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许家崖乡“丛帕庵”

(2020-10-26 16:09:18)
标签:

旅游

分类: 周末游山东

 费县丛帕庵,位于费县城南15公里处的许家崖乡以东,玉环山之阳,创修于明嘉靖十六年(1537)至三十七年(1558)。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许家崖乡“丛帕庵”

     这是丛帕庵景区的售票处与出入口,丛帕庵非常好找,点开高德地图或者百度地图,输入“许家崖乡丛柏庵”都能准确无误的把你带到这里。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许家崖乡“丛帕庵”

   进入景区大门,迎面陡峭石台阶的上面就是丛柏庵的山门,东侧是“仙人桥”, 桥下曰"八卦池"。人行桥上,青山倒影,池水荡漾,似驾彩虹。过仙人桥、再上11级石台阶,上面就是名声在外的“南峪仙人洞”。仙人洞的对面(西侧)是“极乐洞”。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许家崖乡“丛帕庵”

 登上23级石台阶,近观丛帕庵山门。山门外雨廊门柱上有一付对联,上联:情世生老病死凸显生命真贵安稳全在弥陀无量光寿,下联:器界成住壤空凹示世间虚幻多变具存众缘有限垢浄。两柱中间横批“凡圣同仙”,四个大字,观后让我心情舒畅。山门门楣上方悬挂一个横扁,上书“丛帕庵”三个金色大字。出自全国四大名僧之一、山东佛教协会会长沙门能阐手笔。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许家崖乡“丛帕庵”

     这是悬挂在山门右侧的不锈钢标牌,标注宗教活动场所和登记证号。丛柏庵建于隋代,重建于明朝嘉靖39年,以侧柏密集而得名,是临沂市唯一的一处尼姑庵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许家崖乡“丛帕庵”

 山门门厅内东西两侧悬挂: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东方持国天王,佛家四大天王画像。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许家崖乡“丛帕庵”

     穿过山门,进入丛帕庵的一进庭院,东侧是“请香处”。请香处门口有一口古井,青石板封口,四面饰以龙头,此井应该是“响水泉”,据说泉水清明如镜,冬暖夏凉,大旱不枯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许家崖乡“丛帕庵”

      这是一进庭院西侧的厢房,我正好中午到达这里,一股佛家美食的清香味道扑面而来,这里是丛帕庵的斋堂,斋堂门楣上方悬挂一个横扁,上书“香積厨”四个大字,積(积)字用在这里,有:积谷(存积米谷以备灾荒):积居(聚积;囤积):积仓(贮存谷物..)的意思。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许家崖乡“丛帕庵”

 这是山门内侧情况,山门东西两侧偏房是古庵工作用房。丛柏庵初建是佛教女众道场。清代改为道教,康熙、乾隆、道光年间,多次修建,有碑文为记。文革时期,遭到破坏,废为平地。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许家崖乡“丛帕庵”

 一进庭院中央设置三足三层鼎式香炉一尊,庭院西北侧有一排水龙头,方便古人员及游客净洗之用。庭院的东北角一颗1600多年的巨大古银杏树傲然竖立遮天蔽日。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许家崖乡“丛帕庵”

 此银杏树是镇之宝,挺拔耸立,树干直径2米,树围8米,高40余米,枝叶茂盛,果实累累。尤其是每年到了11月下旬,满树尽披黄金甲,美不胜收使古庵平添许多仙气。此树为费县重点保护古树名木第109号。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许家崖乡“丛帕庵”

 丛帕庵依山而建步步登高,登13级石台阶,来到二进庭院。明代天启二年(1622)武英殿大学士张四知(明末阁老)在此避暑时,留有"四面青山一线天,玉环高戴彩云间,远隔咸阳三千里,避秦何必入桃源"的诗句,至今广为传诵。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许家崖乡“丛帕庵”

       二进庭院中间设置长方形四足香炉一尊,香炉北侧是一个造型别致的亭式佛龛,大肚子弥勒佛喜笑颜开地端坐其中。东西两侧,是两层四方形翘角飞檐的钟鼓楼,与中国传统寺庙设置形式差不多。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许家崖乡“丛帕庵”

