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仙府位于崂山张家河村的北山半山腰处。点开手机高德地图,输入张家河村,点“路线”,然后点击“开始导航”,按指示路线行车即可。
这就是张家河村位于滨海大道西侧的大石牌坊,四柱三门的牌坊宏伟气派,中门两侧石柱上有一付对联,上联:看今朝英才共建幸福村,下联:忆往昔先贤择居风水地。中门门楣上方凹刻三个大字“张家河”。从对联中看出张家河村村民对先辈选择在这个风水宝地居住,充满感激之情。
穿过石牌坊,过“张家河社区卫生室”、过“张家河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过“青岛天茶苑茶叶有限公司”大门,然后迎面就是一个中心花坛,花坛中置景观石,石上凹刻一个大“和”字,寓意深刻。如果节假日到这里就把车停在“和”字周边就可以了,徒步去北山也没有多远,因为村内道路狭窄,人和车都无法相错!
如果像今天这样游客不多,你可以从“和”字右侧左拐弯,进入村巷北行,至村巷尽头看见“福”字左拐弯,通过一段狭窄街巷,道路右侧山坡就是南京仙府。
重修后南京仙府的气势磅礴,但基本上都是现代仿古建筑。我把南京仙府分两部分介绍,西侧部分带有一个天然山洞悬在约两米高的石崖上,此洞是最早的南京仙府。照片是位于东西两侧仙府之间的“仙府请香处”。
这是西侧仙府山门前东西两侧的石台阶,四级台阶平台上有一对石狮子。四级平台顶上有一个高大的两层四角飞檐凉亭,凉亭颇具特色。四根亭柱东西两侧还有两对石狮子,一层四面飞檐下面镶嵌长方形字牌,“拍安”面东,“仙府圣境”
面北,“富贵” 面西,“荣华” 面南,亭顶翘角飞檐建筑结构复杂,在青岛地区独一无二。
四角凉亭就是现场仙府的山门,进入凉亭右拐拾级而上,进入西侧仙府的一进庭院,庭院当中设置四足长方形亭式铸铁香炉一尊,上铸“南京仙府”四个大字。
香炉北侧立一通石碑,上书“天下真仙”四个大字,石碑背面是“碑志”记录仙府重建事宜。上面照片就是一进庭院的正殿,大殿座北面南端坐于五级石台阶平台之上,翘角飞檐琉璃瓦檐下悬挂横扁,上书“南京仙府”四个金色大字,落款是“江立世全家敬献”。殿门两侧还有一付对联,上联:东西南北中乾坤风云聚气运,下联:金木火水土阴阳消长共福祥。
我怀着敬畏的心情进入仙府,眉清目秀的胡三太爷和胡三太奶端坐于中间供台之上,府内卫生级好窗明几净一尘不染,供桌贡品丰富各种美酒应有尽有,三个小酒杯里面斟满酱香浓郁白酒,胡三太爷牌位前面还摆放着香烟。在生活方面,中国道家神仙与佛教神仙截然不同,中国本地神仙更加人性化,娶妻生子山珍海味与凡人一般无二。
胡三太奶西侧供奉的是“老仙姑”和“小仙姑”,西厢供奉的是“五师傅”和“五师母”。
胡三太爷东侧供奉的是“老爷爷”和“老奶奶”,东厢供奉的是“四师傅”和“四师母”。
这是仙府西侧的石壁,上有摩崖石刻“国泰民安”四个朱红大字,这是2009年8月20日由江立世题刻,张家河村人,在下面功德碑上有江立世的捐款记录,东西两侧捐款不下百万。
在仙府的背后石壁上还有摩崖石刻,凹刻四个大字“南京仙府”,也是江立世题刻。仙府两侧还有大量的功德碑,颂扬狐仙在人间的功德无量。
