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岛市:崂山“西京仙府”

(2020-08-17 13:04:36)
标签:

旅游

分类: 周末游崂山

    西京仙府位于崂山黄山口村后的山顶,一处天然洞穴就是仙府所在,乘坐景区车或者景区内公交车,在黄山村下车后,由黄山口桥北侧的石阶沿路而上,登顶即可到达。青岛市:崂山“西京仙府”

 如果你开车前往,在高德地图或者是百度地图上,输入“崂山西京仙府”,它就把你带到爪哇国去了。所以你一定要输入“青山小学”,这样就万无一失了,到了青山小学在小学校的南侧寻找一个合适的停车位即可。河北侧红五星位置就是去西京仙府的石级路。青岛市:崂山“西京仙府”

 这就是崂山黄山口村的青山小学大门口,小学门口马路对面立一通石碑,碑刻王哥庄镇“黄山口村”四个凹刻大字。青岛市:崂山“西京仙府”

 这就是位于青山小学北侧的“黄山口桥”,这是一座单孔石拱桥,高达20米左右,横跨两山峡谷之上,在青岛市行政区独一无二!站在桥上看东西两侧风光无限。青岛市:崂山“西京仙府”

 在黄山口桥北侧,桥头西侧有一个塑钢板房,板房门前有一对蘑菇形石墩,穿过石墩沿着石台阶,一直上到山顶上就是“西京仙府”。 塑钢板房是去西京仙府的值班室,也是茶水饮料的零售店。青岛市:崂山“西京仙府”

 过塑钢板房,石板路的右侧有一尊小巧玲珑的山神庙,胡三太爷端坐其中,崂山居民敬重胡三太爷其心可鉴!青岛市:崂山“西京仙府”

 上山的石级路都是整块的花岗岩石条铺设,南侧的石栏杆用料考究。整个通往西京仙府上下皆用花岗岩砌成。据说这石级山路,是一位患失意症的香客捐建,家人听说西京仙府的胡三太爷有求必应,于是身背肩扛贡品,经千辛万苦登山求仙,说来倒是奇了,过后香客果然病愈如初,后来香客得意发家致富,感恩戴德胡三太爷,投巨资修建石级山路。青岛市:崂山“西京仙府”

 这是峡谷中的黄山水库,黄山口村的饮用水源地,山上条条涓涓细流汇聚于此,是黄山口村的立村之本生命之源。青岛市:崂山“西京仙府”

 随着步步登高,回头看风光奇丽有如仙境。远处茫茫东海一望无际,美丽的黄山口小山村,镶嵌在青山绿水之中,清澈见底的黄山水库,象一钵琼浆玉液养育着民风淳朴的黄山口村人。青岛市:崂山“西京仙府”

    “美丽崂山海上仙山”,这话一点不假。咱不说崂顶风光、也不说太清晓月、更不说仰口盛景,就是眼前拾级而上的奇松怪石移步换景,就让你目不接暇流连忘返。青岛市:崂山“西京仙府”

 我觉得的当年修建石级路的香客,黄山口村应该给他树碑立传,因西京仙府高在山顶,而且因山势巍峨石级陡峭,拜仙的善男信女往往汗流浃背气喘吁吁。所以登山者每走十几分钟,就有一处精致的观景平台、石桌石凳供人休息,让人心生感激之情。在平台上,你可以面拂微风、放松心情远眺大海、俯视群山惬意无比。海天交汇处大管岛,狮子岛在海雾中时隐时现,青山绿水中的黄山口村历历在目。青岛市:崂山“西京仙府”

       这里,峡谷中的奇石的确让人印象深刻,你看一位夫人带着儿子,正在翘首以待出海打鱼的夫君平安归来,我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母子望夫石”。青岛市:崂山“西京仙府”

 随着接近山顶,漂亮的石栏杆显现疲态,由于建造的时候工艺粗糙、长年累月风吹日晒损坏严重,与许多古刹矗立千年的石栏杆形成鲜明对照,给美丽景观增添了些许遗憾。青岛市:崂山“西京仙府”

 你看眼前的巨石,似兽非兽、似物非物,你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无限风光在险峰”此话一点不假,只有气喘吁吁汗流浃背艰苦攀登,才能看到这样的自然景观!青岛市:崂山“西京仙府”