 这是站在钟楼旁边看弥勒佛的亭式佛龛,拖家带口的善男信女正在上香祈祷弥勒佛保佑家人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许家崖乡“丛帕庵”

      弥勒佛北侧的佛龛内供奉的是“韦驮菩萨” 韦驮是寺庙的守护神,注意看!韦驮菩萨手中的杵是杵在地上,说明本寺庙不免费招待云游僧人

韦驮菩萨,为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将之首,也是大家所熟悉的佛教护法神。中国佛教寺院中,韦驮菩萨像常威武地立於最靠近寺院门口的四天王殿内,面向著寺院,以守护伽蓝(即道场)。其形像大多为身穿甲胄的雄壮武将,手持金刚杵,或以杵柱地,或双手合十,将杵搁於肘间。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许家崖乡“丛帕庵”

还有另一说法:佛教护法是不用宝剑的,韦驮菩萨执的是伏魔杵。韦驮杵方向的含义:如果韦驮杵扛在肩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大的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如果韦驮杵平端在手中,表示这个寺庙是中等规模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一天;如果韦驮杵杵在地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小寺庙,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

刚才我看到山门东侧的接待室门口悬挂在“止单”“自资”的牌子,也是不提供免费吃住的意思。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许家崖乡“丛帕庵”

      二进庭院鼓楼北侧有“万古流芳”碑5通,由于游览时间有限,所以没有仔细研究碑文请博友见谅。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许家崖乡“丛帕庵”

 韦驮菩萨的北侧有31级石台阶,登上石台阶就进入了丛帕庵中轴线上的三进庭院。站在三进庭院内环顾四周,丛帕庵的确山水明秀,洞壑清幽,银杏垂荫,苍松挂壁,古柏参天,石泉泠泠。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许家崖乡“丛帕庵”

  三进庭院的院中有一颗古柏,至今已经2000多个寒暑了,该柏名曰“柏翠”,隋朝末年僧人始建丛帕庵时,因周围松柏茂密,故取名丛帕。传说中,此僧人依松为伴,涌经修禅终度一生,后来佛门弟子尊称为丛帕庵师兄。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许家崖乡“丛帕庵”

 三进庭院北侧是一栋依山而建的两层红墙红瓦仿古建筑,一层殿门铁将军把门,周围也没有简介牌,查资料应该是“念经堂”。庭院西侧山路通往古碑廊,东侧山路通往僧尼居住生活区域。登顶“Y”形石台阶,就抵达丛帕庵四进庭院了。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许家崖乡“丛帕庵”

 登上三进庭院的“Y”形石台阶,二层仿古建筑的东西两侧各有15级水泥台阶。再上15级台阶,上面是一个宽阔的平台,平台北侧是丛帕庵的最后一个翘角飞檐歇山顶式大殿“普光明殿”。 1994年,许家崖乡政府重建三圣殿,仍供奉民间神灵。自1998年,仁行法师来后,才彻底恢复佛教。如今,殿堂重重,信众云集。20069月,隆重举行了普光明殿开光典礼,丛柏庵掀开了弘法利生的崭新一页。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许家崖乡“丛帕庵”

 普光明殿殿门外设置金色三足鼎式香炉一尊,宽阔的殿门两侧门柱上悬挂一幅对联。上联:放百宝無畏光明厯刧智珠常朗,下联:入甚深微妙三昧诸方心印同圆。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许家崖乡“丛帕庵”

     我怀着敬畏之心迈入大殿,迎面正中间金身三圣佛端坐于供台之上,上下左右还供奉着40尊形态各异的金身佛像。三圣佛是指本土三圣佛,东方三圣佛、华藏三圣佛和极乐三圣佛。东西两侧墙壁上会有精美的佛教壁画,大殿天顶会飞天神像,整个大殿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许家崖乡“丛帕庵”

 沿着普光明殿东侧悬壁石板路南行340米是“念佛堂”,是一位虔诚的老年女居士捐款于1999年修建。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许家崖乡“丛帕庵”

