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岛市:航海博物馆

(2020-07-01 07:01:34)
标签:

旅游

分类: 周末逛青岛

622日即墨路街道党工委组织辖区内部分党员参观了青岛市航海博物馆,我有幸跟随,享受了一次青岛航海历史的盛宴,过后回味无穷成此博文。青岛市:航海博物馆

这是青岛市“航海博物馆”的百度截图。

青岛市航海博物馆位于青岛市南区团岛三路16号,团岛山下,对面就是胶州湾海底隧道团岛片的入口,按照导航去很方便。青岛市:航海博物馆

航海博物馆还在建设中,进入北门,小院子不大,但是很温馨。青岛市:航海博物馆

 这是博物馆的东大门,门口南侧墙壁上悬挂着“青岛海岸电台旧址”的牌子,牌子上面4个凸刻大字“那一片海”,东大门对面就是胶州湾海底隧道团岛片的入口。据博物馆马桂山老师介绍,该电台建成时间为1921年,亦称为青岛长波海岸电台,原国际电联注册名称为 “青岛无线电台”,呼号“JAN”(现为“青岛海岸电台”,呼号为“XST”),是当时最先进和规模最大的电台。青岛无线电通信发展较早。
       据《胶澳志》记载:“无线电报,初为德人设立建于信号山上,常与雅普岛之电台通电,成绩(信号)优良,嗣为日军炸毁重建于台西镇之团岛,自民国十一年十二月(192212月)为政府收回……其信号优良。 
青岛市:航海博物馆

这就是航海博物馆的展览大厅,就是青岛海岸电台旧址修旧如旧而成。大厅入口两侧一共悬挂着8个铜牌,从南侧开始:“山东省海员心理健康与法律”、“青岛小海豚公益慈善服务中心”、“八大峡街道港湾先锋党建活动基地”、“ 青岛航海展览馆”、“青岛八大峡小学国防教育与海洋研学基地”、“ 八大峡街道温馨港湾航海文化中心”、“山东省水上安全进校园活动基地”、“航海科普教育实践基地”。青岛市:航海博物馆

 这是放置在博物馆大门左侧亦桌亦凳的木头造型,油光瓦亮的大木头是废物利用,你能看出它原来用于什么地方吗?很多人都不知道。它是80多年以前木质船舶上,用作螺旋桨的轴瓦,是不是不太好理解?老物件就是这样出乎带的人的意料!

“中国的电报最早应用是19207月中华邮政开办邮传电报业务,而青岛因被德、日先后侵占,因此青岛的无线电通信历史基本与世界无线电发展历史同步。 18987月,马可尼的无线电报装置正式投入商业使用,根据《青岛市志·邮电志》记载,早在1898年,侵占青岛的德军在信号山建立无线电台。”马桂山告诉记者,191411月,日军攻陷青岛,继续在信号山上设立电台,但由于信号山面积小,山体陡峭,难以架设规模庞大的天线群,不能满足无线电通信发展需要,于是日军将电台移至团岛。青岛市:航海博物馆

 当前的博物馆展厅是一座裸色矩形老建筑。老建筑的外表平淡无奇,但墙壁上的蘑菇石略显沧桑、房顶非常少见的屋檐压墙石、山墙上的攒尖石饰以及窗户两侧红色的清水砖装饰,显示着舶来的建筑风格。进入博物馆展厅,迎面一个玻璃展柜形式的影壁,上面摆放着许多海底打捞物,古磁器居多,都是青岛海事在青岛近海作业时的意外收获。青岛市:航海博物馆

在玻璃柜的最下层有几个酒壶形状的瓷瓶子,我以为是古代海员喝完酒,随手抛弃到海中。回来听博物馆马桂山老师讲解才知道,这是中国继四大发明后的又一大发明“手榴弹”!听上去有点匪夷所思,古时候火药用于军事只是发信号,后来大宋朝韩世忠将军(岳飞好友)把火药装卸入磁罐中,插入引信,发明了“瓷雷”,点燃后投入敌群,炸的敌人人仰马翻……,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手雷"!青岛市:航海博物馆

 你看照片中间的木头质物品,你怎么也不会想到它是最早的船用灭火器!与小孩子玩的喷水筒异曲同工。

我环顾展览大厅,展品林林总总密密麻麻。青岛航海博物馆于2019711日正式揭牌,前身是具有百年历史的原青岛海岸电台旧址。目前展馆藏品600多件,均来自山东海事局整理搜集以及社会捐赠,年代可从宋元时代追溯到近代,现面向社会免费开放,是了解青岛航海历史不二之地。  青岛市:航海博物馆


 这些奇形怪状的展品,都是近代船舶上的航海灯,用于照明和灯光信号。

19496月青岛解放时,解放军军管会指定青岛电信局接管,开通两条保密电路,一条对华北各港,一条对国内船舶。20世纪末,随着通信科技发展,摩尔斯电报和海岸电台淡出历史舞台。2010年,因市政规划建设,青岛海岸电台旧址部分建筑被拆除,现仅余原报房大厅(当前的展览大厅)和部分院落。

青岛市:航海博物馆

照片中的铜钱剑,听马桂山老师讲是驻青岛德军与义和团作战时缴获的战利品,德军感觉很奇怪,于是上交指挥官。后来查明是义和团的护身符避邪剑,带着它可以刀枪不入。从铜钱剑的故事让后人明白,愚昧落后就得挨打,弱肉强食一直是世界丛林法则。我们只有奋发图强强国强军,才能不被列强鱼肉!