 上山的石级路九拐八折峰回路转,今天烈日当空,我们冒着青岛市入夏以来最炎热的天气攀登黄山口村西山,一路上看到奇峰怪石,感觉特别物有所值。青岛市:崂山“西京仙府”

 一阵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随风飘过来浓浓的火药味,穿过巨石林立的石板路,深藏不露的“西京仙府”近在咫尺。青岛市:崂山“西京仙府”

 来到山顶,这里设置一个铁质、不锈钢栏杆的平台,这是专门为拜仙求真的善男信女燃放鞭炮的地方,因为胡三太爷喜欢热热闹闹,再说燃放鞭炮有驱邪镇妖、迎婚送嫁、逢年过节之功效!青岛市:崂山“西京仙府”

 过鞭炮平台,东侧成百上千吨巨石堆砌在一起,如果没有石缝之中活动板房和刚刚冒顶的旗杆,你还真得找不到仙府在哪里。据说,狐仙洞深不可测,内部可直通后山,洞中容纳数十人没有问题。由于此处隐蔽难觅,抗战时期的青岛保安总队(即崂山抗日游击队)曾经把这里作为兵工厂使用。

你仔细琢磨仙府洞前巨石上的四个大字,虽然字体、大小不一。先横看:“胡家福财”,意思是“拜狐仙有福有财”。竖看:“家财胡福”,意思是“你的万贯家财,是狐仙赐福与你”。从下往上顺时针看:“财福胡家”,意思是“要想发家致福,必须诚心诚意参拜狐仙”。你看,是不是很有意思?如果四个大字凹刻于石头,就韵味十足了。青岛市:崂山“西京仙府”

 拐过“胡家福财”巨石北侧,传说中的西京仙府赫然在目,黄山山顶上乱石颇多,大小不一,互相堆叠,形成不少天然石洞。西京仙府就在石洞之最的坍塌洞穴。西京仙府,当地人俗称为"狐仙洞",又叫西京胡仙府。洞府入口处有一对脖系红绸金色小石狮憨态可掬,西京仙府是崂山四大京府之中维一没有进行商业开发得一处原始洞府,虽然整体规模最小,但是原始洞窟最大!青岛市:崂山“西京仙府”

      西京仙府洞前,有两根高挑的旗杆,昭示着仙灵所在,洞府前还有一棵楸树几簇耐冬枝繁叶茂生机盎然。洞中开辟一间石屋,专门用作祭台,内祀胡三太爷神主,以前还有两尊塑像,据说是胡三太爷的儿子和儿媳妇。青岛市:崂山“西京仙府”

 西京仙府洞前高后低,约20平米大小,最高处近十米,浑然天成,敞亮通风,洞中有一间石质仙龛敬奉着胡三太爷,西京胡仙府香火不绝,一年四季都有百姓登山祈福,广泛传颂着胡三太爷显灵的神迹,求子得子,却病延年。据说,有当地村民婚后久而无后,就到西京胡仙府中烧香祈祷,只要是诚心祈愿,不出半年必有消息。如果有身患顽疾或者怪病,只要秉性纯良,不是作奸犯科、贪污腐败的坏蛋,到狐仙洞中祈求平安,也必有灵验。

洞壁上悬挂许多锦旗,上书“岛城灵尊 有求必应”、“恩泽雨露 药到病除”等等不一而足。传说向老胡家求药,首先要心诚,带点香火纸钱和果木贡品,别忘了带一个盛满清水的瓦罐。到了神仙府洞,把瓦罐供在神主前面,燃香通诚,祷告完毕,三太爷爷的药就放在瓦罐里了。带回家给病人喝下去,病就好了,百试不爽。青岛市:崂山“西京仙府”

 仙龛中目光炯炯的胡三太爷端坐其中,这是在崂山四大京府中最有道骨仙风的一尊胡三太爷雕像,也是最附和我心目中胡三太爷的象形。胡三太爷就是崂山本地仙家胡峄阳。更有传说,这位峄阳先生不仅姓胡,更是长白山的狐仙,经过千年修炼,到崂山转世投胎积善修缘普度众生。

