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直隶总督署”

标签:
旅游 |
分类: 假日游中国 |
提起保定市,现在的年轻人马上就脱口而出“长城汽车”。但是说起直隶总督署在哪里?十之八九都答不上来。
直隶总督署,位于保定市中心,裕华西路北侧,与保定市古莲花池隔路相望。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清代省级衙署,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30年(清雍正八年)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后正式建立总督署,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帝,可谓是清王朝历史的缩影,曾驻此署的直隶总督共59人66任,如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方观承等直到1909年清朝末代皇帝逊位才废止。
这是总督署的第二道大门,旧时官衙第二重门称为“仪门”,是主人迎送宾客的地方。封建时代不同品位的官员相见,有繁杂的礼仪程序,一般与总督品位相当的文武官员来署,总督出仪门演讲共入大堂,下属官员只能走东西两侧的便门,文官走东门、武官走西门。

室内陈列大量的图片、实物、文章展现大清帝国的历史文化。
总督署大堂,五开间,长22米,进深10米,高9米,是总督署的主体建筑。堂前有抱厦三间,堂外有砖砌的13米见方的露台。以黑色油饰为基调的大堂布置的森严肃穆。大堂正中有屏风一座,屏风中间绘有丹顶鹤、海潮和初升的太阳,象征一品文职大员。
屏风上悬挂的“烙恭首牧”匾,为雍正皇帝的亲笔御书,是雍正帝御赐直隶总督唐执玉的。室内陈列的公案桌、浩封架、职衔牌、万民伞和车轿等物品,是总督的办公用品和出巡仪仗。该堂是举行重大庆典活动的场所。大堂明柱上悬挂着醒目的抱柱联,其中有直隶总督李鸿章70大寿时光绪皇帝及慈禧皇太后所赐的联匾。
孙嘉淦居官为八约,曰:“事君笃而不显,与人共而不骄,势避其所争,功藏于无名,事止于能去,言删其无用,以守独避人,以清费廉收。”。大意是:对国君忠诚而不自我炫耀;对同僚尊重而不自高自大;不争权夺势;不追逐功名;办事务求实事求是和善始善终;说话务求简明扼要;不结党营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以保持清政廉明。我看这八条对于现在当官的都是一种鞭策和学习的榜样。
虽然直隶总督署的规模和等级与故宫无法项背,但它也是前朝后寝的格局,朝、寝的分界线就是二堂之后的内宅门,内宅包括三堂和四堂。
三堂又称官邸,是总督的书房和内签押房(办公室),历任总督习经练字、着书立说,主要就在这里。四堂又称上房,这里花木繁茂,是总督及其家眷生活居住的地方。
总督作为朝廷派出的命官,并逐渐形成官制从明代开始清代定鼎北京以后,总督、巡抚的设置进一步走向制度化,清初有一段曾经是督抚并存。不久,总督由临时派遣转为定制,由专管军务发展到综理军民要政,实际已成为地方最高军事、行政长官。直隶总督的权力很大,一般为正二品官员,凡加尚书衔者,为从一品,统管全省官吏任免、节制军队、诉讼审判、外交处理、题奏咨请、省例定制、岁计审核等军民要政,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方方面面,代表清政府管理一方,又向朝廷负责。
大饼卷腊肉或塔玛鱼卷饼,若用甩饼卷上腊驴肉吃,民间又叫“甩饼卷腊肉”。油旺旺、香喷喷、不软不硬,回味无穷。“糖葫芦王”:早在宋代和明代,保定就出现了蘸糖的单个红果,叫作“糖堆儿”。到了清代,为食用方便,出现了穿成串的糖葫芦。糖葫芦品种花样很多,有全部山楂的、山楂加红豆沙馅、山楂加绿豆沙馅、麻山药的等等,款款诱人,成为一种大众化的街头食品。大文学家鲁迅先生曾写过“我赠爱人双明珠,爱人赠我冰糖葫芦”的名句。
“卤煮豆腐”:卤煮豆腐是保定有名的小吃,其中杨世荣的卤煮豆腐较为有名。其做法是将豆腐切成长方块,以素油炸成黄色的豆腐泡,然后下调料、辅料炖煮。大家喜爱将卤煮豆腐与火烧同吃,是一种别有风味的素食。
总督署门票价格:
1、成人:30元/人次。2、团体:24元/人次;30人以上(凭单位介绍信)。3、半价:15元/人次。4、学生(凭学生证);硕士、博士、研究生除外。外省市60岁以上老年人(凭有效证件)。5、免费:1.2米以下儿童、现役军人、残疾人、本市60岁以上老年人、外省市70岁以上老年人(凭有效证件);未成年人集体参观(凭学校介绍信)。