建筑,上面的经书已经完全拿下来了。直到建国前,上面放满经书重达两吨以上一个人仍旧可以轻松转动。顺便说一下,这个转轮藏制作极其精致,可以从下面的图片看看细节。宋代的保存到现在的只有这一个。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转轮藏阁的对面(东侧)是“慈氏阁”,慈氏阁始建于北宋,是一座平面近似正方形的二层楼阁。内部梁架结构采用减柱造,简洁明朗,檐墙内立柱为宋《营造法式》所记永定柱的唯一实物例证。元、明、清均有重修。1958年由国务院拨款进行了落架复原性重修。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慈氏阁内一尊巨大的木雕“弥勒菩萨”令人肃然起敬,慈氏是梵语弥勒的意译,故称该建筑为慈氏阁。阁内所供弥勒菩萨像,高7.4米,系北宋时期独木雕制。弥勒头戴天冠,着菩萨装,手作说法印,身后饰高8.8米的火焰纹背光,以示佛光普照,法力无边。1995年采用修残补缺、随旧着色的方法进行了复原性修复。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乾隆御碑位于慈氏阁的东侧,该碑通高6.07米。碑阳镌刻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乾隆辛巳暮春之初隆兴寺礼大佛再叠旧作韵》。碑阴刻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正定隆兴寺三叠旧作韵》。碑仄分别刻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丙午春三月正定隆兴寺礼大佛四叠旧作韵成九言长歌一首》和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正定隆兴寺五叠旧作韵》。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嘉庆御碑位于慈氏阁的南侧、戒坛的东侧,该碑刻始建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通高5.9米。碑阳内容为清嘉庆十六年嘉庆帝西巡五台山回銮驾幸隆兴寺所作《隆兴寺敬叠皇考九言诗韵》。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这是“乾隆碑亭”,位于慈氏阁的西侧。该碑亭面阔、进深皆为三间。重檐歇山式。亭内碑刻为皇帝御制,故以黄色琉璃瓦覆顶。亭内之碑是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高宗弘历所书《重修正定隆兴大佛寺记》。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隆兴寺内的古树很多,古树名木是国家宝贵的自然资源,是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的见证。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和珍贵、稀有、具有纪念意义的树木称为古树名木。树龄500年以上的古树实行一级保护,树龄300年以上的古树实行二级保护,其余的古树实行三级保护。隆兴寺的古树名木依照专业保护与社会公众保护相结合、定期养护与日常养护相结合的原则来保护。隆兴寺景区内现分布有30株古树其中国槐7株,侧柏22株,紫藤1株。﹣级保护古树16株,二级保护古树14株。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龙藏寺碑位于慈氏阁的北侧、大悲阁东南侧。整个石碑高3.15米,宽0.9米,厚0.29米,碑文三十行,每行五十字,刻写着楷书文字1500余字。它对研究汉隶至唐楷过渡向的书法艺术和字体演变,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据《畿辅通志》记载:龙藏寺碑刻于隋开皇六年(公元586),有人说刻碑比建寺还要早。碑上刻文,字面道劲宽博,开唐楷之先声,有欧阳洵、虞、世南之体。隆兴寺因为创建年代久远,寺内碑碣林立,最珍贵的一件当推龙藏寺碑,石碑的上面不仅刻有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在碑额的两侧还蛟螭盘绕,更重要的是这块石碑起源于隋代,距今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可以想象这块石碑具有多大的历史文化价值。碑刻书法苍劲有力,上承南北朝书法艺术的遗风,下开盛唐诸家书法之先河,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清末著名学者康有为称赞曰;此六朝集成之碑,非独为隋碑第一也。这座石碑历经历史沧桑保留至今,起源于隋朝誉为楷书鼻祖,这座石碑就是《龙藏寺碑》。它屹立在大悲阁旁千年古槐之下,当你走进一看的时候,你会发现上面布满了时间的痕迹,仔细打量碑文,上面刻写的很多文字都早已经看不清了,但是刻写的文字字体结构,仍然能够让人一眼就看出是楷书。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为了让人们看得更加清楚,在它的旁边有一个复刻石碑,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整个石碑的全貌,在石碑的顶部写着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从隋朝到现在1400多年间,经过改朝换代各种战争侵略,它仍然能够保存下来,我们只能说这是我们最幸运的一件事情了。