青岛市:航海博物馆

 这是展厅内供参观者休息的长条凳,古香古色怀旧感扑面而来。 

青岛市:航海博物馆

这里的航海物品很多,照片是中国近代航海指南针。司南是中国古代辨别方向用的一种仪器,是古代华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发明。据《古矿录》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河北磁山一带。据近代考古学家猜测用天然磁铁矿石琢成一个勺形的东西,放在一个光滑的盘上,盘上刻着方位,利用磁铁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别方向。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实物在四川成都。是现在所用指南针的始祖。 现比喻行事的准则;正确的指导。

青岛市:航海博物馆

这是明代航海罗盘。航海罗盘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之一。世界上最早利用指南针进行海上导航的是11-12世纪之交的北宋海船。朱彧在1119年所撰之《萍洲可谈》首记此事。书中言及:"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朱彧之父朱服在1101年至1103年任广州知州,朱彧所记为随父在广州时的见闻,故汉族劳动人民使用航海指南针的时间不会迟于1103年。不久在徐竞所撰之《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明确记载了船队驶入大洋后使用指南针导向的情形:"是夜,洋中不可住,惟视 星斗前进,若晦冥,则用指南针,以揆南北",这是世界航海史上使用罗盘针的首次航行记录。 

青岛市:航海博物馆

  这是二战时期的航海罗盘。

 另根据史料记载,“192212月,北洋政府交通部接收团岛无线电台,但屈于日本的敲诈,付出了巨额赎金,仅机房(不含机器设备)和职工宿舍就付出了3.47万金元。”3.47万金元在当年是什么样的价值?记者无法考证,但却可以根据1922年中国为赎回青岛共付出日本金元6100万元,判断这处房屋的价值着实昂贵。 

青岛市:航海博物馆

这是航海博物馆没有整改前的老照片,大厅南侧两根木杆天线清晰可见。据马老师讲:倭军抢占青岛后缺少钢材,于是拆除了3130米高的铁塔天线,更换50米高的木杆天线。

青岛市:航海博物馆

  照片是二战时期的航海八分仪。八分仪是随着航海的兴起而产生的。1731年英人哈德利和美费城人戈弗雷各自发明了一种新的航海仪器--八分仪。它用两块镜子将太阳或某颗星的投影与地平线排成一条直线,从而确定纬度(即向南或北的距离),它的最大优点是船的运动不影响观测的结果。八分仪也可以看做是六分仪的一种变体,但是它的历史要比六分仪久远一些。其操作方法与六分仪类似,只是它的扇形框架为八分之一圆周(45度)。1757年坎贝尔在八分仪的基础上研制出更精确的六分仪,将六分仪与船用表配套使用,船员可以确定其在海上的准确位置。

青岛市:航海博物馆

  这是二战时期的航海六分仪。到了16世纪末,航海者就再不必为纬度问题而困惑了。但是,经度问题还悬而未决(应当知道,经线与纬线垂直)。人类把这个谜团成功地解开又花了两个多世纪。在确定纬度时,科学家们是以南极点和北极点这两个定点为基准的。他们说:“它们是永远固定不变的,这就是人类的‘教堂尖顶’。”

青岛市:航海博物馆

       这是二战时期汉密尔顿M23天文钟。以高品质定时器驰名的汉米尔顿表,1892年成立于美宾州兰克斯特镇的一家表厂,于一战期间至以后的数十年间为美利坚生产了大量的精准钟表。汉米尔顿表被挑选中为美军和盟军生产多种手表、时钟、天文钟和测时装置。几乎每一部备战的军用车辆或舰艇都装有汉米尔顿计时器。在汉米尔顿表成为计时器与测量仪器的主供商时,汉米尔顿的名字也同时成为军用表的同义词。而汉米尔顿表目前是Swatch集团的成员,在瑞士有157间工厂,是世界最大的计时器产销商。青岛市:航海博物馆

          这是20世纪40年代瑞士浪琴航海天文钟。浪琴(LONGINES)于1832年在瑞士索伊米亚创立,拥有逾180多年的悠久历史与精湛工艺,在运动计时领域亦拥有显赫传统与卓越经验以飞翼沙漏为标志的浪琴表以优雅著称于世,作为世界先进钟表生产人斯沃琪集团旗下的著名品牌浪琴表已遍布世界150多个国家青岛市:航海博物馆

