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清明节小长假,我们祭奠完毕逝去的先人顺便到郊外。经过大家讨论决定去黄岛珠山森林公园的灵珠山菩提寺,于是我们驱车过海底隧道,出隧道后我们靠路边停车设定GPS导航仪(那时候没有手机导航),因为我的GPS还是去年5月份的版本,没有及时升级,所以上面没有青岛海底隧道。我们在对话框中输入“珠山风景区”进入导航状态,我们在环海高速疾驰30多公里GPS指示到达终点。
抬头一看我有点头晕,一个石牌坊出现在眼前,上面大字:“大珠山风景名胜区”,我忽然反应过来,在GPS上输错名称,被它领到了这里。转念一想反正这里是第一次来,干脆先游览大珠山风景名胜区的“珠山秀谷”算了!
这是进入景区右侧的人工湖---大珠山水库。
我们在景区管理人员的指挥下,把汽车停在马路边开始步行进山。大概一刻钟的功夫我们来到了售票处,今天上山的人很多,大珠山风景名胜区现在是旺季,所以门票是40元,淡季门票是25元,我们购票入园。
大珠山水库的东南西三面环山风景优美,尤其是旺水期,更是让人流连忘返。
这是景区的售票处,看上去比较简陋。
珠山北距胶南市区4公里,位于胶南市大珠山镇境内,灵山湾与古镇口湾之间。三面环海,地势雄奇。主峰大寨顶海拔486米,总面积65平方公里。据传,唐朝仙人朱仲居于此山,故名“大朱山”,后改为今名。因与小珠山南北雄峙,古有“双珠嵌云”之说。
这是国家4A级景区标志牌,悬挂在售票处的两窗之间,大珠山风景区是青岛市第一批国家4A级景区,我个人认为当之无愧。
检票后我们进入园区,沿着山区的柏油路徒步前行,这一段道路不太远,但走起来感觉有点吃力,因为道路两侧没有什么景观。
山上的溪水就是从这里流入大珠山水库的,当前是枯水期,如果雨季过后万物复苏,这里还是非常不错的。
入园后,转过一个小山包来到了景区的著名景点“石门寺”。大珠山主峰大砦顶北侧位置上的石门寺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建筑。石门寺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寺的大门是两块赫然而立的巨石,所以名为石门寺。这座建筑始建于金大定五年。落成之时的石门寺有着大雄宝殿、天王殿、钟楼、鼓楼、东西两庑等宏伟建筑。
石门寺山门对面有一个巨石,上面有摩崖石刻“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大字。自从有了石门寺,大珠山就有了山会。每年农历的四月初八,人们到石门寺赶山会:有来晋香祈福的,有来游玩的,还有的来做小买卖。这时候,石门寺里香火旺,人气也旺,大珠山里好热闹!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日,胶南市人民政府在这里举行山会仪式,安排文艺演出,组织商贸交易和宣传等。此时正是春夏之交的时候。人们来这里游览赏景,看文艺节目和咨询经贸等信息,引来大珠山旅游的高潮。
石门寺山门的左侧有一“玉泉”,相传李世民曾饮此泉水,故得此名。关于石门寺的详细情况我将另行游记介绍,在这里就不再详述。我们参观完石门寺出门向南开始登大砦顶山峰。
山路的两侧是茂密的竹林,这里有一个指示牌详述景点方向,从这里开始就是登山道路了,年老体弱的朋友一定要量力而行,因为山路崎岖步步登高。年轻人还是应该穿山越岭的,因为无限风光的确在险峰。
过了指示牌,沿着石板路上行,距石门寺院墙几十米的地方有一座墓塔林,这里长眠着石门寺的列代主持。
在塔林旁边的上山路一侧,出现一个大珠山风景区的木刻游览图,我特别喜欢游览图,因为有了游览图,你在景区内就不会遗漏景点。