在仙府后背高高的石壁上还有一个仙洞,现在有石级路直通于此,现在的洞口是后来修建的。清朝初年,此洞需攀爬才能入洞,人称“狐仙洞”。又称“胡仙洞”,也叫“南京仙府”。每年正月二十一日在这里“逢会”,人们前来祈祷朝拜,求仙保佑。
据说,胡仙洞的洞口正南向,洞深约10米,外阔内窄,呈三角形容积,外口高约3米,宽与高差不多,越往里越窄,最里边石头着地但有间隙小洞,全洞可容纳百余人左右,洞的上面和两侧仍是巨大山石堆积在一起。
据八九十岁的老人们说,这里的“狐仙”极为灵验,最让人们不能忘记的是1945年农历6月初9日凌晨,日寇将张家河和石桥子两个村的老人和孩子(青壮年听到鬼兵来了,都跑出去躲了起来)赶到村南一块空地里,正欲杀害村民,忽然“狐仙洞”前锣鼓齐鸣,鞭炮声震动山谷,随着响声刮来一阵飓风,人们齐喊冤叫屈,祈求“胡三太爷”惩治坏人,保佑平安,吓得日本鬼子赶快撤离。
村民平平安安,没发生意外,从这以后人们更为信仰,遇到病灾,前来祈求。这处“胡仙庙”也是几经历史风雨,十年浩劫时期,在破四旧立四新的形势下,生产队用炸毁了此洞,把这些巨石加工成石料支援了国家的架桥建设。因此现在的胡仙洞,由于采石,仅剩石阶旁大小3个洞,此洞应是最早的南京仙府
。
“文革”后进入八十年代开始,庙会活动逐渐开始恢复,1993~1994年,由社会自愿者与台胞筹集资金40余万元,在原洞前依山而建一座建筑面积40平方米的庙堂,加上庙台占地一亩多,正殿三间,内有十尊神态各异,雄奇瑰丽的“狐仙”塑像。庙前,在通往西北山的连接线上,一条沿山坡而铺设的花岗岩石阶路,四十九步台阶,沿着登山路登上台阶到达平台,可漫步走进仙庙圆满自己心愿。 
沿着“狐仙洞”继续上行,此处台阶陡峭,称为云梯,云梯边沿加固防护栏。云梯外的山坡上的乔木、灌木和藤类等植被遍布,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最出眼的是几株杉树,高大挺拔,枝叶
繁茂,特别引人注目,把 “仙府”庙衬托得格外肃穆。在庙后与云梯衔接处修建了环形石阶路,从底处或向右或向左都可登上高处,在最高处和石阶路拐角处各自设平台,建成各具风格的凉亭,亭下有能工巧匠加工的石桌、石凳;亭上描绘各种花纹、各色图案构成的伞形且呈六角状的亭盖,向上瞅瞅,甚是壮观。
自从有了“狐仙”洞,人们便自发的前来朝拜,平常的日子也是香火不断。90年代至2010年,每年的正月二十一日是盛大的庙会日。凌晨开始,有游客从四面八方赶来陆续上山,有的进香祈福、有的游玩观景,一直到傍晚,山上山下人声鼎沸,熙熙攘攘。庙前香烟缭绕,庙周边鞭炮轰鸣,使人震耳欲聋,庙内香火不断,烟气腾腾,善男信女摩肩接踵,挤进挤出。
这一天,张家河村大街、小巷、胡同热闹非凡,挤满摆摊的、叫卖的、游戏的,宽敞的地方还有唱戏扭秧歌的等等。在去到山上的道路两旁庙会上,一路上几乎大多都是卖售香火的村民,“胡仙庙”真是香火鼎盛。周边村庄的村民们聚集在张家河村,善男信女们跪拜上香,鞭炮声震耳欲聋,从很远的地方就能看见烟雾缭绕,近了,看见巨大的香火池子,许多人就将整捆整捆的纸钱抛向池子里。
下一篇游记我将介绍南京仙府(东府)的盛况,敬请关注。
谢谢观赏!
请关注:http://blog.sina.com.cn 更多精彩博文。
登崂望东海
2020年08月06日星期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