 在百姓心中,胡三太爷、狐三太爷、三老爷爷,都是一个人。按照东北地区的传说,胡三太爷是老百姓的保家仙之一。这保家仙主要护佑家常百姓,共有五位,分别是"胡、黄、白、柳、灰",就是狐狸、黄皮子、蛇(长虫)、刺猬和老鼠。胡、黄、白、柳、灰这五位仙家,都是老百姓中最常见的生物,传说年岁增长它们就能修炼成仙,变成精灵,东北地区的仙堂信仰中,尊称为"仙家"。太爷、太奶是对保家仙中地位最高的大仙的尊称,如胡仙太爷、胡仙太奶,黄仙太爷、黄仙太奶等等,一般来说都为老太爷们配上一位夫人,就是太奶。青岛市:崂山“西京仙府”

      传说:有一对夫妻,结婚多年没有生养,公公婆婆对这个儿媳妇都很不满意,儿媳自己也觉得在家里抬不起头来。小两口都快折腾成老两口了,四处求医问药,也不见任何效果。突然有一天,两人想起来,到胡仙老爷爷那里求个运气,看能不能怀上孩子。两人沐浴净身,诚心诚意的来到西京仙府,向胡三太爷通诚禀告。谁知这仙府老爷爷确实灵验,回家后不久,小两口就怀上了,转年生下了一个胖儿子,一家人欢喜的不得了。

转过年来,婆婆想起来跟儿媳妇说,既然心愿达成,要跟胡仙太爷还愿才行。于是两口子带着牙牙学语的胖儿子,买了一大堆香花火烛,还有许多鲜果供品,到仙府向老爷爷还愿。到了神主面前,两人诚心诚意献上供品,在蒲团上跪拜,感谢老爷爷的显灵护佑,让自己得偿所愿,生下一个胖儿子。青岛市:崂山“西京仙府”

        这是站在仙洞内看南侧巨石,上书“西京 胡仙洞”五个大字。

    祷告完毕,小两口站起来转身,打算让胖儿子也磕三个头,准备回家,却发现自己的命根子宝贝儿子不见了。两人这一惊,吓得是面如土色,从仙府开始一路找下山,又绕着山转,四周也看了个遍,愣是没有一点消息。附近的村民都说没有见到这样一个孩子。小两口找回家里,也没见这孩子回来。这下子一家人像炸了锅似的,公公婆婆险些就背过气去。

  村民们听说这家人丢了孩子,都自发得出门帮忙寻找,始终没有孩子的下落。婆婆和媳妇哭的死去活来,一路哀痛不已,来到胡仙爷爷的神主前,说老爷爷,当初是您老人家把这个孩子送到我家里来的,如今我家的命根子,就在您老的仙府走丢了,希望您老人家大发慈悲,帮我们把孩子找回来。

    祈祷完毕,娘俩已经是筋疲力尽,好不容易走回家,天色已经傍黑。媳妇眼尖,突然发现自家门前站着个黑影不大点儿,仔细一看,这不是自己走丢了的儿子吗!媳妇和婆婆赶紧把孩子带回家里,见到孩子完好无损,这才放下心来。公公和丈夫回来,见到孩子也很高兴。一家人围着孩子,就想知道孩子跑到哪里去了。青岛市:崂山“西京仙府”

      这是站在南侧巨石上看西京仙府。

 孩子磕磕巴巴,说了好半天,一家人才大概明白。原来,当天小两口带着孩子去胡仙庙,还愿的时候,小宝宝觉得无聊,自己慢慢走着,溜到山后树林里迷了路。这时候,他发现眼前出现一个白胡子的老爷爷,一面逗他一面带着他走进一个山洞,告诉他一直往前走,然后就不见了。小孩子一直顺着山洞往前走,好在山洞没有岔路,等见到另一侧洞口,发现已经到了离家不远的地方。

 一家人让孩子带着,去看那个山洞,发现就在房子后面的土坡上,可是这里原本并没有什么山洞。次日,有好事的青年偶见山洞进到洞里,发现山洞非常干净,一直走,不远就是另一侧出口,出来一看,竟然是仙府旁边。青岛市:崂山“西京仙府”