但是当看到这块石碑的时候,很多人都有一个感悟,如果那个时代有更多的事物和建筑保留至今的话,我们就能够明白历史,从而追根溯源。当然并不是说我们现在的文物保护工作还不够好,只是看着这座碑突然觉得我们好像把老祖宗给留下的东西,弄丢了好多。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此碑还是“乾隆御碑”,立于转轮藏阁的西侧。该碑通高6.07米。碑阳镌刻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乾隆辛巳暮春之初隆兴寺礼大佛再叠旧作韵》。碑阴刻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正定隆兴寺三叠旧作韵》。碑仄分别刻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丙午春三月正定隆兴寺礼大佛四叠旧作韵成九言长歌一首》和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正定隆兴寺五叠旧作韵》。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这是“圣主本命长生祝延碑”,位于转轮藏阁的西侧。此碑刻立于元延佑四年(1317年),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频书丹并篆额,王思廉撰文。碑文主要记述了元仁宗时资善大夫执礼和台印造《仁王护国般若波罗密经》、《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施于龙兴寺,钦为圣主长生祝延。碑文字体秀丽端雅,运笔酣畅温润,结体宽博缜密,为赵孟频晚年书作之精品。由于古碑太多,无法在此文中详细介绍,喜欢研究碑刻的博友,还得劳其筋骨累其银子,亲临现场一睹为快。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大悲阁是整座隆兴寺的主体建筑,位于慈氏阁和转轮藏阁的北侧。始建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后毁于战火。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葺。现存建筑为19978月至19999月依据宋《营造法式》复建。工程投资3285万元,共用木料6800多立方米,是我国继西藏布达拉宫之后最大的单体文物修缮工程。重修后的大悲阁为一座出檐三层、歇山顶楼阁式建筑。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大悲阁的中门有一付对联,上联:妙相顯光明非空非色;下联:净因傳定慧不滅不生。门楣上方悬挂横扁,上书:“白毫相光”四个金色大字。回廊上方还有一块横扁,上书“慧眼无边”四个大字,这是唘功先生的手书。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此铜铸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为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奉太祖赵匡胤之命铸造,有3000工匠参与铸造。大佛面部表情端祥恬静,仁慈庄重。达到了瞻之弥高、仰之益恭的艺术效果。佛像高21.3米,位居我国古代铜造像之首。其42臂中除当胸双手合十外,两侧各20臂呈辐射状分布,手不仅分别执日、月、净瓶、金刚杵、宝剑等法器,且均饰有一眼,以40只手眼配以佛教三界中二十五种果报即为千手千眼之来历,千手表示护持众生,千眼表示观照世间。此像作为一千多年前劳动人民聪明与智慧的结晶,可谓我国古代冶金史上的一大奇迹,在隆兴寺六处文物之最中最具影响力。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观音大佛脚下的石质须弥座,为北宋原物,高2.25米,由双层上枋、上枭、束腰、下枭、下枋、圭脚组成。须弥座采用浅浮雕、高浮雕、圆雕、透雕的表现技法,雕刻出力士、飞天、共命鸟、伎乐等形象,造型生动,雕工精良,为不可多得的宋代石雕艺术珍品。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由于千手观音佛像超高,所以采取自下而上,分七段接续铸造。第一段铸莲花座,第二段浇至膝部......第七段浇铸至顶部,最后添铸42臂(后被锯掉,现为木雕而成)。工程浩大,比承德外八庙普宁寺大乘之阁的观音木雕像难度要高得多。它是北京周边地区4尊大佛之一,与北京雍和宫大佛、天津蓟(及)县独乐寺大佛、承德普宁寺大佛齐名。这座青铜制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维护主要依靠国家资金,也接纳社会捐助,有意尽心力者,请慷慨解囊。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大悲阁的西侧是“集庆阁”, 集庆阁与大悲阁肩并肩手拉手,两阁之间有天桥相连。集庆阁大门前两侧回廊柱上有一付对联。上联:万法皆空洞徹有无明佛性;下联:一尘不染屏却罣礙證禅心。