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岛市:崂山华岩寺与“于七”

(2020-05-26 22:30:35)
标签:

旅游

分类: 周末游崂山

 华严寺前西南侧有一塔院,四周环筑围墙,是寺中历代住的藏骨。院中的一座七级砖塔埋葬着第一代住持慈沾大师,有两珠苍松紧绕塔身,虬曲多姿,名松抱塔60年代松树枯死。与砖塔相对的石塔,是第二代住持善和的藏骨处。相传是农民起义领袖于七兵败出家,法名善和,圆寂后藏此墓之中。青岛市:崂山华岩寺与“于七”

  走过放生池上面的小石桥,再穿过塔院东门,一切尽收眼底。院落不大,坐西向东,东西、南北各二十几步的样子。青岛市:崂山华岩寺与“于七”

  透过四棵粗大笔直的水杉树望去,中间最大、用青砖垒成的七级塔便是华严寺第一任方丈—慈沾大师的藏骨处。慈沾大师生平“不为苟得,不募缘,不蓄幼童,未尝见有忌色嗔语”。七级塔的顶上就是小有名气的风景“松抱塔”,松树枝干蟠曲。松与塔恰到好处的融洽似一条胳膊环塔而抱,由此得名。青岛市:崂山华岩寺与“于七”

 主塔左侧的小石塔就是善和方丈的圆寂塔了。这一位就是螳螂拳的始祖。原名于七,化名王朗,山东栖霞人。十分传奇的反清复明的起义军领袖。清兵追逼到华严寺来,被有着同样政治倾向的慈沾师傅所收容。青岛市:崂山华岩寺与“于七”

    这是善和方丈的圆寂塔刻文。

     于七名乐吾,字孟熹,一六零七年出生于山东栖霞唐家泊村。因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七,所以习惯上称他为于七。其父善走,人称草上飞,家中殷实,素有习武传统。于七身材高大,膂力过人,十三岁开始拜师学武,崇祯二年(一六二九年)年仅二十二岁的他在登州考取了武秀才,第二年又中武举。青岛市:崂山华岩寺与“于七”

        这是善和方丈的圆寂塔重修碑记。

 

他性情仗义豪爽,扶弱抑强,经常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深受百姓爱戴,素有胶东七侠的美称。清顺治五年(一六四八年)二月的一天,栖霞官府派兵到唐家泊村敲诈勒索,并欲把抗拒的百姓捉拿带走,于七忍无可忍,一顿拳脚打伤了几个官兵,余者逃之夭夭。青岛市:崂山华岩寺与“于七”

        这是位于华岩寺停车场北侧上山路一侧的于七雕像基石。

 

后来清府几次对唐家泊进行讨伐报复,都被于七率领村民打败,一时,于七反了的消息不胫而走传遍胶东。清逼民反,逼上梁山,一不做,二不休,于七聚集武勇上千人奔上牙山,公开竖起了武装反清的义军大旗。他们以牙山为根据地,囤积粮草,修建关隘,广置眼线,多次挫败清廷的围剿。为筹措军需,他们排查当地大户,痛快缴纳按一半取得,抗拒者兵戎相见。青岛市:崂山华岩寺与“于七”

         这是位于华岩寺停车场北侧上山路一侧的于七雕像。

 

于七的农民军替天行道,其行为深得民心,队伍和根据地不断扩大,于七成为胶东义军的总首领。一六五零年,于七率两千余人与昆嵛山的义军合力围攻宁海(今牟平),破城后将压榨百姓的赃官刘文淇枭首示众,大快人心,有民谣流传道:“于七率领两千兵,奋勇攻进宁海城,杀死知州刘文淇,开仓放粮为百姓”。青岛市:崂山华岩寺与“于七”

           这是站在华岩寺塔院西北侧山坡看塔院。

 

   之后,清廷采取剿抚并用的手段,派登州知府亲自到唐家泊招安于七,并委以栖霞把总的官职,解散了义军。这时的于七还没有认识到统治者和他代表的受压迫受剥削的老百姓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顺治十八年(一六六一年),于七的弟弟于九与当地恶太岁前兵部主事宋璜的儿子宋彝秉发生斗殴,于七等被密告为召集亡命,图谋不轨,仇视现政,力复明社……”清廷只听一面之词,下令栖霞官府派兵到唐家泊查捕,当时于七在外,其妻李俊梅率于九等人拒捕并连伤官兵。青岛市:崂山华岩寺与“于七”

于七知道此事,站在和知县赴宴,于是手起刀落杀了知县,清廷派重兵会剿牙山,结果屡战屡败。据传,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牙山橛子石后,于七挥舞大刀将一个个涌上来的清兵砍下山崖,致使尸横填谷,血流成河。最后清廷无计可施,只好派出两万人马采取长期围困的战术。翌年二月,义军水穷粮断,牙山终被攻陷,于七亲属及大多义军殉难,于七趁夜单骑突出重围。《聊斋志异》中有这样的文字“于七一案,栖霞、莱阳两县最多,一日俘数百人,尽戮于演武场中,碧血满地,白骨撑天”。青岛市:崂山华岩寺与“于七”

 于七突出重围后直奔崂山,得到当时即墨望族黄氏的掩护逃到华严庵。一日清兵追查至此,当时的主持慈沾大师舀来一瓢滚烫的开水,让于七紧闭双眼,把开水泼到他的脸上,瞬间面目全非。慈沾大师对清兵谎称此僧患了天花病,才躲过了一劫。青岛市:崂山华岩寺与“于七”

 第二年,于七在华严庵落发为僧,拜慈沾为师,皈依佛门,取戒名寂彻,法号善和。于七是如何于青灯黄卷中反思那些轰轰烈烈的红尘往事的,如何在松风海涛中思悟那些恩恩怨怨的,后人不得而知,只知道月出月落,星换斗移,他在华严寺几十年的时间里,通过观察螳螂捕食的形态,独创了一套螳螂拳。一七二零年,于七圆寂在华严寺,终年一百一十三岁。青岛市:崂山华岩寺与“于七”

         塔院西侧还有数十座古塔,任凭风吹雨打370多年,塔,依然静静地矗立着,诉说着他们的艰辛、苦难,诉说着不老的传说。听,不远处传来了悠扬的钟声,一声、两声……。走,我们去祈福,愿这平安的钟声源远流长

        谢谢观赏!

    请关注:http://blog.sina.com.cn更多精彩游记

                                       登崂望东海

                              20200526日星期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