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观位于天马岛风景区的东北侧青云山下,它的南侧是葡萄山,西侧与小崮山隔河相望,从天马岛马亓山惠感寺到达白云观大概要5公里路程,位于马亓山的北侧。
我是从百度地图上看到白云观的,于是拜访完了惠感寺,决定驱车前往一探究竟。顺着河边道路拐弯抹角,再上一个“黄土高坡”,来到一个庭院,原来这里就是白云观,系村民自办的道观。庭院中摊晒着玉米棒子,金灿灿的颇为喜庆,显示着丰收的氛围。
白云观就一间正殿,古今结合的建筑形式。殿门前面有一尊水泥四足香炉,旁边还有一个椭圆形香炉。
殿门前雨廊红柱上有一付对联,上联:入吾山门缘自来;下联:修得菩提度众生。中门门楣上悬挂横扁,上书“白云观”三个大字。
进入殿内,简易供台之上,面目慈祥白发银须的太上老君,手持拂尘端坐于佛龛之中。太上老君为道教“三清”尊神之一的道德天尊,全称“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并不等同于老子,老子为其化身。
在院中香炉的左侧有两通功德碑,石刻记录了捐款修建白云观善男信女的名字及捐款数目。
功德碑的对面有一座砖混结构的瓦房,是管理白云观的办公房,房门旁边墙壁上留有联系人的电话。
办公房的左侧还有一通石碑,碑文刻录了白云观的过去今天。白云观始建于唐,大概在722年—907年间,有1200多年历史了。
传说:唐代诗人李白云游至此,看到这里山明水秀颇为赞美。后人为纪念诗仙为此山赐名青云山,在山头叩首礼拜,搓土为炉插草为香,后又更名为炉子山,再后来众人集资在山下建一庙名曰白云辞,李白过世后更名为白云祠。
建祠后历经唐、宋、元三朝文人墨客不断朝拜,香火鼎盛。明代天启年间,道家衰败转由佛门弟子扩建,改名为白云寺,占地五亩。地名至今叫院子,康熙八年被洪水冲毁,2014年甲午春,陈家西楼村,陈长状以道家囚艺龙门十五代弟子身份重新复建,定名为白云观,参建与捐款人一共199人。
谢谢观赏!
请关注:http://blog.sina.com.cn更多精彩游记。
登崂望东海
2021年07月14日星期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