门楣上方悬挂横扁,上书:“法雨惠施”四个大字。集庆阁,亦名西耳阁、舍利阁,始建于北宋,现存建筑为1997年至1999年依据宋《营造法式》重建。此阁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前带副阶,重檐歇山顶,绿琉璃瓦剪边,面积355平方米,高度21米。阁内上层原供普贤菩萨,下层供地藏菩萨、十八罗汉及五彩鄂国公像。我去的时候大门紧锁,遗憾没有入内拜佛。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大悲阁的西侧是“御书楼”, 集庆阁与大悲阁肩并肩手拉手,两阁之间有天桥相连,此照片清楚显示两楼相连的天桥。御书楼大门前两侧回廊柱上有一付对联。上联:法潤东土融儒道同臻教化;下联:经来西天運悲智共參因缘。门楣上方悬挂横扁,上书四个大字有两个不认识,所以不敢妄言。     御书楼亦名东耳阁、御书阁,始建于北宋,现存建筑为1997年至1999年依据宋《营造法式》重建。此楼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前带副阶,重檐歇山顶,绿琉璃瓦剪边,面积355平方米,高21米。据《隆兴寺志》载,阁内上层原奉文殊菩萨和御书碑文,下层供观音菩萨和十八罗汉。我去的时候同样大门紧锁,遗憾没有入内拜佛。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游客中心位于御书楼的东侧,这里也是隆兴寺的管理机构。隆兴寺占地约5万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布局和建筑保留了宋代的建筑风格,主体建筑都分布在南北中轴线及其两侧,依次为天王殿、大觉六师殿(今存遗址)、摩尼殿、戒坛、慈氏阁、转轮藏阁、御碑亭、大悲阁、弥陀殿等。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游客中心的南侧是“梁思成文物保护史迹展”,由于篇幅太长,我另文详细介绍给大家。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这是大悲阁的北门,大门两侧廊柱上悬挂一付对联。上联:慧日普圆通下禅枝而返照;下联:灵台凝正觉浮定水以涵光。门楣上方悬挂横扁,上书“香刹清華”四个金色大字。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大悲阁北门数丈处有一棵古树,名曰“寿槐”。 槐,又名国槐,科属豆科槐属,拉丁名 Sophora japonica Linn 。是中国的古老树种,在中国分布广泛,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这棵古槐,是隆兴寺内树龄最高的槐树,已有1300多岁,被称为"寿槐""福树"。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曾在此树下驻足观看,见有瑞鹤祥云绕于树端,经久不去。这一景象,被他看做祥瑞之兆,坚定了他称帝后扩建隆兴寺的信心。既为寿槐,自有荫护,虔诚者绕树三匝,可得富贵荣显、鹤寿永昌。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弥陀殿位于中轴线上,大悲阁的北侧。始建于明正德五年(1510年),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此殿为一座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青瓦覆顶的单檐歇山式建筑。临济宗第二十五代嗣祖沙门梦堂和尚主持修建。梦堂,为隆兴寺明代高僧。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进入弥陀殿,迎面石质须弥座上供奉的是明代泥塑金装阿弥陀佛,佛像后侧金柱上悬塑着其两大胁侍观音和大势至菩萨像。阿弥陀佛与观音、大势至合称为"西方三圣"。弥陀殿内东西两侧供奉石雕十八罗汉像,其余佛像大多为五十年代民间征集而来。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阿弥陀佛(梵语Amitbha),又名无量佛、无量光佛、无量寿佛等。大乘经载,阿弥陀佛在过去久远劫时曾立大愿,建立西方净土,广渡无边众生,成就无量庄严功德,为大乘佛教所广为崇敬和弘扬。大乘佛经主要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对阿弥陀佛及其西方极乐世界均有详述。大乘佛教流传之地,如中国、日本等大乘教区,阿弥陀佛信仰也尤为繁盛和重要。而汉传佛教的净土宗,则完全以往生阿弥陀佛的西方净土作为专修的法门。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中轴线上的毗卢殿,位于弥陀殿的北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原为正定八大寺院之一,崇因寺的主殿(拆除崇因寺殊为可惜,遗址还有一个大殿),1959年迁建于此。此殿面阔、进深皆为五间,重檐歇山顶、青瓦覆盖、绿琉璃瓦剪边。檐下悬挂清乾隆皇帝御书"毗卢佛殿"匾额。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进入大殿,迎面就是铜铸毗卢佛。毗卢,面向四方的坐式毗卢佛和三层共雕饰一千尊小佛的圆鼓型莲座摞置而成,通体共有佛像1072尊,形成"千佛绕毗卢"的格局。