我们沿着石阶路上行,慢慢的开始有点吃力,汗珠子开始从头皮渗出来,山路两侧的山峰巍峨挺立,奇石林立。
路边一个奇形怪状的巨石吸引了我们的目光,椭圆形巨石好像被巨人一把挖掉了一块,留下指痕清晰可见。
大珠山多奇峰异石。乘车走204国道过大珠山时,就会看见南山坡上一只正奋力向山顶爬去的石龟。相传它原是王母娘娘瑶池中的金龟,趁王母娘娘开蟠桃会之机,顺着天河溜到东海,爬到了大珠山。望北山坡,会看到有一块高石很象一位挎着篮子的少女。南山还有雄踞山头的“鹰儿石”,北山还有身披迦裟、手拄禅杖的“和尚石”。
在大珠山中部,有一座山峰,很象唐僧师徒四人正走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在它北面的一座山峰,犹如行空的天马。还有一座山峰,那简直就是活灵活现打鬼的钟馗。“一指通天”、“钟峰”、“仙人桥”等山峰,都是大自然为了争奇立异而别出心裁地造化出来的。
这就是僧道对弈图,上面照片博友P的对比图,左半部分是真实景观、右半部分是博友P图,你仔细看,两图中间还有一对仙翁,看着僧道对弈窃窃私语。
山中有许多石头象是有灵性一样,越看越觉得它们亦静亦动。“清照索句”、“圣人问路”、“僧道对弈”、“关公请战”等奇石,形肖神现。
这里好像曾经发生过地震,巨大的石头堆砌在一起,青岛地区远古时候,山峰从大海中隆起,伴随着地动山摇,造就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奇石景观。
峡谷中石板路顺着群峰环绕的石门涧蜿蜒延伸,石桥下面溪水长流,山路两侧移步换景风光无限,有时候你会突然被进入眼帘的山景吸引,触景生情让人浮想联翩。
石板路随着山势迂回曲折,一会儿在峡谷谷底,一会儿又在半山腰上,虽然是4月凉风习习,但是我们已经汗流浃背了。
随着山路步步登高,道路两侧的山峰景观也渐入佳境。山路上三五成群的登山踏青的游客,春游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出游项目,春暖花开春回大地,尤其是青岛多山,市民也特别喜欢登山。
路边石刻说明的是对面山峰上有象形石猴和卧虎。抬头望去山顶的巨石真的很像一只猴子正在抓耳挠腮,双腿并膝蹲坐于山巅之上,而且耳鼻眼清晰可见。
你再往石猴右侧看,一只回头石虎正在向石猴咆哮,连尾巴都惟妙惟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才能雕琢如此奇观,让人叹为观止。
你看这又是大珠山一大奇观,巨大的石乌龟探头问青天,何时才能升天上天庭!?
大珠山因嵌云裹雾和多奇峰怪石而被称为“岸海名山”。峰恃云变幻,峰云相依倚。在什么样的季节里,大珠山里便有什么样的云雾。那些奇峰怪石在什么样的云雾里就呈现出什么样的韵致。那山坡上的石龟,如果处在茫茫云海里,它就好似刚从东海游到岸边;如果一缕云纱缭绕在山半腰,它就是一幅奋力爬山的样子。……变幻无穷的云雾与千姿百态的奇峰怪石构成了大珠山风光景色永远的新颖。所以说,一年四季,你无论什么时候游大珠山,都会领略到大珠山新的风光美景。
继续上行,这里是“通天溜”,上台阶顶上是个石缝,只能一人通过,每年登山旺季人满为患,这里都是卡脖子,自成一景。
今天清明节,气温陡然高达27度,你从照片可以看出年轻姑娘穿上了七分裤,可是旁边的小男孩还穿着绵衣厚裤,这个季节冷暖交替,乱穿衣也是一道风景线。
来到山顶,左侧是石龟探谷。右侧的巨大山石上的摩崖石刻是全篇“罗心经”,因为是逆光拍照不太清楚。与珠山森林公园内的“一切智园”的山体罗心经石刻相比就差远了。那里一个字就3平方米大!