 顺着念佛堂门前东侧石级路上行,石台阶拐弯处有一个奇观,名曰“古松挂壁”, 古松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了。站在古松前冥思苦想,一粒种子随风漂流,恰好落入悬崖峭壁的石缝中,它没有没有抱怨生不逢土,没有羡慕山下沃土中的同胞兄弟,而是顽强的在悬崖石缝中生存了下来,吸收日月精华扎根于山石缝隙之中,经过两千多个春夏秋冬,长成了今天的旷古奇观!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许家崖乡“丛帕庵”

      过“古松挂壁”景观继续顺着石板路上山,半山腰景观不断。丛帕庵竟有18景之多。更有奇观,非时时可见,一曰"佛光"。所谓佛光,是雨后的一种自然现象,与天上的虹霓差不多,是接近山崖而形成的一种半圆光环。此种现象多出在一早或一晚,是山中的岚气,受到日光的折射,到一定程度才出现神奇光环。二曰"雪景",最能引人入胜。因为这里石崖高耸,古柏遮天,丛树蓊郁,诸峰环列;每当大雪纷飞,银装素裹,别有不可言状的乐趣。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许家崖乡“丛帕庵”

 过半山腰的假山宝塔,继续北上,山顶上出现未完个的大殿、佛塔,估计遇到困难暂时停工待建。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许家崖乡“丛帕庵”

 古碑廊位于“普光明殿”的西南侧,碑廊内外有清朝和民国年间碑碣16幢。是研究丛帕庵千年历史的宝贵实物。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许家崖乡“丛帕庵”

 碑廊的西南侧有一栋小巧玲珑的“龙王殿”,殿内供奉龙王爷的金身塑像。

1996年,在原址重建丛柏庵,由山门、三圣殿、念经堂、龙王殿、五观堂、钟鼓楼、碑廊等组成。1981921日被费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丛帕庵景物奇巧,别有情趣者,细述之,计有苍松挂壁,古洞仙境;盘道通幽,岩石四拱;银杏挺拔,悬崖瀑布,山音互应;玉环高戴,夕照霓虹;宫殿参差,层次分明;天桥回还,不翼而升;摩崖题字,巧夺天工;丛柏披雪,妙趣无穷。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许家崖乡“丛帕庵”

 沿着“龙王殿”东侧石级路下行,巨大的岩石之上“照片左侧”竟然生长着双干同根“同度”两千余载的“连理柏”,就在“香積厨”的房顶上方,实为丛帕庵奇景之一。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许家崖乡“丛帕庵”

 丛帕庵还有石如屏,势如刀劈,高约6米,宽约8米,此乃当年张四知题咏之处。再向下行,有1966年所筑塘坝,名浪池。每当雨季,蓄水满盈,两岸垂柳,鹅鸭游行,鸢飞鱼跃,芦苇丛生,更显山明水秀,草木争荣,有人题两联以志感怀,其一为"鸢飞鱼跃高深共赏,山环水抱仁智同归"。其二为"仙人洞上松不老,玉环山下水长流"。历代文人雅士,吟咏仙人洞诗文颇多,传今者唯有明朝张四知、孙盘石、薛南村、王桂峰与清代张翘南、吴连城、周鸣谦、刘乐同等人的10余篇。近百年来,还有书法家陈鸿文、李以成等到此写作。解放后,丛帕庵又成了劳动人民游览观赏的胜地;且有学者专家来此考察。古老的洞府经常飘溢着欢声笑语。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许家崖乡“丛帕庵”

 丛柏庵东侧有山洞,称作仙人洞,是玉环山最大最深的溶洞,有上、下两个洞口,下洞口一侧的仙人洞三个字,是摹刻毛泽东的手迹。明代武英殿大学士张四知(人称张阁老)曾在洞中避暑,并留下一首诗:四面青山一线天,古洞深藏峭壁间,远隔咸阳三千里,避秦何必进桃源?

谢谢观赏!

请关注:http://blog.sina.com.cn更多精彩游记  

                      登崂望东海

                20201026日星期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