    这是二战时期德国潜艇我无线电报房船钟。

青岛海岸电台初为德国人设立,建于信号山上,嗣为日本人炸毁,重建于台西镇的团岛现今的位置。通信距离达两千英里,主要作用是供外洋及沿海船只通电。建国后,这个电台在港口运输、管理、航行安全以及海难救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青岛市:航海博物馆

这是20世纪40年代日本商船“七洋丸”号在青岛靠泊期间,赠给青岛海岸电台的。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七洋丸”号从青岛返回日本,在太平洋遭遇风暴葬身鱼腹,这是七洋丸号维一存世物品。 青岛市:航海博物馆

 这是20世纪初的有线电报机,主要用于检测线路是否通畅。到现在仅仅20年,通信设备日新月异,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着那时候的电报机让现在年轻人无法理解。青岛市:航海博物馆

这是悬挂在展厅南门上方的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的航海天文钟。因为展厅太小,只好悬挂于此。

我认为青岛市府应该在青岛航海博物馆现址、统筹兼顾,划拨较大地块,在不破坏海岸电台旧址的前提下,规划建设青岛航海博物新馆。应充分考虑生态、交通、景观和成本等因素,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和改善民生、产业布局、环境保护等工作,争取一举多得。青岛市:航海博物馆

这是六、七十年代青岛海岸电台使用的电报打字机。电传打字电报机,简称电传机。分机械式和电子式两类,用打字方式收发电文的电报通信设备。军用电传机抗冲击、抗震和抗干扰性能强,能在高空、坑道、海上等环境下工作。 电传打字电报机通常由键盘、收发报器和印字机构等组成。发报时,按下某一字符键,就能将该字符的电码信号自动发送到信道传给对方的电传机;收报时,能自动接收来自信道的电码信号,并打印出相应的字符。青岛市:航海博物馆

 这是17世纪船灯和鲸油火把信号灯,那时候都是木质帆船,用这种信号灯的确让人胆战心惊!青岛市:航海博物馆

  这是17世纪船用万向球形鲸油信号灯,不管船舶怎样摇摆不定,信号灯总是保持方向不变。青岛市:航海博物馆

 这是1901年英国皇家海军首批潜艇灯。

 青岛市应该以世界眼光谋划发展、以国际标准推动工作、以本土优势彰显特色”的要求,立足大青岛城市发展新百年,充分吸收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把拟建的青岛航海博物馆定位为:“现代海洋文化名城”的标志性景观群;“滨海文化旅游和齐文化产业长廊”的骨干节点;节庆会展组团与高端休闲娱乐组团的带动性大项目。青岛市:航海博物馆

 这是建国初期青岛海岸电台的配件箱,玻璃灯泡形状的电子管,我估计90后都不一定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这是那时候的电视机、收音机、电报机的重要部件,一台电子管电视机体积很大,就是因为里面装满了密密麻麻、大大小小的电子管。直到晶体管面世,才有了半导体收音机。青岛市:航海博物馆

 博物馆内还有大量的图片资料展示,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按照青岛海尔世界家电博物馆的布展方式,青岛航海博物馆能成为青岛市最大的主题博物馆!青岛市的博物馆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就在于各种类型的博物馆烘托。青岛航海博物馆是航海和无线电发展历史的见证,它和青岛知名的百年灯塔一样,是青岛珍贵的航海文化历史遗产。 

 一说起青岛航海历史老建筑,大家马上想到的是灯塔,青岛百年历史以上的灯塔有小青岛、团岛、潮连岛、马蹄礁4座,山东共有9座,而中国共有40余座,但百年历史海岸电台,中国曾有吴淞、广州、福州、烟台、青岛5座,现仅存青岛1座,其他4座已无踪迹,合理发展青岛航海博物馆已刻不容缓!

博物馆马桂山老师就是一部活海洋百科全书,他讲解博物馆展品如数家珍,且通古博今通俗易懂妙趣横生,当前航海博物馆软硬件齐备,只欠青岛市有关部门扶上马再送一程!青岛市:航海博物馆

 海洋是生命起源的摇篮、风雨江河的故乡、人类赖以生存的宝库、世界各国航海的通道、战略安全要地,是目前人类持续发展的最后空间;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珍惜海洋资源,高效节约利用鱼类、藻类、矿产、化学等海洋资源;必须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维护大自然生命整体系统的健康和生机。保护海洋,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作为少先队员,我们要从身边做起,坚持绿色生活、绿色消费,不浪费、不污染;我们还要好好学习,多多了解海洋科学知识,共同守护我们的蓝色家园。 

谢谢观赏!

请关注:http://blog.sina.com.cn更多精彩游记。

                              登崂望东海

                      20200630日星期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