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村之宝的古树
我们在西三都河村内边走边看,村内的街道都很干净。这是南侧的街道,几位村民正在整理道路,从这一点看西三都河村管理还是不错的。
村内老房子和新房子混杂在一起,让游客感觉没有冲击力,从照片上看这里管理比其它古村庄要好一些。
在西三都河村村南有一株北方罕见的黑色古檀树,土名“山八樠”。树高18米,主干高1.6米,树分三杈,树围5.6米,树冠呈圆形,遮地约1000平方米,树龄600多年。黑檀树后有100多间老民居,相传是清朝时期由本村一位财主修建,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
传说之一:当年三都河村三都府落成时,从南面飞来一只长着五颜六色羽毛的侯鸟,村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鸟,它在三都府上空盘旋了三圈后,将口中衔着的一颗黑檀木的种子扔到了门前的空地上,长鸣一声后就飞走了。 
村民将这颗种子小心翼翼地种在三都府门前,安排了一个能干的小伙子负责浇水施肥。种子种下后长出了一棵翠绿的小树苗,几个月后,小树苗长出来三根大枝,三根大枝越长越壮,几年的时间小树就长成了一棵大树。一颗南方的种子竟然在北方存活下来,村民都认为是个奇迹。
这是介绍黑檀树的碑文。
岁月流逝,转眼几百年过去了,先前的三都河村逐渐分成了东、中、西三个三都河。如今漫步在莱西市的西三都河村,人们依然可以看到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相传那就是以前的三都府。
石碑的东侧是介绍黑檀树北侧墓碑的来龙去脉。
这棵有600多年历史的黑檀木现在也长势良好,高约20米,树干周长5米,树干覆盖面积达500平方米。村民称它为“八门树”,又叫“山八樠”或“黑檀树”,一代代村民将其视为保护这方水土的“神树”,庇佑着村落的芸芸众生。
古树树底东北部有一坟茔,据《邵氏族谱》记载:邵氏先祖邵迪,自幼聪颖好学,20岁时便中秀才,因躲避战乱,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率妻子儿女自河南汝南县举家北迁,见三都河地带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河水清澈,就在现西三都河村落户。
邵公率妻子儿女开垦荒地,自给自足,生活倒亦安乐富足,但每逢闲暇,邵公常常独坐村头,思念故土。
这是墓碑的正面,落款是:乾陵四十四年四月立的墓碑。墓碑正文是:“清显考邵公
韩
国翰
字
君佐妣齐氏之墓”
传说之二:明永乐三年,邵公又在村头苦闷,在仰天叹息之时,突见一群候鸟自南方向北迁徙,一候鸟离开鸟群,在邵公头顶盘旋数圈,张口吐落一粒种子,随后一声长鸣,随鸟群远去。邵公甚觉神奇,将种子移植于土中,并经常浇水呵护,种子生根发芽,后长成一棵小树,数载后,枝叶繁茂,树形奇瑰,得邵家众力呵护,历年无损,直至今日,树龄已有600多年。 
黑檀木是世界级的珍贵木材之一,而黑檀树是黑檀木的原材料。主要生长于热带雨林地区的乔木,十分高大,有的高度可达到45m,直径达25m。黑檀木又称乌木,我国的黑檀木几乎全是从非洲的马达加斯加等地进口,因为黑檀树主要生长在西非和中非等地,故又以非洲黑檀为上品。
黑檀树虽然高大,但是美中不足的是生长十分缓慢,并且常常出现空心等情况,故成材率很低,只有10%到15%左右,所以大块的黑檀木十分难得。
像西三都河村这么大的黑檀树十分少见,在北方就更加稀奇古怪了。
黑檀树的心材呈黄褐色或巧克力色,并且有黑色的同心圆条纹,这就是黑檀名字的由来。黑檀木质地坚硬,密度较大,常常用来制成工艺品、乐器、装饰品等,打磨后表面光滑,手感细腻,并有隐约的黑色条纹,如一幅幅抽象的风景画,如梦如幻,十分美丽。但是现在市面上常常出现一些假的黑檀木制品来欺骗消费者,真正的黑檀木在纸上用力划下会出现黄褐色的痕迹,放入水中会有隐约的黄褐色的一丝丝地渗出,而在酒精中则会出现颜色更深的渗出,并且非常清晰,不易散去。
村中还有几株古树,像照片中的古柏,也有数百年了,这些都是三都河村宝贵的历史资源。
这是三都河村黑檀树枝繁叶茂的资料照片,等今年黑檀树长满绿叶时我还要去拍照片。传说黑檀树的北侧是一处寺院,黑檀树就是寺院前院的古树。如果在这里就黑檀树重建寺院,那么西三都河村就有了灵魂,三都河村的旅游文化就有了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谢谢关注!
请关注:http://blog.sina.com.cn更多精彩游记。
登崂望东海
2015年04月26日星期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