过了心经石刻就是山顶木栈道,凌空飞架雄峻异常。站在栈道向下看,石门涧内全部是山杜鹃树。春四月中下旬大珠山的杜鹃花开得满山遍野,气势壮观,珠山秀谷里涌起花潮人潮。此时盛开的,仅是大珠山杜鹃花的一种,当地人叫它“蓝荆子”。它的花,红中透着蓝晕,象是炉火燃到纯正时的颜色。
到四月底,这种花谢了,有的人就认为花潮退了,其实不然。这时候,你从蓝荆子花区再往上走,可以看到大珠山杜鹃花的另一个品种——映山红相继开了。它是猩红的颜色,“五一”开得正当时,花期持续近一个月。它虽然没有蓝荆子那么多,但大多数开在悬崖峭壁,凌空含笑,别有风韵。大珠山上的杜鹃花还有一个品种,当地人叫它“崆峒花”,生长在悬崖峭壁,也生长在平地矮坡。它开花的颜色红白相间。它不象蓝荆子和映山红那样先开花后放叶,而它一开就花繁叶茂,从五月底开到六月中旬。紧接着,山沟里白色的野蔷薇盛开了,绿丛中犹如有千堆雪。六月里,珠山秀谷北坡大片的合欢也开了,好似抖开了红绸,甩开了绵缎,满山谷飘香溢彩,灿若霞霓。合欢树的花儿就这样红红火火一直开到夏末。所以,在春夏两季,大珠山时时都有花供人观赏。
这是站在栈道东头看下面的铁索桥。铁索桥横跨山梁之间的峡谷。这是站在铁索桥的西头看铁索桥,走在上面晃晃悠悠。铁索桥的东头山杜鹃已经含苞待放,估计4月中旬就进入了开放期。
我们继续沿着石阶路下山,山路的路边红色的是山杜鹃、黄色的是迎春花,再过几天这里就是山花烂漫五彩缤纷的季节了。
现在我站立的位置是“拜佛台”,通过峡谷看远处的天然大佛更显巍巍壮观惟妙惟肖,只有天造地合鬼斧神工,我们才能看到这样的地质奇观。大佛通高405米,大佛的左侧有一个出家人正在跪拜,他的后面有一位朝圣者也在顶礼膜拜,再后面是……,这是大珠山的最精华的相形石,而且巨峰独立独一无二。
我们离开拜佛台继续下山,面前一座石桥横跨山涧,这里是“空谷传声”所在。
大珠山的每条山涧都有水,水是大珠山灵气的一个重要部分,不仅夏天激流飞瀑的景色好看,而且在春、秋、冬三个季节里大珠山的水也都是充满诗情画意的。春花夹岸时,每条山溪的水都是俏丽欢跃的;秋色悄然进山时,山里的水库和清溪碧潭里,天光水色浮动,鱼儿犹如游在峰侧和云间,大珠山澄澈的水映照得山格外明净秀丽;到隆冬时节,一条山溪就是一条玉琢的冰带,溪水在镂花的冰下浅吟低唱,又叫人想到那是大珠山的春消息。
我站在石桥上,向山谷望去,石门寺一角红瓦若隐若现。我忽然明白空谷传声的含义,忽然一声清脆的钟声在石门寺敲响,声音沿山谷合着回声顺风而上进入耳廓,那优美的声音是你在嘈杂的大城市无法享受到的,“空谷传声”的确名不虚传!
离开空谷传声我们继续下行。现在我们已经进入群峰环绕的石门涧。涧内青松翠藤,苍深蓊郁;一条山溪水曲路折,牵着高高低低的石底清潭,一路清澈,一路细声慢语。到夏天雨季,还有飞瀑挂山崖,有流水如银练缭绫,柔软地漫过一面面斜石坡,从长满绿苔的石壁上滑下来,落进碧潭后再溅起银珠玉粒……。
在古时,石门涧是文人墨客常来游览聚会的地方。涧西侧有一巨石,上面就刻着明代文人王无竟手书的一首诗:“苍霭寒山深,有人乃在此。一杯复一炉,煮茗溪光里。”至今字迹清晰。他还留一首《石门南涧》诗:“石上看云坐夕晖,野花香处竟忘归。云来云去人何在?一片泉声下翠微。”清人高凤举经石门涧写道:“夹岸山花红浸水,夕阳倒影动鱼罾(zeng)。胡麻莫问秦人饭,只此风光已武陵。”这些诗作描绘的是当时石门涧里的景色,现在这里古风和野趣依然。
山路一侧的峡谷中溪水长流,这里风光如画是文人雅士经常光顾的地方名为“溪光煮茗”,这里的山脚下有一个“茗泉”,很多游客在这里补充饮用水,我们沿石阶路继续下山。
这时我们又回到了开始爬山的起点,右侧是开始上山的路,回来是从左侧的路下山,我们基本上是按照导游图走了一个环形线,登山今天不是专门来登山的,所以“珠山宝石、麻衣庵遗址、张良拜师、金猪石、观景台”等景点就没有去,等本月中下旬我会带领驴友队伍观赏杜鹃花盛开、登观景台再睹大珠山灿烂风光!
谢谢关注!
请关注:http://blog.sina.com.cn更多精彩游记。
登崂望东海
2012年04月04日星期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