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书院位于九仙山风景区的东北侧,九仙山庄的东侧,从景区西大门进入,沿着东西方向的景观大道、过后围场、毛家河村、九仙观、靴石村、九仙山庄即达。
2009年10月3日一大早我们用过早餐,计划沿着九仙山景观大道东行,游览东部景区的景点。早餐后,我们从靴石村“醉翁亭山庄”出来,山区的早晨静悄悄空无一人,阳光还没有温暖到眼前的土地,让人感到丝丝凉意。观光车还没有到上班时间,我们今天游览的第一站是“孙膑书院”,靴石村到书院只有一公里路程,大家决定徒步前往。一路上景观无限,奇石林立山景奇丽,让人目不暇接。
一公里路程,我们沿着景观大道东行。九仙山景区植被茂密涧水常流,涧水旁边的草地上,一头老黄牛正在优哉游哉的咀嚼青草,给绿水青山增添了许多祥和的氛围。
我们从靴石村出来,溜溜达达一路观山景,大概一刻钟就到了九仙山庄。我进入九仙山庄考察了一圈,这个山庄还是很不错的,服务设施一应俱全,非常适合讲究旅游品味的游客。
经过九仙山庄、上坡拐弯,前面出现石级路,石级路上有一座两柱单门的小石牌坊,牌坊门楣上方镶嵌石板,石板上凸刻“孙膑书院”四个大字。道路两侧有几个当地村民经营的摊位,出售当地的土特产、山珍、糖炒栗子什么的。
穿过石牌坊,继续上行,一路上风光无限令人叫绝。九仙山景区主要以自然景观为主。在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任密州(现在的潍坊诸城)知州时,就留下了很多诗词歌赋赞美它的自然景致,在一首《次韵周宾寄〈雁荡山图〉二首》中就有过这样的描述:“指点先凭采药翁,丹青化出大槐宫。眼明小阁浮烟翠,齿冷新诗嚼雪风。二华行看雄峡右,九仙今已压京东。此生得有寻山份,已觉温台落手中!”并且在诗后的自注中向他的朋友详细描述了九仙山的位置和景观特点“将赴河中,密迩太华,九仙在东武,奇秀不减雁荡也”另外《
江城子》中也有描述:“前瞻马耳九仙山,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
你看九仙山的猕猴都成精了,学会可怜兮兮的摆地摊,向游客乞讨食物。猕猴穿梭于游客之间,品尝着游客慷慨赠予的各种美食,游客满足于零距离接触猕猴而心情愉悦。猕猴的亢奋的叫声、游客心满意足的笑声此起彼伏,给深山老林增添了欢乐的气氛。
我们沿着石级路继续上行,随着步步登高道路两侧景观渐入佳境,这里奇峰林立,怪石嶙峋,上不见巅,下不见路,奇色异景比比皆是;奇石又颇具灵气,似唤之能应,驱之能动,让人流连忘返。
你看上面照片中间巨石山峰,立面有一尊佛像若隐若现,九仙山的确仙气十足。一路上偶尔有三三两两的猕猴出现,盯着游客讨要食物。听前几天去旅游的朋友说,现在景区内的猕猴已经成群结队了。
这是位于抱犊峰山脚下的“地泉”,水质清凉甘甜、终年不涸,听农家乐老板娘说,他们经常到这里取水,几十元的茶叶用此水冲泡,能品出千元茶叶的味道。
我们继续沿着石级路上行,这里有一个观景平台,站在平台上环顾四周,群峰、山谷、景观大道尽收眼底。景区内有大面积的森林植被和野生花卉,林木覆盖率达70%以上,丰富绚丽,具波澜壮阔之美。
走着走着石级路突然变窄,石级路两侧花岗岩巨石夹道而立,上行只能单行。如果俩人一上一下,肯定是过不去的,这里是检验游客素质的不二之地。
刚才我们在山下看巨石山峰,石峰立面若隐若现有一尊佛像。我们在山路上回头看,石峰顶上有几位速降爱好者正在峰顶抛绳速降。石峰下面是一大片草地,在这里搞极限运动,的确得天独厚。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来到孙膑书院的山脚下,孙膑书院位于抱犊峰的半山腰上,我抬头看通往书院的数十级石台阶,每级石台阶平面很窄,只能容大半只脚,立面有30厘米,且非常陡峭,上了年纪的游客得手脚并用向上爬,石台阶共55级。古人把进出家门的石台阶搞成这个样子,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抱犊峰,峰似山的样子,相传峰上有孙膑踩的石足印和石座椅。书院是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膑聚众讲学的地方,始建年代已无考,清朝时期废弃,1996年重新修复。书院以平整的石板作墙壁,茅草为顶,位于数十级较陡台阶之上。环境秀丽、幽静,水源充足,溪水流淌,天泉、地泉近在咫尺。
我登上狭窄陡峭的石台阶,抬头看孙膑书院的石头房子,三开间石头墙壁中间是木门槛对开木门,门楣上方悬挂横扁,横扁篆书“孙膑书院”四个大字。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进入书院,迎面是目光炯炯的孙膑塑像盘膝而坐于案几后面。孙膑书院为聚徒讲学之处。孙膑在马陵大捷之后,辞去军师之职,遍寻齐地名山,选中此处,盖石屋三间,隐居此中研读兵法,总结自己多年作战指挥经验,在此写成了千古不朽的军事巨著《孙膑兵法》。
书院内悬挂着孙膑经历重大事件的绘画,让人记忆犹新。
由于年代久远,原有的孙膑书院房屋己倒塌,康熙年间文人李澄中曾赋诗曰:“孙子何年去?空余此讲堂。云深丹灶冷,竹覆石坛荒”。1996年8月,重新进行修复。修建后的孙膑书院为正堂二间,总面积50平方米,石墙、原木屋顶。
这是悬挂在书院内的简介牌。孙膑书院的修复,使这里成为九仙山一个主要的游览小区域;众多的游客都被孙膑遗风所吸引,前来瞻仰一代军事家的风范。此处峦峰叠翠,松涛阵阵,环境优雅,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相互交融,形成意蕴深遂的游览境地。
天泉就位于书院石屋的右后方,刚才我站在石台阶下面的空地上,仰望上面的孙膑书院,心想“古人办事有违常理,房子建在山上劳民伤财!”。当我看到天泉顿有所悟,书院伴神泉,的确有神仙意境!
你看孙膑书院陡峭的55级石台阶,上来容易下去确让人心中发怵。
孙膑书院居仙卧龙,传神离奇。历史上许多隐士骚客,常会于此,吟诗论文,赞美九仙山胜境。宋代文学家苏轼曾有“九仙今已压京东”的诗句。战国孙膑马陵大捷之后,辞去齐国军师,浪迹山林,终选此地,修建茅舍,聚待讲学,并写下了千古不朽的军事巨著《孙膑兵法》。明代礼部侍郎翁正春赞为“真齐鲁间最圣地也”。
谢谢观赏!
请关注:http://blog.sina.com.cn更多精彩游记。
登崂望东海
2021年08月14日星期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