此尊造像构思巧妙,造型独特,做工精良,为一件难得的明代艺术珍品,是隆兴寺六最之一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出毗卢殿的北门,进入的北侧庭院,这是隆兴寺最后一个庭院,名曰:“龙腾苑”。 2005年增建的一处集文物展示、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寺庙园林。乾隆皇帝巡幸隆兴寺时,曾留下"龙腾故苑寻霸业,狮吼初地礼法轮"的壮美诗篇,故名龙腾苑。园林占地40亩,有金代广惠大师经幢、北朝石造像、元代壁画墓、明代许家牌坊、明代龙泉井亭及古碑刻等众多文化遗产,另有湖光山色、亭台楼榭、小桥流水、奇花异草之美,仿佛一副美丽的历史文化画卷。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庭院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塔式经幢,这是东侧的一尊。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这是位于庭院西侧的经幢,金代广惠大师经幢。广惠大师为佛教慈恩宗高僧,曾于金代前期任隆兴寺住持和河北西路真定府都僧录。金大定三年(1163年)圆寂。广惠大师经幢刻立于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系汉白玉雕刻,由基座、幢身、幢顶组成。现幢顶缺失,残高5.02米。此幢是研究金代佛教的重要实物。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龙腾苑最北侧堆砌了一座假山,假山上台楼阁,池馆水榭,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假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美不胜收。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这是龙腾苑内的“许家牌坊”,此牌坊刻立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因其是为明朝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许守谦和他的祖父许璜、父亲许金所立的功德牌坊,故当地人称作"许家牌坊"牌坊顶部已经缺失。牌坊的石柱、额坊、花版、雀替、抱鼓石上雕刻有官员、童子、佛教故事以及瑞鹤、祥云、花卉、瓜果、麒麟、狮、龙等图案。雕饰题材丰富,画面生动形象,是不可多得的明代建筑遗物。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这是位于龙腾苑内的“北朝石造像”,为元氏县开业寺北朝时期遗物。1965年经河北省文化局批准移至隆兴寺。此像系汉白玉雕刻。主尊为释迦牟尼,背面刻坐式小佛。佛座上饰供养人、双狮、神王等,内容丰富,刻工精良,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两侧的二比丘为明代所刻。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这是位于龙腾苑内东北侧的“龙泉井亭”,龙泉井亭亦称灵泉井亭,建于明天顺七年(1463年)。亭内有八角井一口。据清乾隆十三年《隆兴寺志》记载,此即宋开宝四年涌铜处也。相传,龙潜其中,祷雨有应,故名曰龙泉。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井亭内中间用钢筋封闭的就是龙泉井,北侧墙壁处摆放着八尊古代无头石质佛像,没有介绍不知出自何处。四周墙壁上镶嵌着许多佛龛造像。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龚止湖位于龙腾苑的东侧,龚( yan ),飞龙在天的意思。龚止湖作为园林水体景观是龙腾苑的重要构成要素。湖中泉水喷涌,荷花绽放,鱼儿自在穿梭,极富诗情画意。湖南侧还有水榭,依栏观景颇具诗情画意。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在龚止湖的北侧还有一处元代壁画墓,该壁画墓系20028月于涿州市发现,2003年迁至于此建亭保护。该墓为元至顺二年(1331年)李秉彝为其父丰润县尹李仪、其母方氏所造。墓室内壁画绘竹雀屏风图、侍奉备宴图、孝义故事图。此墓是河北省境内发现的保存最为完好的元代壁画墓,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填补了我省元代墓葬壁画考古的空白。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

由于篇幅太长,隆兴寺的东侧跨院我另行游记详细介绍给大家。对于隆兴寺我也是走马观花了解了一个大概其,如果您对隆兴寺感兴趣,还得你劳其筋骨舍其银子,亲自前往一探究竟方为上策。

  谢谢关注!

 请关注:http://blog.sina.com.cn更多精彩游记  

                                登崂望东海

                      20231031日星期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