    这是仙府南侧崮顶堆砌的巨石景观。

 又传,在抗战时期,日本鬼子侵入崂山,当地村民都到这个山洞里隐藏,居然就躲过了一劫。多少代过去,村民们慢慢忘了这个山洞。偶尔一次,有年轻后生从家里听说了这个故事,就到那处山坡寻找曾经的石洞,却再也找不到进入的洞口。青岛市:崂山“西京仙府”

    这是站在仙府南侧崮顶看仙府巨石,巨石上还有“胡仙”两个大字。

 单说这位胡三太爷,三老爷爷原本是涂山胡氏的后裔,胡老太爷生了三子一女,三位公子和一位娘娘,这胡三太爷就是九尾娘娘的三哥,因为行三,大家都敬称为三太爷。他跟自己的老伴胡三太奶,来到美丽的渤海之滨,打算寻一处清幽之地作为修炼的洞府,最后就落脚在崂山深处的西京仙府。两位仙家在崂山落脚,有一天胡三太奶怀了身孕。

 到了要分娩的时候,胡三太爷焦急万分,赶紧到山下村子里寻了一位稳婆,这才平安生下一个女婴,胡三太爷给她取名叫"胡秀英"。如今在仙府里,有供奉三老爷爷女儿、女婿,这女儿,就是胡秀英,因为神通广大,广做善事,百姓们敬称她为"排风女"

 稳婆忙了大半天,临行时胡三太爷送了她一包东西作为谢仪。稳婆带着东西就高高兴兴的回家了。路上稳婆忍不住打开包裹看了一眼,不由得非常生气,原来包袱里竟然是一把豆芽,还是黄豆芽。稳婆一怒之下,就把豆芽扔进了海里,瞧着包豆芽的这块布还不错,就揣到怀里带回家。

 等她掏出来想要洗洗,突然发现包袱皮里面漏了一条豆芽,金光闪闪,拿起来一看,居然是一条小金鱼儿(小金条)。稳婆顿时懊恼不已,却也没有办法。就把这条小金鱼儿收藏在箱底。

 后来,女儿家的新居上梁仪式,作老妈的不能不有所表示,稳婆就从箱底拿出那条小金鱼儿,想要换一丈长的大红布,讨个吉祥。到了布店,老板掂量了半天,说这块小金鱼儿倒是精致,但是买不到一丈宽红布,顶多只能扯八尺。没办法,稳婆只好买了八尺红布回家。这就是传说中的"命中八尺,难求一丈"的典故。青岛市:崂山“西京仙府”

  这是崮顶南侧堆砌的巨石,亿万年前造山运动时期,崂山从大海中隆起,剧烈的地壳活动山崩地裂造就了眼前的堆砌巨石,冰河时期崂山上面堆积了300米厚的冰层,不知过了多少万年,地球开始变暖冰层开始慢慢的融化,洪水裹挟着大量的沙石,年复一年把巨石打磨的浑圆没有棱角,这就是崂山花岗岩巨石的来历,崂山是中国维一保存最完整冰河时期的峡谷地貌。

你看!上面照片中的巨石,像不像一只神龟正在探头探脑,向山下张望,我给它取了一个名字“神龟望东海”!青岛市:崂山“西京仙府”

 我站在崮顶环顾四周美景,忽然风起云涌云海翻腾,山下黄山口村变得虚无缥缈,远处山峰时隐时现,我忽然感觉自己已经融入这人间仙境之中,仿佛云游四海救苦救难的胡三太爷正在归来西京仙府。青岛市:崂山“西京仙府”

       我痴呆呆的陶醉于崂山盛景,耳边忽然响起胡峄阳一句千古名言:“大歉不歉大乱不乱 千难万难不离崂山”,今天顿悟确实如此!青岛市:崂山“西京仙府”

 西京胡仙府的庙会正日,每年正月初八,是这位老仙家的生日。到了这一天,沿途的山路上挤满了来此烧香祈福和还愿的十里八乡的老百姓,山路两侧还有售卖的小商贩,狐仙洞门前更是热闹非凡,鞭炮声声不绝于耳,全天响彻山谷。

    谢谢观赏!

 请关注:http://blog.sina.com.cn更多精彩游记  

                                     登崂望东海

                            20200817日星期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